Sep 22, 2011

仁者稀(二)

仁者稀(二)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稀】
溫習上週的內容:

上週我們提到,人之所以有差別,是受我們所學習的對象以及環境的影響。然而,自我的約束與堅強的信念是最關鍵的要素。人學壞容易,學好難,那是因為學壞通常是在放縱自己的慾望和情緒;學好是約束自己的慾望與情緒。一個人沒有堅定的信念,則容易受到他人或者環境的影響而動搖最初的理念、方針,使得自己搖擺不定甚至到墮落的地步都很可能發生。

俗 = 人 + 谷 (慾望) ==>俗人心中只有慾望
仁 = 人 + 二          ==>仁人心中裝有他人
流俗 = 俗人在外界環境的影響和慾望的刺激下, 無法立定足跟.
仁者 = 仁者靜. 象山一樣巍然不動.
"流俗眾 仁者稀", 也應用於自身. 當我們被慾望控制時, 自己就是流俗. 當我們志於道時, 自己就是仁者. 我們的目標是讓自己是仁者的時間長一些, 當流俗的時間短一些.
孝心是鑑定仁者的一個標準.

故事一:最可怕的敵人, 就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有一個人帶了一籃子雞蛋在街市販賣. 他豎起一塊紙板, 上面寫道: [新鮮雞蛋在此銷售].
有個青年人過來對他說: [老兄, 何必加{新鮮}兩個字, 難道你賣的雞蛋不是新鮮的嗎? 賣蛋人想一想有道理, 便把{新鮮}兩字塗掉了.
不久, 又有個婦人過來對他說: [你為甚麼要寫上{在此}二字呢? 你不在這裡賣, 還會去哪兒賣呢?] 他聽了覺得有道理, 就把[在此]抺掉了.
一會兒, 一個老太太過來對他說: [{銷售}兩字是多餘的, 不是賣的, 難道會是送的嗎?] 於是, 小販又把[銷售] 兩個字擦掉了.
這時侯走過來一個老人家, 對他說: [你真是多此一舉, 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雞蛋, 何必再寫上[雞蛋]兩字呢?] 賣蛋人結果把所有的字全都塗掉了.
最後, 一個字也沒有了, 路過的人也不知道他在做甚麼.
有時別人的好意, 反而會使我們失去應有的目標和方向.

 故事二:李军的故事

李军是个北京人。1994年4月的一天晚上,几个哥们儿约他一起打牌。打牌时,他看见他们往香烟里掺东西,吸起来好像很过瘾的样子,好奇心就起来了。他问他们吸的是什么东西,他们笑话他不懂生活,连“白粉儿”都不知道。他就向他们要了一支打了“白粉儿”的烟猛吸了一口,当时他感觉并不像他们说的那样过瘾,“白粉儿”的味道并不香,还呛得他头晕目眩的,让他差点呕吐。吸了两口后,他就不吸了,因为“白粉儿这东西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神奇”。

可不出两天,在哥们儿的怂恿下,李军又吸了一支打了“白粉儿”的烟,这次他感觉比第一次吸得要舒服。之后,如果两天没有白粉儿抽李军就感觉不自在。“毒瘾这东西说来就来,从我第一次吸食毒品到上瘾,仅仅十来天的工夫。”李军苦笑着说。有一次吸毒时,李军被女友发现。女友不止一次地哭着劝他别糟蹋自己,劝他戒毒。李军表面也答应戒掉,但一走进吸毒圈子,他的想法就马上改变,他甚至认为圈子里的人对他好,大家有钱时买毒品一起抽。

吸毒让李军饱尝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在李军富有时,那些毒友经常主动找他聚在一起吸食毒品。但当他没有钱买毒品时,那些毒友不像过去那样频繁找他,李军反而要去找人家要毒品吸食,但次数一多,李军就成了令毒友讨嫌的人。当家中稍微值钱的东西都卖光后,李军便走上了持刀抢劫道路,随后便是被判刑入狱。

[擇友]

因此,人若沒有堅定的信念,就像沒打好地基的房子一樣禁不起風吹雨打,容易倒塌。可是,對大部分的人來說,自我約束力總是微弱,沒辦法像聖賢人一樣在行住坐臥之間能夠隨心所欲不踰矩。所以選擇好的學習對象與環境對我們的修身過程來說成了舉足輕重的補強劑。弟子規「親仁篇」就是在教我們擇友與接近仁者與否的影響。

如何選擇朋友呢?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友直者,指言行正直的人。若朋友為人正直,講求道義,則與其交往,能達到「道義相砥,過失相規。」之友道。

友諒者,指誠實安信的人。這樣的人,性格敦厚忠誠,並且能堅守承諾,他不會為了滿足一己私利而做出欺詐、出賣朋友的事情,與其交往必能有助於誠信品德的培養。

友多聞者,指博學多聞的人。朋友的知識越是淵博,閱歷越是豐富,與其交往便能增長見識而有所啟發,從而得以突破原有的知識或觀念的界限,提高知識水平以及觀點的中道性。

友便辟者,指善於迎合他人,不肯對你直話直說的人。只懂得取悅朋友,完全缺乏誠懇忠信的態度,與其交往將容易受其虛偽、矯飾之態所感染。

友善柔者,指善於諂媚阿諛的人。這樣的人從表面上看總是和顏悅色的,其實不過是恭維、奉承之輩。

友便佞者,指巧言善辯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這種人習於口語,而無聞見之實,說穿了就是欺人騙己。
「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友直,友諒,友多聞」實際上就是給自己找了一面鏡子。“友直,則聞其過。友諒,則進於誠。友多聞,則進於明。”

除了以人為鑑之外,古代聖賢所留下來的經書也是我們學習的最好方法。就像孟子一樣,孟子出生之後,孔子老早就不在人間了,相差有幾百年的時間。孟子他非常仰慕孔老夫子,他每天讀孔子流傳的經書,每天向他學習。所以,孔子成為至聖先師,孟子也成為亞聖。所以,縱使我們生在「流俗眾,仁者稀」的時代裡,我們很難遇到好老師,但是好的經典都可以成為我們這一輩子最忠實的好朋友、好老師。再有,讀聖賢書的目的在於立志做聖賢人,因此親仁、交益友雖然是很重要的,但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別人的益友,那是比廣交益友更為重要!

【呂老師感言】

我個人就深受擇善友之益。以前我看事情有點偏單面的看法,承蒙師長的道理洗滌,以及生活的歷練,我對事情的看法也就比較雙向化。記得有一次,一位朋友寄了一封信給我,裡頭有一段話,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句話如下:

出生一張紙,開始一輩子。
畢業一張紙,奮鬥一輩子。
婚姻一張紙,折磨一輩子。
金錢一張紙,辛苦一輩子。
淡化這些紙,明白一輩子。
忘了這些紙,快樂一輩子!

以前我會認同這樣的看法,但是那次看到這段話之後,我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跟朋友回應了我的觀點。如下:

出生一張紙,開始一輩子。
畢業一張紙,學與實踐一輩子。
婚姻一張紙,學習包容一輩子。
金錢一張紙,施受兩相悅。
明白這些紙,得失便安然。
善用這些紙,受惠一輩子!

【結語】

一個人的際遇是很重要的,而人生就是一連串多采多姿的際遇組成。有好的際遇,也有不好的際遇。這些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無輕重的際遇,常常會决定一個人的一生。

記得在上學年時跟同學們說過:「你們是很有福氣的孩子,能夠每星期在這裡學習弟子規,學習聖賢之道。」,這是多麼好的一個際遇,希望你們能夠好好的把握這難得的機緣,好好地、認真地學習聖人之道。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只要我們認真地學習聖人之道,不斷地精進,假以時日,從我們身上亦能看到聖賢人的風範。就像我們從浩天身上看到「體貼與細心」,懂得察言觀色,看到老奶奶吃麵辣著了,而能及時地、自動地端上一杯水給老奶奶以解辣著之苦。在江淮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仁慈之心」,在他所養的蝸牛死了之後,他小心翼翼地、一層又一層地用土包住蝸牛,把它埋起來,讓它安息。從那時候,他知道蝸牛失去保護它的殼是無法活久的,所以看到路上的蝸牛,他會小心翼翼地把蝸牛捉放在手心,然後將它們放到草地上,因為他怕蝸牛被人踩到,或是被汽車輾到而喪失生命。看到這兩個小孩子的存心與舉動,試問:世間還有什麼比這更可貴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