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杞人
緣起
九月十一日,蒙特利爾弟子規班的家長們濟濟一堂,學習了蔡老師的電視講座第十六集。內容提綱如下:
1.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理顺,莫善于悌。
2. 孝与弟之间有何关联性?
3. 古人云:「富不过三代」,如何才能让财富绵延子子孙孙?
4. 古代圣哲人有何孝心感应的事迹?
5. 人和人之间该如何和睦相处?
拋磚
弟子規家長班經過了十五堂課的薰習,許多家長已經嗅出了、甚至已嚐到了弟子規的味道 ―― 學以致用。家長班學習兩個主軸:其一如何啓發并培養孩子的孝心;其二經營好夫妻關係。前者是弟子規班的起點也是最終目標,而後者的落實則是前者的高分保障。學習交流的目的是:對當今的家庭現象作一種解釋,啓發大家一同思考,達成一定的共識,并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開啓本有的心智,幫助自己的家庭、親人和週邊的朋友用智慧處理好生活中的難題。
很多家長認為弟子規只是教孩子的,殊不知這種不恭敬和掉以輕心,不知不覺和聖賢智慧擦肩而過,嚐遍了人間的痛苦,終於迴頭看到了:
“夫道友,妻道恭,夫妻睦,孝在中;財物輕,怨何生,語言忍,忿自泯。”
(其中“友”:忠良。夫對妻的一種矢志不渝的承諾和獻身真理的責任感。)
(“恭”:柔順。尊重別人就是莊嚴自己。何況自己的夫君。)
(“財”是深埋的原子彈;不恭敬的“語言”是其導火索。)
經云:“☆ 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
☆ 不和其室。不敬其夫。
☆ 每好矜夸。常行妒忌。
☆ 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
☆ 轻慢先灵。违逆上命。
☆ 作为无益。怀挟外心。
☆ 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 损子堕胎。行多隐僻。 ”
短短數語徹底地道出了現代社會的家庭病和離婚的根本原因。讓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和良苦用心。
因不想引起“男尊女卑”的爭論,所以主張用主伴來代替尊卑。而且男女主伴地位隨分工不同而互換。
深思
眾所周知,夫妻衝突家家都有,上至總統書記,下至平民百姓無有倖免。只有衝突程度的差別、影響和結果的不同。我們究其主要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1. 夫妻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家教不同,習性不同。正所謂“性相近,習相遠”。如果不真正理解“性相近”,而只專註“習相遠”,則夫妻衝突的種子已埋下。只待第三條的緣份到來。(深知此一層義後,為避免大的衝突,一定會先把握好戀愛的幾個關節點,詳見下文。)
2. 婚前相互瞭解過程的忽略、及瞭解程度不夠。具體説就是沒有經過:相識(不是相思)、相知(不是“箱”子鈔票“知”多少)、相驗(不是相戀。父母親友驗過、一方不知情的模擬衝突攷試也試驗過。。。)、相惜、相愛、最后走入婚姻殿堂。
3. 社會風氣江河日下、倫理道德日益淪喪。
4. 。。。
衝突的起因如亂麻一團,但主線不外乎上述三點。而且此三點是有次第的。前面的和諧和高分可以增強對後面干擾的免疫力。譬如,兩邊的親家門當戶對,相互知根知底,兒女不經過後面戀愛過程,也能建立穩定的夫妻關係。大家的爺爺奶奶作出了牓樣。那個時代及其以前的社會,沒有離婚這個詞。(休妻與離婚形式似乎相同,其實質和起因根本不同。)
又如果夫妻在戀愛過程中,真正落實了如上文所說的 ―― 從相識到相愛的幾個關節點,就可以冷靜面對目前的離婚洪水,做到如如不動,還就是不下水(連鞋都捨不得打濕),對自己的老夫老妻就是不離不棄,誠如在坐的各位學長們,您們都是社會的好牓樣。您們的各氏門堂祖先一定會在冥冥之中保佑您們的小家庭平安度過當前流行的各種災難!您們的子女們將來一定會感恩并報答您們的堅守陣地!
評價
如何評價當今的家庭?
粗略將家庭分為如下幾類以便於評價。
以夫妻是否存有私房錢,分為現代家庭和傳統家庭。
所謂現代家庭 ―― 夫妻關係之中清晰可見朋友關係。一旦發生衝突,若還存有信與義之餘溫,可暫保不離婚。。。Note: “財”是深埋的原子彈。
傳統家庭中,以落實孝悌的多少又可初分爲兩類:悌家庭和孝悌家庭。
其一,悌家庭。夫妻關係之中只能融入一種兄妹或姐弟的包容和認可,稱為落實悌傳統家庭。只因這多一份的理解和寬容,夫妻衝突在悌家庭中多半不會升級;少數之中,即使偶然鬧得不可開交,也只是一時衝動或轉不過彎,只待一方冷靜下來,馬上休戰;少之又少中,也有可能雙方相持不下,陷入僵局,這就需要看命里是否有貴人相助?一旦貴人閃現,可化干戈為玉帛,重歸於好,不然難免滑落於破鏡重圓之轍。。。何為貴人?弟子規就是家庭的貴人。弟子規家長班則是貴人團隊。
其二,孝悌家庭。孝悌家庭和以上家庭的根本區別是:夫妻衝突在孝悌家庭中絕對不會升級!如果以落實“入則孝”程度的深淺,還可把孝悌家庭細分爲:一般孝悌家庭和大同孝悌家庭。
夫妻關係之中只能融入一種父親對愛女或母親對愛子的包容和認可,稱為落實一般孝悌傳統家庭。
夫妻關係之中還能融入一種赤子對慈母或孝女對慈父的感恩之心,可稱為落實大同孝悌傳統家庭。這種家庭是鳳毛麟角,僅存於少數有修有證的居士大德或學儒大德的家庭之中。而且旁人看來他們與一般孝悌家庭沒有區別。只有大同孝悌家庭中的成員們才能感知到兩者的不同。
感恩
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
提及大同孝悌傳統家庭,筆者自慚形愧、已感腹背中劍。只好請出智慧老人 ―― “常言”抵擋一陣。深知:福德智慧之淺薄,豈敢妄談大同境界。只能就此罷筆。談談久違的夫妻之恩。
首先,一日夫妻有共同的知遇之恩。“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試想他萬花叢中只能摘一朵,還得她願意 ―― 他們需要多大的勇氣?!其實細想想“常言”的話也蠻有道理:因為已有千年的基礎嗎。所以理應感夫妻知遇之恩。
其次,家庭建立後,一旦遇到自己不能勝任或暫時不想插手的瑣事,自然想到父母,父母不在身邊,就他了。。。於是,對方就被您“淪落”為依附的對象。因為二三十年來對父母的依賴習氣,在您的潛意識里早已根深蔕固。父母太叨嘮,太麻煩;不如他年輕,也還順眼,似乎還可靠,開始也能任勞任怨。。。好好迴憶迴憶。。。感恩吧!
馬上起身,向您的那一位道一聲謝吧!不在身邊,打個電話吧。。。
真正做了的,一定不再抱怨“常言”的囉嗦,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展望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來伴。我們展望:每一對夫妻,在八十歲時,還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深信:家長班的夫婦們是這群白髮老人中笑得最美的、最動人的一個團隊!
後記
本文言論並不代表學會觀點, 整理成文旨在方便將來作參考, 也可作為勘驗學員進步成長的依據。
文中若有不妥之處, 可改進之處, 祈望學長們提出批評、 指正,筆者一定予以修改。或有更甚者,文中遣詞造句讓你不知不覺對號入座,則純屬巧合,非筆者之本意,絕無冒犯之意。因為一直主張只有討論沒有爭論。好比筆者是個瞎子,今天碰巧摸到了大象的屁股,把大象描述了一番,您聽了覺得不是那麼回事,也想把大象重新描述一番是因為您摸的是大象的頭,絕對不是屁股;可是真正看到大象的人一定會説:你們都對!
感恩大家終於讀完全文!感恩您的耐心去理解一個杞人的憂天之慮!
願弟子規的智慧傳遍寰宇!
願普天下老人都能無憂無慮地安度晚年!
願普天下的夫婦都能遠離離婚的魔擾!
願普天下的夫婦都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走過人生八十!
願普天下的孩子每天都能重溫父母第一次見到他們時的微笑!(父母最美最真的微笑是見到自己初生嬰兒的那歷史性的一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