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28, 2011

兒童班備課6

2011年2月27日弟子規幼兒班備課
1。讀誦“弟子規”
2。主要講解“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四句經文
(講解孝子黃香替父親冬天暖被,夏天扇席的故事)
看DVD動畫 - 黃香扇枕溫席
- 引導發問: 黃香在夏天很熱的時候,如何照顧父親?冬天很冷的時候,又是如何做呢? 黃香除了照顧父親外,剩餘的時間都在做什麼?(用功讀書) 黃香被派到魏郡當太守時,做了什麼善行?
- 給小朋友的話:
(1)黃香在他9歲時就懂得照顧父親,你們一定也可以,如拿報紙,倒水,按摩,搥背等。
(2)黃香用功讀書,做好事榮耀父親,這也是孝順的行為之一。
(3)難能可貴的是他見大家有難,還把皇帝給他的賞賜全部捐出來幫助鄉里,這些錢不是不見,而是變成什麼了?變成給所有人的恩德,這些恩德則讓大家念念想著回報,以及對他的敬重(做到了弟子規的泛愛眾而親仁)。
3。討論 /行為指導 夏天/冬天,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準備飲料 /出門時候幫父母拿圍巾帽子,父母回家幫他們送拖鞋,倒熱茶,倒水泡腳
詢問學生每天早上是否都是父母叫起床?起床後是否都會對父母生氣?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正確的行為應該是如何?
- 正確的行為:
(1)每天應早睡早起,自動自發的起床,起床後看見長輩應先向長輩說:“早安”,並詢問長輩“昨晚睡得好不好?”
(2)放學回家後要向父母報告今天在學校發生了哪些事情,好讓父母放心。
出門時要告訴父母我們要去哪哩,若臨時有事,父母親又剛好不在,可以打手機或留紙條。回家的時候要先問候父母親,或告訴父母:“我回來了”。
有部分同學早上可用鬧鐘自己起床安排自己洗漱,有的還幫父母做早飯,但其他同學還要家長幫助起床及安排自己
4。請小朋友上來表演 出門時要告訴父母我們要去哪哩,若臨時有事,父母親又剛好不在,可以打手機或留紙條。回家的時候要先問候父母親,或告訴父母:“我回來了”。
- 教導小朋友講事情時要注意四項:
(1)人物:要和什麼人出去
(2)事情:要做什麼事情
(3)時間:幾點出去,回來(上午9:00出門 12:00回家)
(4)地方:去什麼地方
出門前最好留下可以聯絡的方式,如電話號碼,地址等
5。一周表揚。
6。作業:早上給父母鞠躬問安,幫爸爸媽媽搥背。
7。發家長回執

Feb 26, 2011

王鳳儀言行录


尊敬的各位學长:您們好!

想給您們推薦一本好書:王鳳儀言行录.
初次知道王鳳儀先生是大約一年前在梁冬主持的"國學堂"--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系列節目中, 梁冬對話<<思考中醫>>的作者劉力紅: 劉先生談論了王善人伦理疗病的重要性及其對中醫的影響. 之後聽聞許多大師大德力荐王鳳儀嘉行.

之所以推薦此書, 在是他與弟子規息息相關處之處. 上節"勸善規過"課上, 我們說弟子規如方向盤, 在我們偏離時, 能將我們規到正道來. 我問:什麼是做為孩子的正道.莊靜華回答:認真學習, 孝養父母. 問: 為什麼要認真學習? 崔孝誠答: "為今後更好得幫助別人." 這不正是孔子的忠孝之道嗎? 忠即是: 正心誠意地為他人服務. 王鳳儀先生如是說:

----------------------------------
"我虽是个极愚笨的人,没念过书,可是听人讲一个字,我就行一个字,再加上格物的工夫才贯通了的。

每逢听人家讲古人的故事,我认为好的,遇有机会,我就效法一辈古人的行为。听到哪个字好,我就实行哪个字。我在老张家扛活,学会一个‘俭’字,我光挣钱不花,全归家用。我在周姑父家扛活,学会一个‘孝’字,我就迎接我爷爷回家奉养。所以我也是一步一步行的。

善人做工从不争工价,给多少算多少,干活还特别卖力。这样一来,开始时工价似乎少些,到第二年就高许多。善人常想,我这样瘦,东家给这许多,还真不少!
善人说:我说我行过君臣道,你们以为奇怪吧?人都把书上的字看死了,其实道是活的,凡俩个人在一处,就生出一条道来.就拿我来说吧,我给人家扛活,我就是臣,东家就是君。世上的事,无论大小,都是一个理。我病倒时请雇了一个人.讲好工价一百吊,我又另外多给三十吊说:“这三十是心力钱.我的牲口、农具尽管用,我为的是不管你。”我这样做,正是行的“体群臣”的道。这也是“君为臣纲”的作法。

我在周姑父家扛活,学来一个“孝”字,就决心接我爷爷回家。二月二十五日,我向周姑父请假回家,在小庙前找到我爷爷。我问他说:“您老认得我么?”我爷爷说:“你是我的孙子,我怎不认得。”我说:“您老若真认得我,不用说什么,就上我家去吧!我是您老的真孙子,就是要饭吃,我也背着你老去要,您老放心好了。”我回到家也没敢说,他老也很达意,拿着行李和祖上留的供器,来到我家。我女人问:“爷爷做什么来了?”我爷爷说:“我四个儿子,现在只剩你公公一个人了,我找我儿子来了。”我爹说:“树桐养我一个人,还养活不起呢!你老再来,他可怎么办呢?”我急忙插嘴说:“爹可千万不要那么说,他老是我爷爷,你老是我爹,我应该养活你们,我为老人,就是累死也甘心情愿。”当初我妈不留我爷爷时,我爹不讲话,是丢了夫纲。我这么一办,把我爹和我妈不孝的罪全赎回来了。现在的人,知道爹妈有过,就隐瞒起来,不知替老人赎罪,正是陷亲不义,那才是不孝呢!

我常说:“大事要小办、小事要大办。”平天下是大事啦,可是要由国而家,由家而身、而心、而意、而致知、格物上做起,这不是缩到极小了吗?我是个庄稼人,极愚极笨,一天书也没念过,常说要翻世界、造大同,人都笑我说大话。其实是他没明白《大学》上的意思,要能缩小到意上,由诚意做起,平天下又有什么难呢?常人又以为平天下是王公大人们的事,我认为根本要从小孩子身上下手,从小就灌输道德精神,推广到天下,天下还能不太平吗?
---------------------------

我們說弟子規重在力行. 王善人作為莊稼漢, 目不識丁, 在日常生活中格物致知, 悟聖賢忠孝之道, 並逐一身體力行. 上幾週弟子規課上講了 "揚善隱惡", 王鳳儀先生如是說:


"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地狱门.

能在恶人身上找着好处,怨恨自解,因果自消解。我的老婶和我过不去,天天骂我。我想就是恶人也有好处,不然难活在世上。我昼夜地寻思,终于找着她的好处啦!我对她说:“性是福星,心是禄星,身是寿星。你老的心眼好,遇事热心,身子成,对人也有功,就是性子不让人,才没享着福。”说得她心服口服。要找人的好处,可别争理,争理离道就远啦!

我有位二大妈性子又刁又烈,好喝酒,酒后必骂人,我心里想,她那么刁,可没有病,你这么善良,却有病,是什么道理呢?她一定也有好处,是我找没到。我便立志,若是找不着她的好处,我就饿死。一连饿了三天,躺在炕上寻思,第四天果然找着啦!她的好处是不记仇,哪怕她正骂着某人,若是有人说:“你还骂他呢!他病得不得了,快给他治病去吧!(她会行针治病)”哪怕三更半夜,她也必去。这真是她的大好处,所以她没病,我对她一说,她不但不再骂我,并且特别喜欢我,说我是个有良心的人。由这我才知道找好处真是行道的根本。"

--------------------------------------------

書中有許多精彩內容, 格言警句, 無法在此一一枚舉. 王鳳儀性命哲學有人專門在研究. 也許您不能同意書中全部觀點, 但是書中有關王善人立身行道部分, 是我們學習弟子規的楷模.


好书如圣药, 請您們細細品嘗.


江帆敬書

Feb 24, 2011

成長點滴

                  [成長點滴]- (2011-02-13  到 2011-02-19)

莊靜華

星期天 自我評價 普通
今天的Annie真的讓我這個做媽媽的感動了很久,也慚愧了很久。晚上Annie要做muffin, 並且要做兩種口味的,問她為什麼呢?她說:“爺爺不能吃糖,姥姥不愛吃糖,媽媽和我愛吃甜的,所以要做兩種啊!一種甜的,一種不甜的。”Annie的貼心讓我感動,也讓同樣為女兒的我不禁慚愧,自己何曾真正注意過自己的父母喜好呢?!

晚飯後幫助媽媽把洗好的衣服晾起來。
自我評價“普通”原因:早上有和她媽媽 頂嘴,且自己認識到“父母責,須順承”沒有做好!

 星期一 自我評價 普通
 早上吃飯吃的很快,不用姥姥催促。
 看到姥姥從樓下拿洗好的衣物上樓,主動幫忙拿衣服。並且和姥姥一起晾衣服。
 自我評價“普通”原因:少許頂嘴。

星期二 自我評價 很棒
沒有挑食,主動認真寫功課
把自己看電視的時間主動讓給姥姥看。

星期三 自我評價 “很棒”和“普通”中間
星期四 星期五 自我評價 很棒: 認真寫功課
星期六 希望上中文課的時候尊敬師長,坐有坐相。

每天放學回家後,把自己的髒衣服加洗衣粉泡在水盆裡,飯後幫媽媽晾衣服。希望可以改掉頂嘴,吃手指的壞習慣。充分理解“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意思,不要總是挑剔別人的缺點。       

徐浩天

星期天)自我評價 普通: 把中文作業寫完了。親所好 力為具。 父母命 行勿懶。
星期一)自我評價 加油: 早上爬起來就看電視,我沒有做到父母命 行勿懶
星期二)自我評價 加油: 不是很認真的完成作業。讀書法有三到,我沒有做到父母命行勿懶。
星期三)自我評價 普通: 教弟弟不要把玩具放在地上。 善相勸 德皆建
星期四)自我評價 普通: 把媽媽交給我的任務完成了。親所好 力為具 父母命 行勿懶
星期五)自我評價 普通: 把不懂的弄懂了。讀書法 有三到
星期六)自我評價 普通: 媽媽要我寫作業,可是我卻上網看電視。我沒有做到親所好 力為具。父母命 行勿懶。    

荊含慈

這個星期CLAIRE很有責任心,為了能早點到學校給小朋友們發Collation(零食)。主動克服了睡懶覺的壞習慣。每天堅持比平日早到學校一小會,保證了他們班有早餐給小朋友吃。第一次做到了朝起早。

涂家瑋

星期天)評價 很棒: 開始力行“事勿忙,忙多錯” 早晨不貪睡了,終於成了第一個到學校的人(上弟子規課)。
星期一)評價 很棒: 對週日學習的內容能認真思考,明白到:如果不規勸就沒有盡到做做子女的義務。
星期二)評價 很棒: 規勸媽媽關電腦,“從一點點小處開始節約用電” 說話語氣和態度很柔和。
星期三)評價 很棒: 聽了媽媽的規勸,認真地彈琴2個小時
星期四)評價 普通: “讀看畢,還原處” “幾案潔”這幾點做的好了,學習完,收拾乾淨桌子。
星期五)評價 普通: 虛心聽老師的教導,工作訓練進步了。
星期六)看電視有節制


江楓, 江淮

媽媽睡眠不好. <黃帝內經>《灵枢》卷裡有一治失眠藥方:半夏秫米汤. 其中熬湯的水是: 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 兄弟倆為了讓媽媽睡好, 放學回家, 拿着計數器, 端一盆水, 用水瓢揚水. 直到一萬遍. 當夜媽媽睡得不錯: 也許不是藥的效用, 而是孩子的孝心, 誠心讓媽媽安然入眠.

學生心得

王佐亞

這個星期的弟子規課上,我學了“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老師說這個句子的意思是當你在勸一個人的時候,那就是善,別人的德也增高。我學到有不同的勸法。在勸一個人的時候,要在他不是非常開心的時候去勸,有不能在他悲傷的時候去說他。當然,也不能在他忙的時候說,要不然他就會忘的一干二淨,也就不會改變他的不好的習慣。你勸人的時候也應有耐心,慢慢來。不能一次就希望那個人來改變。當你在說一個人的時候,說一個人的過錯時,你也要看自己有沒有犯一樣的錯。因為如果有的話,那你完全沒有資格來說別人的不好。這就是這個星期的弟子規課上學到的。

李思佳

有一個小朋友,她在上課時說話了。下課後,我告訴她:“上課別說話了”。上課時,她又說話了。下課後,我又跟她說:“上課別說話了”。這以後,她上課不說話了。通過這件小事我知道了,發現別人有不好的地方我們要勸她改正。自己也不要向她學。

徐浩天

我覺得要勸別人的時候,得要有方法因為我原來勸弟弟可是他不聽。因為我是很兇的罵他。可是我後來很好的對他說他就聽了。

江楓

我覺得勸人善很重要。要是沒有人相勸的話,好人就越來越少。作惡事的越來越多。我覺得勸善比勸惡難因為你想做好事才能做事。可是做惡事你都不用想你都會做到。

莊靜華

一天,我看到媽媽叫姥姥拿東西忘了說“謝謝”。我跟媽媽說:“媽媽,你忘了跟姥姥說謝謝!” 說完之後媽媽就趕快去跟姥姥說“謝謝”。我看到姥姥和媽媽笑,心裡也很高興。原來勸人向善是一件這麼快樂的事情。

崔孝誠

有一次,我的好朋友ALEX,趁著老師不在教室裡,他大嗓門地和別人講話。我看見之後,就對他說:“我要是你,我就不說話。”ALEX沒把我的勸告記在心裡,繼續大聲說,結果,當老師悄悄進來時,發現ALEX大聲說話,就把他的名字寫在黑板上。過了幾天,我的好朋友ALEX看到別人打架,又忍不住想湊上去幫他的好朋友ZACKARY 打人。我就對他說:“我要是你,我決不去幫別人打架,因為學校不允許打架。”ALEX這一次聽了我的建議沒有去打架,他很信任我。並且對我說“上一次我沒有聽你的勸告,結果受到老師批評。這一次我要改正過來。


欒茗荃
我們每天都要排隊進教室, 如果我們安靜和遵守紀律, 就可以先進教室. 所以我就勸小朋友們遵守紀律和排好隊.

規過

                                     
[呂慧玲老師心得分享]

「聞過怒,聞譽樂。」是人很自然的一個反應,其原因莫過於「我執」。人透過六根對六塵引起六識,從錯誤的思想,形成見解上的執著,因此當六根一接觸到外境,內心立刻生起一種合心意、或不合心意的感受。遇到合心意的感受,馬上生起喜悅感,甚至GIVE ME MORE的貪慾念頭。反之不合心意時,會難受,心生憤怒排斥、打擊…,覺得對方不尊重我,傷害我的自尊。然而,自尊心就是我執的代名詞。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規過」比「勸善」來得難。

「勸善」意味著鼓勵,只要我們所講的道理能契入對方的心,便能達到勸善的目的。而「規過」對一般人而言就是怪罪、不認同。縱使心中有悔意,也不容許他人在傷口上灑鹽,雖然知道那是有殺菌作用,但是也把原來的痛,推至極點而怒吼,這是人的正常反應;不然怎會有忠言逆耳這句話的產生。因為「我執」的存在而產生對「規過」的排斥作用,由此可知「我執」是我們心性上的毒素,是爭執、戰亂、災害的禍根;我們雖無法剷除這毒素,但我們能夠稀釋它,其稀釋劑就是弟子規,其方法就是佈施、身體力行。

我們累世以來的惡習是剛強頑劣的,因此要改正過來是需要很大的決心和毅力,就像江老師在課堂上以火箭發射為例一樣,那是需要多少燃料、動力才能將火箭發射出去,一旦發射出去後,人造衛星進入太空中之後便能無阻力的正常繞行軌道。人也是一樣,改過或被人指出缺點錯失,剛開始是很困難與難受,如果自身能不斷地反省與放下所謂的自尊心而接受他人的忠告、規勸,久而久之,我們就能把吃苦當成吃補一樣的樂受了。

我是屬於就事論事,直言直語的人,在給予意見與看法時,有時會疏忽了語氣與用詞而達不到彼此間的共識,因此「怡吾色,柔吾聲。」是很重要的。此外不論是自我提升見解也好,還是勸勉他人也好,「境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我覺得「以事為喻」,可以深入人心,很容易被理解與接受。從事物情境中,往往能讓我們體悟人生大道理;如一草一木、公車、火車、照相……等等,甚至巧克力。在阿甘正傳裡頭不是有這麼一句話:「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Forrest.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這是Forrest’s mom常告訴他的一句話。人生充滿了未知數,誰也無法預知;人生之差異總在因緣際遇的不同,人們總想安排自己的人生,但事實上,回顧來時路,又有幾分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呢?吃到喜歡的口味就開心,不對味的就難下嚥,殊不知困境的磨練能造就我們的信念,讓我們變得更成熟。我喜歡用日常生活中的體悟來勸勉孩子,聽者會因為認同事實的觀點而接受勸勉,不會產生被攻擊的感覺。因此,盡情地體味人生,您會發覺處處是道場;不論是〝正看人生〞還是〝倒看人生〞,您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領悟喔!

Feb 22, 2011

勸善規過2

[經文複習 --學習心得 ] -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本週值日生涂家瑋在課堂上分享學習心得:

上一節課,我們學了“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總結成四個字是“勸善規過”,兩個字是“規勸”,一個字是“勸”。當我們規勸人的時候特別是規勸長輩,要有一個好的態度,找對時機,建立信任。蔡老師說過假如該規勸的時候不規勸,那我們當朋友或者當兒女的本分就沒有盡到。這讓我想到小時候聽到的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小孩子很調皮,他的媽媽很愛他。有一天,孩子從鄰居家偷回一根針,媽媽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獎勵他一顆糖。每次孩子從別人家裡拿東西回來,媽媽總是用類似地方法來獎勵孩子並且獎勵越來越多。後來,這孩子長大了,成為大盜,最後被警察抓住要殺頭。在刑場上,大盜要求見媽媽最後一面。媽媽來到兒子身邊,兒子讓媽媽靠近些說話,媽媽剛靠上去,兒子竟然一口咬掉媽媽的耳朵。人們大驚,趕緊將母子分開。警察就問:“你為什麼要咬你的母親?”大盜回答說:“我有今天,全是因為她。她沒有好好的教育我。小時候,什麼也不知道的時候,我偷一根針,她沒有規勸我。導致我現在偷錢.”
通過這個故事,我覺得以後,見到別人的錯誤要盡量幫助別人。更要虛心的接受父母或者別人的規勸。因為你的身旁有一個規勸你的人,是一個很幸福,很寶貴的事。

[說文解字] -- 規 (過不規)

規: 有法度也
圓規 --無規矩不成方圓 --  畫道的工具
弟子規 -- 正道
規勸 -- 把偏離正道的人拉回來

比喻故事 -- 開車 (from book "Extreme Programing Explained")
It was a beautiful sunny day. Kent and his mom were driving along a straight stretch of I-5 near Chico. He was about 12 years old.
"It's about time you learn how to drive," said Mom. "Really?" Excitement bubbled in Kent's chest.
"Yes. Now, what I want you to do is get the car right in between the lines and pointed absolutely straight," said Mom.
"I can do that."
Kent very carefully lines up the star on the beige Mercedes 240D dead straight to the horizon. His eyebrows raise a little at just how easy this driving thing really is. After a moment, his eyes drift to a roadside sign.
***ggggrrrrrrccccchhhh*** (hey, you try to write down a sound that combines wheels on gravel with a preadolescent yelp). Kent's mouth goes dry; his heart pounds.
"Okay," says Mom, concealing a smile, "that's not how you drive a car. Driving a car is not about getting the car point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Driving a car is about constantly making little corrections. You drift a little this way, you steer a little that way. This way, that way, as long as you are driving."

人非聖賢, 孰能無過. 有時偏離正道是難免的. 關鍵是握緊方向盤, 將自己規到正道上. 弟子規是我們心中的方向盤, 時時用它檢點自己是否有所偏差. (自勸)

[為什麼要勸善規過?]

大孝: 養父母之志 -- 親有過, 諫使更
介绍功过格: 建父母之德, 十功

不勸善規過的後果 -- 故事:

從前明朝英宗正統年間,宰相呂文懿公剛才辭掉宰相的官位,回到家鄉來,因為他做官清廉,公正,全國的人都敬佩他。獨獨有一個鄉下人,喝醉酒後,罵呂公。但是呂公並沒有因為被他罵而生氣,並向自己傭人說:這個人喝酒醉了,不要和他計較。過了一年,這個人犯了死罪入獄,呂公方才懊悔的講:若是當時同他計較,將他送到官府治罪,可以藉小懲罰而收到大儆戒的效果,他就不至於犯下死罪了,我當時只想心存厚道,所以就輕輕放過他;那知道,反而養成他天不怕地不怕的亡命之徒的惡性。他以為就算是罵宰相,也沒什麼大不了,一直到犯下死罪,送了性命。

(原文: 昔呂文懿公,初辭相位,歸故里,海內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鄉人,醉而詈之,呂公不動,謂其僕曰:醉者勿與較也。閉門謝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獄。呂公始悔之曰:使當時稍與計較,送公家責治,可以小懲而大戒;吾當時只欲存心於厚,不謂養成其惡,以至於此。此以善心而行惡事者也。)

不勸善規過的後果 -- 失人失言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1);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2)。知者(3)不失人,亦不失言。」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勇气:劝应劝的人  -- 不失人
平静:接受不能劝的人 -- 不失言
智慧:什么时候该劝, 什么时候不该劝 -- 不失人,亦不失言

[規勸的理想狀態] - 互相接受规劝
-- 唐太宗與魏徵
-- 故事: 崔瞻與李概

南北朝时期,崔瞻和李概是一对很好的朋友。他们两人可不是一般的玩伴。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赋诗唱答,一起学习和促进,如果对方有什么缺点,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后来,李概要回老家了,崔瞻十分难过,他给李概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意气用事,仗气喝酒,是我经常犯的毛病。有你在,总是毫不犹豫地教训我,如今你走了,谁可以指出我的缺点呢!”足见两人友情的深厚。

(原文: 《北齐书·崔瞻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足下告归,吾于何闻过也?’”)

規勸他人很難:
別人不願意改變
別人认为其他人有同样的错误
別人不願意被人指出錯誤
錯誤養成了習慣
規勸不妥容易變成干預, 侵犯他人空間

[怎麼規勸] - 身教
《论语·子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反例: 自己安全帶未帶好, 卻要求別人繫帶 


[規勸態度]  -- 怡吾色, 柔吾聲
愛心 -- 助人之心, 初始心 ( 有關初始心, 宋思頤老師有專文)
耐心 -- 壞習慣 (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 物體的慣性, 比喻: 火箭升天, 開始時需要巨大的能量克服地球引力
愧心 -- 反躬自省. 見人惡, 即內省. 將人錯, 當己錯
     是否我以前錯了, 影響了她
     是否沒有及時勸
     自己德不高      

故事:
当我们把他人的过错看做自己的 过错时,规劝的效应是不可思议的。蔡礼旭老师在《细讲弟子规》当中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次,一位母亲看到她的孩子放学回家,书包里有三个苹果,而且这 个孩子的脸色也不大对劲,这位母亲就非常警觉,把孩子叫过来问苹果的来历。孩子还算老实,交待说是在放学路上从路边水果摊偷拿的。母亲第一个反应,不是教 训孩子,而是拿着苹果牵着孩子,找到那家水果摊,向摊主鞠了一躬说:“对不起,我的孩子偷拿了您的苹果,是我没有把孩子教育好,都是我的错,请您原谅我。 这些苹果需要多少钱,我如数付给您。”当这个孩子看到***言行之后,思想受到很大的振动,深深反悔自己的过错。这位母亲如果一开始就马上批评孩子,肯定 不能收到这样好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在这位母亲身上学习这种规劝人时的忏悔心态。  

[課後作業]

-- 以"勸善規過"為題寫一篇短文 (10句) -- 有關規勸的故事, 感受, 實例, 心得, 如何在生活中運用, 等等.
-- 填寫反饋表.
-- 下週值日生: 徐浩天(喊口令,談感受,發作業)

[教學反省]
-- 應該把重心放在讓孩子自勸, 受他人勸. 這樣長養他們謙虛的心. 而不是指責他人, 盯別人的缺點
-- 課堂結構和時間控制得不是很成功. 主題不明確.
-- 孩子課堂參與得少.
(感謝宋老師和孫老師的建議)

謝謝您們的支持!

江帆敬書於辛卯年正月

兒童班備課5

2011.2.20 弟子規幼兒班 第四次課

一,讀頌《弟子規》
二,父母呼應勿緩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回應
    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有事交待要立刻去做,不可推拖敷衍或偷懶卸責。
    父母教須敬聽
    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世的道理是為我們好,應恭敬的聆聽。
    父母責須順承
    我們做錯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順從接受,不可頂嘴強辯,使父母親生氣
「父母親這樣的責備是在怕什麼?」「是希望我們可以有怎麼樣的表現?」(學生可能的回答:「東西亂丟下次找不到」、「怕我們近視或是功課退步」 )
當父母親責備我們的時候要說:「對不起,我錯了,謝謝
    除了對父母要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以外,對待所有的長輩像老師、阿公、阿嬤都要有相同的恭敬之心,要進一步做到老師(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學生表演:
當父母親叫我們的時候,回答「幹嘛、做什麼、很煩耶」這些字眼。
引導學生:
「這樣有沒有禮貌?」、「如果你是父母,你聽了高不高興?」
老師講解:
(1)告訴學生當父母親叫我們的時候要馬上向前
   說:「 ,請問您有什麼事?」
(2)父母親交代完後要說:「是的,我馬上去
   做。 」接著立刻去做,不可以拖拖拉拉或
  偷懶。
(3)做完後再問一次:「請問還有事嗎?」
三,看動畫片《負米養親》看看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孝順父母的。
四,一周表揚。
五,作業:向父母,老師問好,使用禮貌用語,堅持早上起床自己疊被子。

六,發家長回執。

初始心

家長班第四期心得分享
宋思颐 

   讀了呂老師勸善規過的體會,讓我從另外一個側面感悟到,應該允許孩子犯錯!壞事不見得都不好,它有時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是另一種“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曾幾何時,當孩子進入兒童期而後步入少年期,我發現自己的耐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放大的母愛和嚴厲的監督意識。眼裡看到的是孩子的不足和不如自己的意願。對孩子犯錯,不能容忍,特別是同樣一個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完全不可原諒。忘了孔子的教誨: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當孩子今天拿杯子,把水灑了。你告訴她要端穩,要慢行。第二次她又灑了,你繼續告訴她要小心。第三次、第四次繼續犯時,你不說,她已經感到很不合適了。第五次,你可能看到一個很謹慎的她在端水。耐心對我們家長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回想我們初為人母為人父之時,孩子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奇蹟。我們滿眼都是喜悅,滿心都是歡樂。當孩子由爬開始讓你牽著手搖搖晃晃學走路時,我們是多麼的有耐心、有愛心,無論她怎樣的跌倒,我們都會笑著鼓勵她,或平靜的把她扶起,沒有一點的責備和擔憂。因為我們知道,他肯定會學會走路的;因為我們知道,摔跤就是健步如飛的開始;因為我們知道,這是成長的必然,是自然的過程。我們做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在一旁,耐心的順勢的或扶或拉或引導一下而已。因為那時的我們懷有一顆平常的心、喜悅的心和無所求的心。
   現在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反省自己,我開始明白孩子成長的本身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面對這個平凡的奇蹟,我們不能忘了自己的初始心,我們只能用耐心、平常心來慢慢地等待,而不能操縱與強求。初始心對孩子如是,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亦復如是。
   讓我們常懷一顆平常心,清淨心面對孩子和家庭。

家長班匯報4

(一)上週日(二月二十日)家長班匯報:
1. 上週值日家長: 王盛雲先生
2. 首先看蔡老師細講《弟子規》第4講的電視講座.
3. 王先生跟我們談了他的體會.他說: 蔡老師的細講弟子規,實際是講給我們家長聽的,是告訴我們怎樣去做父母.這一講的核心是告訴我們,只有為父為母做好了,孩子才能好.家庭的和諧,對孩子非常重要. 現在我們大家都知道要身教,自教和言教,但如何實踐,仍是一個挑戰! ….等等.
    其他家長也紛紛從各自的角度,談了自己聽完講座的看法和理解. 真誠的交流與會心的笑聲讓我們感受到家長們認真學習的可敬與可愛.
 4. 蔡老師在這一集裡告訴我們要「學貴力行」,學一句我們就做一句。學習要有次序,先把《弟子規》學好,先扎做人做事的根基。學習的方法要講究「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男女相處要經過「相識,相知,相惜,相愛」,最後「結婚」,好好相處,經營好家庭、婚姻。。 。愛是用心去感受他人的需要。夫妻要取得共識,「至要莫如教子」,孩子的教育要靠自己。
       通過這樣的學習與溝通,讓我們做家長的有時間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教訓達成了以下的共識:
  •    孩子就是自己的鏡子(孩子的優、缺點是自己性格的延續)
  •    孩子不能落實弟子規是因為自己沒有先落實給他看
  •    和諧的夫妻關係能加快孩子接受聖賢教育的過程
  •    為了孩子的未來,夫妻關係、家庭關係小心經營。
  •    參加家長班,也可以學習夫婦相處的藝術;還可以結識模範夫婦:王盛雲和呂蕙珍夫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幸福家庭都是一致的)
(二)本週日(二月二十七日)家長班安排
1. 本週值日家長: 張新武先生
2. 先聽蔡老師細講《弟子規》第5講的電視講座
3. 討論話題將在張新武先生的引領下進行.
溫馨提示:
為了我們家長們的學習,敬請各位家長們奉獻出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與大家分享。多謝您的參與和支持。

Feb 17, 2011

幸福鑰匙

開啟幸福人生的鑰匙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鄉親、各位老師大家早上好!
自從我七歲上小學,到後來在學校工作,直至今天,參加過無數次的升旗儀式。每一次看到五星紅旗伴隨著雄壯的國歌冉冉升起,我內心總會湧出無限的感恩之情。感恩先輩們不惜生命換來我們今天這樣祥和安寧的國土。感恩國家沒有戰火與紛爭,我們才能相聚在這里安定地學習、生活。而身為一個中國人最大的福份是什麼呢?在歷史長河中,祖先們用智慧凝結了華夏文明,用無盡的愛給我們以殷殷的叮嚀,諄諄的教誨。幾千年了,我們還能聽到祖先的聲音,那完全是因為孝道和師道不曾斷過呀。下面我跟大家分享湯池二中一位初中生寫的一篇學習聖賢教誨的心得。我們共同來感受孝道、師道對於每個人生命的意義。心得的題目是:《弟子規》我愛你。
風不停地呼,那是對愛的呼喚;雨不停地下,那是對友情的渴望。我是一個得不到母愛,得不到友誼的人,在我的世界裡除了孤獨還是孤獨,我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我不喜歡和別人說話,總認為別人看不起我,所以我總是自己玩自己的。我除了上課回答問題說些話以外,別的時間我什麼也不說,同學們都在背後說我是一個“外星人”。可是又有誰知道我心裡的苦呢?在家裡我常常覺得母親不理解我而和母親吵架。每吵過一次,我總是要哭二個小時,我總認為這個世界對我不公平,可是那天有幸讓我認識了《弟子規》,讓我找回了原本的我。
那是一個週六的下午,我路過希望小學的門口,看到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湧進希望小學的大門。我非常好奇,也就進去了。我還是和以前一樣木然,可是當我聽完這堂課時,我突然明白:媽媽原來是愛我的!媽媽每天為家庭、為我做了那麼多事情,而我從來都看不到她的辛勞,我太不孝順了,我每天都只想著自己,從沒想到去體貼父母、關心別人。
聽完這堂課,我改變了我自己。我變得愛笑了,變得懂事了。那天一回去,我就去買菜、做飯,因為我要讓媽媽也知道我變了。我做好了飯菜等著媽媽回來,等了一會兒,媽媽回來了,一進門我就對媽媽說:“媽媽晚上好,媽媽您辛苦了。”媽媽不作聲,只是臉上露出了一絲絲笑容。我請求媽媽閉著眼睛到飯廳來。媽媽照做了,一到飯廳我叫媽媽睜開眼,媽媽看到滿桌子的飯菜,笑了。當我夾菜時,想起了《弟子規》上說的“長者先,幼者後”,我馬上收回了筷子,請媽媽先吃。吃完飯,我看見媽媽去打洗腳水,我馬上像箭一樣沖向廚房,搶先打了一盆水給媽媽,我還給媽媽洗了腳!媽媽哭了,我馬上撲向媽媽,哭著說:“媽媽,媽媽,您為什麼哭?難道是我做得不好嗎?媽媽,媽媽,您別哭,以後我再做得好些,再也不讓您生氣了。媽媽我是一個壞孩子,我不明白怎樣愛您,以前我都太任性了,媽媽您別哭,以後我再也不會讓您生氣了。”
可是媽媽說:“好孩子,你做得非常好。以前媽媽也常常罵你,打你,媽媽知道錯了,以後媽媽再也不打你,不罵你了。媽媽今天因為太高興了才哭。好,媽媽不哭,你也不哭行嗎?”
從那以後,我感受到了母愛。上學了,到了學校我主動向同學問好,同學們都說我懂禮貌了,所以她們也都和我在一起玩了,連我班最文靜、最不愛說話的同學也願意和我在一起,以後我再也不一個人在那里呆呆地坐著了。是《弟子規》讓我找回了母愛,找回了友情,所以我要感謝《弟子規》,它是我生命中的老師,它用神奇的鑰匙打開了我心靈的窗戶,打開了我開朗的一面。它讓我找回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讓我找回了快樂,所以我要用心靈對它說句“《弟子規》,我愛你。”
看著孩子的這篇心得,我們感受到“人之初,性本善”,母子之間的愛本有,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呢?孩子的孝心本有,為什麼遲遲未發而痛苦了十幾年?孝是開啟幸福人生的金鑰匙,是我們沒有交給孩子呀!無意中的這堂課孩子接過了這把鑰匙,她的孝心開了!知恩感恩才能報恩,當她知道父母恩德,用感恩心及時行孝時,母親感動了,同學也改變了。其實山還是原來的山,水還是原來的水,母親還是母親,同學還是這些同學,可當我們的心變了,周圍的一切也隨之改變,原來幸福就在一念之間,行孝最快樂!
在五一節的幸福人生講座中,我們把這故事分享給來自全國各地幾百位老師,她們聽了都潸然淚下,為什麼呢?因為今天孝道、師道快斷了,聖賢教誨命若懸絲!大家為孩子的轉變而感動,更加感受到承傳孝道、師道是多麼重要啊!讓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者,從力行孝道開始,以身作則來喚醒孩子的孝心、感恩心。一個孝字全家歡,從我心做起,從我家做起,讓孝悌之風傳遍神州大地,願家家和樂,幸福滿人間!
                                 二○○六年五月十五日

兒童班備課4

2011213日弟子规幼儿班第三次课

1,读诵《弟子规》
2,复习上一次课的内容。
3,请小朋友谈谈做孝顺(爱)父母的事情的感想。

4,讲故事:


        有一天晚上媽媽在廚房張羅晚餐時,小男孩手拿一張清單給媽媽,媽媽放下手邊的工作一看,清單上面寫著:拖地-10元倒垃圾-5 打掃房間-10元得好兒童獎狀-50 幫忙買醬油-5元整理客廳-20 幫忙照顧弟弟-5 總共欠我105 媽媽看他在那充滿期待,往事浮現腦海,所以她拿起筆把紙翻過來,寫下一些字:

1.
懷胎十月,你住在我肚子…………………免費
2.
半夜時你肚子餓,為你泡牛奶、換尿布、蓋被子…………………………………………..免費
3.
你生病發燒、咳嗽、拉肚子,帶你看醫生,為你擔心,為你難過、著急………………..免費
4.
幫你買衣服、玩具、吃的……………… .免費 你把以上都加起來,媽媽對你的愛通通不用錢,當兒子看完他媽媽寫的清單,眼中大顆淚水打轉,心中很感動,他對媽媽說:「媽媽,我真的很愛你」然後拿起筆在帳單上大大地寫了三個字「全付了」。 引導發問: 1)想一想從出生到現在是誰一直在關心你、照顧你? 2)說說看,現在我們年紀還小,要如何做才能報答父母? 3)回去想想看,父母都為你們做了那些免費的事呢?
2.
給小朋友的話: 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曾向父母要求過, 寫完功課要看電視、玩電腦,過生日要買玩具,考試100分要禮物、獎品……,父母對我們的愛都是免費的,有時為了鼓勵我們還送我們很多禮物,帶我們去玩,晚上將故事,看看父母的用心,為了讓你們學好做人處事的道理,還不怕辛苦的帶你們來學弟子規,所以你們更應該無條件的以「好表現」來回報父母,才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總結: 讀書志在聖賢 弟子規是拿來做的 從我做起 從孝做起

5,一周表扬时间
6,作业:背诵下面四句经文

(一)父母呼應勿緩 (二)父母命行勿懶 (三)父母教須敬聽 (四)父母責須順承

7,发家长回执

勸善規過

呂蕙玲老師的心得分享:
 
何謂「善」? 何謂「惡」? 老實說很難下定義,因為它們是一體兩面;與其絞盡腦汁地詮釋善惡之定義,不如說說我對善惡的見解,這樣才不至於觸犯曲解之罪。
所謂:見解無對錯,只是深淺之別。以下是我從生活所體悟到的心得與淺見。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禪,也是我對善惡的意境與體悟。這短短的幾句話帶出了三種境況的轉變。對大部分的人來說,當我們看一件事物,事物透過光線投入我們眼球裡的視網膜,視網膜將接收到的訊息傳達給大腦,大腦就會為那件事物作出判斷和辨認,視覺上如是,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亦如是。我們與事物之間構成了主觀與客觀的對立關係,於是我們看到山的時候,大腦就判斷它是山,我們看到水的時候,大腦就判斷它是水,這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認知能力。因此,熱心公益、造橋鋪路、幫助他人、敬人禮人…等等,我們自然而然地認知那些行為是「善」的;反之,打人罵人、掠奪百姓、貪財妄取…等等,便稱作「惡」。這就是「見善是善,見惡是惡。」。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與生活的閱歷,因而進入第二階段「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當進入這個階段後,對「善惡」的評估就會深入到行善當下的動機與目的。所以在這個階段對「善」的詮釋,很多人會說:「凡一切以利益他人為主,沒有絲毫的私心存在。」,諸如此類的話。對後面這一句話「沒有絲毫的私心存在」,我沒有任何異議,然而「以利益他人為主」這一句話,卻不盡然。就像「弟子規」班,一位小朋友說:「施捨乞丐不見得是件善事,與其給他錢,不如給他份工作。」。施捨乞丐也好,幫助他人也行,我相信都是以利益他人為主,以沒有私心唯出發點而為。可是這不足以謂「善」,對方有可能因為我們的善意而沉溺於好逸惡勞的惡習,那豈不是害了他? 再有,為人父母總希望讓子女有個好生活,殊不知「易開罐的愛」已經危害了孩子…。因此我對「善」的見解是:「在沒有絲毫私心,無所求,一切以利益他人為主,並且能激發與提升他的良知良能,進而有好的結果。」。只要是能達到這種效果,其方法不限於一般人所謂的「善行」,有時責罵懲罰也能激發與提升對方的良知良能。這就是「見善不是善,見惡不是惡。」。佛家說:「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善知識」,縱使他所呈現的是惡行,若我們能藉由他的惡行而加警自己,那這個所謂的「惡」也就變成「善」了。所以我們在看待一件事情時,要用長遠開闊的眼光去看,不能侷限在世俗的觀點與局面。至於第三階段呢?我還沒達到這個境界,還差得遠!所以沒資格談論心得,我只能簡單地轉述從佛學中所學到的道理。比如,蕅益大師說:「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這句話是真理,就是說我們所接觸的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裡面沒有善惡、是非、好醜。是非、善惡、好醜,都是從自己心裡面生的。如果我們用善心來看一切人,那麼一切人都是善人,惡人也是善人,惡事也是善事,這叫「境隨心轉」,到這境界,人就自在了!這個境界已經沒有主觀性,純粹客觀性,就好比笑臉照鏡,鏡現笑臉,哭臉照鏡,鏡現哭臉,但對鏡子本身而言無所謂的哭笑。所以「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就是這個意思。

對「善惡」有了客觀性的認知後,「規過」時,就會有效率些,也圓滿些。古聖先賢流傳給我們的教示方式有:身教、言教、境教。
身教:在勸人為善或開導他人過失,除了讓對方有信任感外,本身的行為舉止也要符合禮儀規範,這樣規勸者才會有說服力,受勸者才能產生信服力。
言教:顧名思義就是用言語的方式教示他人,有直接與間接兩種方式。像古聖先賢所流傳下來的經書典籍,就是間接的教示,縱使我們無緣遇到善知識的引導,透過經書典籍我們也可以學到做人處事,灑掃、應對、進退…的道理與規範。
境教:透過事物之情景境地而感悟到真理。有時候我們透過書本知識的吸取遠不如實境的洗禮,這叫體驗、體味、領悟…。這是富有震撼力,也有一種茅塞頓開、恍然大悟的快感。生活是一本活生生的百科全書,活到老學到老;活著是一種修行,學而時習之,要能誠於中,形於外。

Feb 16, 2011

家長班匯報3

                                      
                                           (一)上週日(二月十三日)家長班匯報:
1. 上週值日家長: 欒宇橋先生
2. 首先看蔡老師細講《弟子規》第3講的電視講座.
3. 話題在欒先生誠懇的反求諸己的感染下,引發了家長們的共鳴和討論.對家長的責任和行為應該怎樣?如何面對孩子迷戀上網? 如何面對小小孩的要求?如何培養孩子的習慣?等話題,家長們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和感悟.
                                            (二)本週日(二月二十日)家長班安排
1. 本週值日家長: 王盛雲先生
2. 先聽蔡老師細講《弟子規》第4講的電視講座
3. 討論話題將在王盛雲先生的引領下進行討論.
                                                 溫馨提示:
為了我們家長們的提高,敬請各位家長們奉獻出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與大家分享。多謝您的支持和關愛。
感恩欒宇橋先生帶來的分享:
                                            
                                      身體力行
                                                                    欒宇橋先生
1. 學習《弟子規》重在身體力行。在用《弟子規》教育孩子的同時,一定要自己先做到。因為孩子是很容易受家長影響的,不管是好的習慣還是壞的習慣。
2. 要提高自身修養,一定要經常反省自己,要用《弟子規》來做為衡量自己行為的標準。
3. 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共同進步。在孩子麵前做好的表率。在家和家里人和睦相處。夫妻之間要多看對方的優點,要對對方存感恩的心。這樣家庭和睦幸福了,孩子教育自然就容易了。

Feb 14, 2011

勸善規過

尊敬的各位學长:您們好!

勸善規過很難, 我們要用兩堂課完成這個主題.

以下是本週少年班課堂紀要:

[經文複習] - 揚善隱惡
-- 揚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道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 同學們分享學習心得

[經文學習] -- 勸善規過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  勸善規過 -- 規勸
揚善隱惡  -- 尊重他人
勸善規過  -- 改變他人

[為什麼要勸善規過?]
孝經: 諫諍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小孝: 養父母之身
中孝: 養父母之心
大孝: 養父母之志 -- 親有過, 諫使更

[怎麼規勸] - 身教

《论语·子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季康子問、 使民敬忠以勸、如何之、 子曰、 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 自己做到
- 以身作則
- 修德感至

身教實例 - 公義變俗
隋辛公義除岷州刺史。岷俗一人病疫。合家避之。孝義道絕。病者多死。公義欲變其俗。命凡有疾者。悉輿置廳事。迎醫療之。俟愈。召其家人親族。諭之曰。設若相染。吾殆矣。眾感泣。此風遂革。合境呼為慈母。

[怎麼規勸 - 言教]
書: 百世勸人以書 (論語, 弟子規, 孝經)
口: 一時勸人以口
字: 寫信, 寫卡

[規勸基礎 -- 建立信任]

《论语》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反例: 認識一天, 勸別人改過
正例: 蔡老師煮湯圓改善師生關係
如何建立信任:付出,關愛 

[規勸場合]  -- 揚善於公堂, 規過於私室
[規勸態度]  -- 怡吾色, 柔吾聲

[課堂練習]

看見別人在扔垃圾
有人在車上吸煙
好朋友摘花
勸父親戒菸
同學在背後抱怨老師功課出太多

[課後作業]
-- 以"勸善規過"為題寫一篇短文 (10句) -- 有關規勸的故事, 感受, 實例, 心得, 如何在生活中運用, 等等.
-- 填寫反饋表.

下週值日生: 涂家瑋


謝謝您們的支持! Enjoy your Saint Valentine Day!

江帆敬書於辛卯年正月

Feb 11, 2011

不揚人惡

尊敬的各位學长:您們好!

上節課, 我要求學生的作業是: 準備課後感受 (面對人惡時, 如何應對?是否揚過人惡?找個生活中的事例, 等等) 以便下節課與大家分享.

以下是呂惠玲老師的心得分享-- "惡人終結者" 和我自己的一些生活體會:
=============================================================
[呂惠玲老師]

惡人終結者—F4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見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是在所難免的;然而在面臨他人對自己的責罵、批評、誤會…甚至侵犯,我們又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與處理呢?回首來時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我的反應與處理也有些不同;同樣地也因人而異,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的應變方式,我稱它們為「F4」;當然,這「F4」並不是電視劇「流星花園」走紅的偶像團體,而是 FIGHT、FLEE、FEEDBACK and FIGURE OUT.

        FIGHT:我是一個不懂得吵架的人;因為我認為要吵架也得有本錢,最起碼凶悍及伶牙俐齒是必備的,可惜…這兩項我都沒有,所以那種當眾謾罵叫囂的事,基本上我是不會做的。既然沒本事跟人吵,可是又想表明心中的不滿,因此「冷戰」就成了我的戰術(年少時期)。不過這種抗戰方式很快地就不再被我採用,因為悶氣增內傷,肇事者也不痛不癢的,仔細想想癥結沒解決,身子卻氣壞了,實在是不智之舉。現在呢?因為有學生的關係,有時難免得發威,不過我會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那是因為他們做錯事,在我好言相勸還不自愛的情況下,我才會指責他們。嗯…與其說指責,不如說規過,因此學生們都能體會出我那「看似無情卻是有情的責罵」。
       FLEE:對於他人的無理取鬧,我試著避開不予理會,雖然心裡氣的半死(人非聖賢,孰無脾氣),一句“我不想跟你計較”就閃人。對那些無理取鬧的人或是永遠自認自己是對的人,是無需爭辯的;理論的背後意味著自己跟對方是同類型的人,不是嗎?世事必須自己去歷練與體悟,除非願意審視自己的思想行為,否則別人說得再多也是枉然。
         FEEDBACK:人在發怒時,往往會失去理智,為了爭勝對方,再苛刻傷人的言詞都可能脫口而出;縱使贏得了道理,卻輸掉了感情,值得嗎?有些人雖然不是惡言相向,但是人往往會有「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產生;其錯在誰?其實兩者皆有錯,因為說者種其因,聽者結其果。因此「反饋」成為舉足輕重的角色。不論是被誤解也好、受傷害也好…,當情緒緩和下來時,找個機會互相溝通或解釋,不僅能化解兩者之間誤會,也可能因而增加彼此的情誼;所以有時候我會用書信的方式來表達我的看法與感受。
         FIGURE OUT: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有衝突,社會之所以混亂,其禍根在於「我執」。所謂:「世事無絕對。」,立場不同,看法也就有差異。每當我遇到事情的時候,心情難免會受外在影響而起伏,但是事後我都會去審視自己是否也有錯得地方(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 ,並且試著去了解對方。所謂:「事出必有因。」,有時候,我們所看到的、所聽到的不見得都是事實的真相,再加上主觀性使然,我們常常在未了解事實真相之前就妄下結論,因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誤會與爭執。如果我們能試著去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性…等等,歧視、偏見…相對地就會減低。因此審視事發原由,讓我處事時變得更客觀、豁達及容易釋懷,可見它的重要性。所以當他人朝我們發球時,先摸清對方的球路,再來決定是該避開?四壞保送?揮棒安打?…了解對方的球路再加上本身沉著應戰,才不至於被三振出局,不是嗎?

「第子規」是古聖先賢所流傳給我們的法寶。希望裡頭的113條紀律都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然而隨著文明物質的提升,人們的道德觀卻越來越低。千百年來這本小冊子曾是做人應有的標準,也是一個幸福人生的指歸。但依現代的標準似乎很嚴格,不容易做到,因為現代人一聽到紀律或戒律就反感,有被束縛及繁瑣之感。其實「弟子規」如同一張火車票,當我們搭乘火車之前,我們必須買火車票,在到達目的地之前不能丟掉,以便車長查票。假如我們沒買票或沒保管好車票,那麼…緊張、窘境、爭執…等等,必定隨突如其來的查票而產生。相反地,如果我們隨時謹慎地保管好車票,當車長查票時,我們會恭敬地遞出車票以便查票,並且微笑地說聲:「謝謝,辛苦您了!」,然後保持愉快的心情,繼續我們的旅程,不是嗎?
============================================================

我自己的一點體會:
While facing conflict with others, I find the following approach is very effective:
1.       Instead of blaming and complaining behind his back, write a letter to corresponding person. Writing can discharge most of emotions and force myself to think the situation more calmly.
2.       In the letter, list the facts with no judgmental word,  stating that I see these facts from my view of point. I may miss data.
3.       Most importantly, write down all feelings the event triggered. Don’t label and judge others and evaluate his or her characters since we are not judge nor jury. But the feelings are real and valid. We can describe them in great detail and no one will argue with you on your feelings.
4.       In the end of letter, ask other to understand my situation and I am open and ready to understand hers or his.
This approach is not my invention. It is from multiple books. I used it several times in past 5 years and every time with very positive result. Last summer, we had an unpleasant experience while register my younger son, Michael, into a well-known primary public school and we got the refusal decision from school. Both my wife and myself were frustrated enough about the process. I decided to write the attached letter (without email address, I sent it via post) which kicks off a series of communications with vice principle of this school. By writing this, we were not expecting to alter the decision but at the end,  Michael got accepted. I think my initiative of communication improved the situation.  The attached document is lengthy and my writing contains some mistakes for I wrote it in a limited time frame. But the key is not to express in a perfect way but to express what we should express.
It’s only my personal experience that I found very useful. 祈請大家指正.
My letter attached as: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a6EWRM976S82Ws-dRE9HRo_EncVNzWe3b_jWv6Fy57k/edit?hl=en#


謝謝大家!

江帆敬書於辛卯年正月十一

Feb 8, 2011

浩天週記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1.  浩天本周日參加羅老師的中國地理知識講座,能夠在半分鐘內找到自己的出生地 - 長沙,得到羅老師的表揚。(曾經有個孩子在諾大的中國地圖上找北京花了兩分多鐘。) 浩天從長沙到蒙特利爾來回四次了,
因為 “力行”,所以能做到。
2. 爸爸開始檢查浩天的作業,一翻開他的學習日誌,一陣陣頭暈的感覺把爸爸“”呆了。“字不敬心先病”。這回病倒的是爸爸:浩天學習在退步早有所聞,不想他連寫字都在退步。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浩天應當七歲就會背這兩句經文,但到十二歲都做不到。其實浩天幾乎天天寫字,為什麼會越寫越差呢?
      不力行弟子規,即使天天寫字,真會越寫越差!所以經文要應用到學習生活當中,不然怎麼會知道弟子規的好呢?- 爸爸是深有體會的!
“宽为限 紧用功”- 爸爸與浩天共勉!

Feb 5, 2011

隱惡

經文學習: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故事: 楊修之死] -- 楊修揚曹操之惡, 惹殺身之禍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復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唯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歎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愈惡之。 ....... 此時已有殺修之心,今乃借惑亂軍心之罪殺之。


當我們看到人惡, 有時是我們觀察的視點有誤. 當了解事件真相後, 發現並非人惡.  The following real stories are from book "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Lighthouse]
Two battleships assigned to the training squadron had been at sea on manoeuvres in heavy weather for several days. I was serving on the lead battleship and was on watch in the bridge as night fell. The visibility was poor with patchy fog, so the captain remained on the bridge keeping an eye on all activities. Shortly after dark, the lookout on the wing of the bridge reported, “Light, bearing on the starboard bow.”
“Is it steady or moving astern?” the captain called out.
Lookout replied, “Steady captain,” which meant we were on a dangerous collision course with that ship.
The captain then called to the signalman, “Signal that ship: We are on a collision course, advise you to change course 20 degrees.”
Back came a signal, “Advisable for you to change course 20 degrees.”
The captain said, “Send: I’m captain, change course 20 degrees.”
“I’m a seaman second class,” came the reply. “You had better change course 20 degrees.”
By that time the captain was furious. He spat out, “Send: I’m a battleship. Change course 20 degrees.”
Back came the flashing light, “I’m a lighthouse.”
We changed course.

[Subway]
Covey has the best example of a paradigm shift: he was traveling in a subway, a man gets in with his two sons, the sons are running all over the place bothering the people, this continues, so he finally gets irritated enough to ask the father why he doesn't do something to control his kids. The father replies, "We just got back from the hospital where their mother died. I don't know how to handle it and I guess they don't either."
Suddenly you see the everything differently. That is the power of a paradigm shift. They are the same kids yelling and screaming in the subway, but you look at them and understand them in a different way.


[面對人惡的幾種態度]
-- 內省 (反求諸己, 常思己過)
-- 規過 
-- 多方位思考, 看清事件真相
-- 逃避與衝突 (flight or fight)
-- 揚人惡 ("快樂地非議他人", 閒談論人非, ...)
-- 遇到不開心事件 (人惡) 時, 堅持不揚人惡, 向當事人表達自己的感受和事件本身給自己帶來的後果. (In the class, I shared one of personal experience of how I use this method to communicate with a vice-principal of elemental school.)

[作業]
  1. 抄寫經文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十遍
  2. 填寫反饋表
  3. 準備課後感受 (面對人惡時, 如何應對? 是否揚過人惡?找個類似的故事, 等等), 下節課與大家分享 

Feb 4, 2011

學習目的

我为什么学弟子规    
--王佐亚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我学弟子规是因为——我妈妈觉得如果她想让我长大做一个好人的话,我必须学会做人的基础,她觉得在弟子规里面讲的东西都是做一个好人的最基本的步骤。弟子规里面有讲怎么对父母老师和长辈说话,怎么样对弟弟妹妹的态度,也有日常生活中会发生的事,都应该怎么样处理。我妈相信如果我把这些都学了的话,我长大成人时,一定会用到它们的。当然如果我把弟子规学会了的话,等我有了孩子的时候,我会把我学到的传给他们,我的孩子就会传给我的孙子,这样子的传下去。所以我妈觉得我学习弟子规是很有用的,我也觉得学弟子规一定会对我有很大帮助。

選擇

徐曉整理


我們隨時面臨選擇,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譬如為了健康,我們可以選擇中醫養生 -- 天天調理身體 -- 抵禦疾病;
                        我們也可以選擇買保險,一旦有病 -- 看醫生... 
同理,為了我們的孩子,我們可以選擇弟子規來調養孩子們的德身 -- 時時刻刻調理心態 -- 抵禦生活力、
                                      邪思、邪念; 
                                      我們也可以選擇私校,補習班,才藝班,讓老師去教 -- 孩子出了問題,再找專家...


看看兩百年前的中國人,人人都能落實弟子規,上至皇帝文武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挑夫農婦。因為代代心印祖祖相傳。各位可以迴憶一下自己的爺爺奶奶,太爺,太奶。他們的處事待人是不是弟子規?!即使他們沒讀過,甚至連弟子規的名字都不知道。


現代社會,人心不古,道德淪喪,災難頻繁... 就是因為我們把爺爺奶奶們處事待人的經驗全拋棄了,才感召這無止盡的煩惱、壓力...


如果我們意識到了,也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能從中解脫出來 -- 請選擇爺爺奶奶們的選擇吧 !
Please !!!

Feb 1, 2011

感恩

    培养孩子感恩的学校
                                              --宋思颐

    面对家庭是不是谈利益的地方?我们教孩子是要长他的欲望,还是要长他的德行? 你希望你的孩子怎样经营一生?等问题, 蔡礼旭老师给我们的回答很明确。
           他说: 家庭不是谈利益的地方,它是教付出,教感恩,教认知本份,教懂得尽本份,懂得孝道的地方。
吕老师给大家推荐了一篇介绍十九岁数学奇才安金鹏成功的文章.1997年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三十八屆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荣获世界第一名.他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讀了“一所最好的大学--- 一位隐忍坚强的母亲,在家庭里用自己的身教,给孩子演绎着人生的真谛。伟大的母爱,让人赞叹不已。
安金鹏的家庭极其贫困,在高中和大学,他基本都是用黄酱和咸菜拌饭,检别人不要的笔头橡皮学习,洗衣服总是到食堂要点碱面将就。但他说的好: 我从來沒有自卑過,我觉得妈妈是一个苦难、向厄运抗争的英雄,做她的儿子我无上光荣!我要用整个生命感激一个人,那就是哺育我成人的母亲。她是一个普通的农妇,可是她教给我的做人的道理却可以激励我一生。当孩子遇到困难时, 妈妈说: 妈只知道你是最吃苦的孩子,妈不爱听你说难,因为一吃苦便不难了。妈妈平日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无言之行,给了孩子最好的榜样和启迪。俄国大文豪高尔基曾說过:“贫困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如果你能夠在这里修完所有学分的话,在未來的人生,还有什么不能超越与突破呢?“
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警告人们对于声色货利以及口腹之欲,要加以节制,不要任性自欺而上当。《菜根谭》上这样形容: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指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步便远隔千山。
           欲望是火星,一点就燃。欲望的马,一旦被你解开僵绳,就再不为你所驾驭。
有家长说,由于自己正见不够,经常听到一种理论,认为有些道理,就用到孩子的教育上。什么女孩要富养啊,用物资奖励孩子取得的成绩,可以激发他的学习动力等等。来到加国,中西的节日全过,都用礼物作主。一旦有点进步,就主动以礼物夸赞。出去玩,有意带她享受所谓的超五星级宾馆服务,带她去最好的饭店让她见世面感受奢华。变着花样刺激她的欲望。后来出去玩,首先问的是住几星级宾馆?在哪吃?开始还不以为然,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的欲望就明显变大,礼物少了、太便宜就给脸色,住三星就很不高兴等等。 她的欲望,终于在孝心被激发前,被唤醒,被点燃了。
我们说,一个人在富贵环境中而不知富与贵的本身,便是招来后祸的因素。善于用物,而不被物所用,这需要真智慧。老子说我有三宝: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老子的三件法宝。圣人尚且如此谦德,当引起我们家长的反省。没有正见,也许你所得到的,并不是你想要的。你真正想要的,却已经永远的失去了。
 徐先生说,在我们享受西方医学的症状解时,中国的《黄帝内经》早在千年前,就告诉我们如何顺时顺势调养身体,防病于萌芽。古人讲究的是治未病,强调预防的重要。而《弟子规》则是我们治理现代综合症的“黄帝内经”。不仅养心養德,还能抵御邪思邪见,规划和开创幸福人生。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在这个开放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学习传统文化,以古人的智慧之道,顺着自然的节奏,生命的时季,家庭的节拍去做人,做事,去调养我们的身心,培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 家长们一起缅怀并心存感恩.
感谢大圣先哲的教诲,让我们智慧增长;
感谢父母和所有帮助爱护我们的人,让我们变得善良美好;
感谢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 让我们变得宽容大度.
我们为世界的和平,为地球远离灾难而祈祷!

古道今行

                                    执古之道,修今之行
                                                                                                  ---家長班第二期心得分享
                                                                                                                            宋思颐

    这期家长班,讨论的话题是围绕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第二讲展开的。

思想观念为什么重要?
家庭是不是谈利益的地方?
我们教孩子是要长他的欲望,还是要长他的德行?
你希望你的孩子怎样经营一生?
面对这些跟我们教育孩子息息相关的问题,做家长的确实有再思考的必要。
   
   老子日:“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道什么才是做人的常道、正道,成了明白人,才不会盲目人生,所做所为,才不会造成人生往后的凶灾。
   面对满世界的教育理念,我们如何抉择,对我们的人生很重要。因为思想决定了行为,行为会形成习惯,习惯会改变性格,性格将决定命运。

   在《爱丽丝漫游仙境》中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爱丽丝说,“小猫咪,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哪条路?”
猫说,“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你想去什么地方?”
爱丽丝说,“去哪儿我都无所谓。”
猫说,“那么,你走哪条路都可以。”
——只要能到达某个地方就可以了。”爱丽丝补充说。
“啊,只要你一直走下去,你肯定会到达那里的。”猫说。

    我们没有爱丽丝的无所谓, 栾先生说的好,弟子规班的家长们,选择的是走学传统文化之道, 以古圣先哲的大道为体,以弟子规的力行为用,将按古圣先哲的教诲去行。从基本开始,同孩子们一起学习体验,在生活中修正自己的习性。 
    孟子说: 富润屋, 德润身。弟子规班的孩子们年龄大小、个性脾气都不相同。但这不妨碍我们孩子的学习。因为弟子规班不是中文识字班,不是经典读誦班,不是才艺技能班。诚然,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 孩子们在识字、读经、学艺, 但这不是弟子规班的重心。我们是想通过这个平台让所有参与的人(老师, 家长和孩子) 一起身体力行圣贤教育, 以德养身。 
    电影<非诚勿扰二>, 里面有句台词:生活就是一种修行。我们学习力行弟子规, 时刻关注自己的存心, 孝父养母, 关爱他人。从 “父母呼, 应勿缓” 做起, 学会做人, <<弟子規>>113件事,一条一条地落实在生活中,在有为的力行中实践, 成就无言之身教,顺势之引导。实为一种真修行。
    老子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人不怕愚钝,也不怕平庸,若能常反顾自己的行为处境,有意去学去用,真为道德而努力修养自己,那么就会天天发现自己在道德上进境了,自然会睿智超脱些许。
    当我们从经常的有为学习中,根据蔡老师的<细讲弟子规>,反省对照自己的生活,反观自己的失误,并慢慢开始改正自己的过失和偏颇。在家长们的分享过程中,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孩子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问题, 自然会明白如何根据自己孩子本身的情况,行有的放矢的引领和疏导;知道如何用身教启发孩子, 为孩子的人生之路修道搭桥。 这不实为一种开悟。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今天的生活,是由我们几年前的思想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以后的人生。

浩天週記

報紙宣傳

地平線教育集團在"七天"報紙上, 登載有關弟子規班的文章. 文章每兩週更新一次.

更正: 
  1.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
  2. 發起人"徐晚華"應為 "許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