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 1, 2013

新三十五期家長班小結

三十五期家長班小結

新三十五期家長班小結
           萬物同體,皆須仁愛
經文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勿諂富,勿驕貧。】

學習大綱
1. 人為什麼會誤入歧途?
2. 動物為什麼也要愛護?
3. 看到孩子在傷害植物時怎麼辦?
4. 為什麼“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5. 何為“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6. 為何“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7. “己有能,勿自私”的好處。
8. 為何“人所能,勿輕訾”?
9.為何要“勿諂富,勿驕貧”?

學習內容
1. 一個人為什麼會誤入歧途?
   一個人之所以會誤入歧途,是他的人生過程沒有遇到真正愛護他的人,沒有好的家庭教育,沒有好的學校教育。所以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我們要去同情。
在這個時代,只要你想做善事,一定會有人來幫助你,所謂“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面對惡人,我們也引導孩子要先把自己演好,自然而然可以去感化他人。那孩子有這樣的態度,他就常保一種對人和善的態度,就不至於跟人起衝突。

2. 動物為什麼也要愛護?
因為動物跟我們一樣都有靈知、都有感覺,牠也會痛,牠也會傷心、也會難過。
在西藏有一個獵人,一天早上看到有一隻藏羚羊,就舉枪瞄準這個藏羚羊。結果出現了一幕讓他很驚訝,因為這一隻藏羚羊看著他,然後雙膝向他下跪,他覺得很奇怪,但是還是把牠射殺了。隔天他把牠剖開來,結果看到肚子裡面有一隻小藏羚羊。這個獵人突然了解到這只藏羚羊為什麼要下跪,求他饒了牠孩子一命。這位獵人也是為人父親,看到藏羚羊為自己的孩子都能夠做出這樣的行為,他也很感動、也很慚愧,體會到所有的動物都有親情。從此就把獵槍放下,沒有再去打獵。
有一個獵人,他是專門用獵具夾黃鼠狼的。有一天,他發現他的獵具抓住一隻黃鼠狼,就近一看只有黃鼠狼的皮,身體不見了。這個獵人就順著黃鼠狼留下的血跡一直跟過去,跟到黃鼠狼的窩裡一看,這只黃鼠狼是使盡全力把牠的皮脫掉,然後自己跑回窩裡面,正在給牠的小孩哺乳。其實這一隻黃鼠狼已經去世了,牠的小孩還在吃牠的乳水。
所以你看一隻黃鼠狼縱使在生命攸關,牠的念頭還是為孩子,牠那分母愛不輸給我們人類。白居易有一首詩,“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所以我們對於動物也要那一分同理之心,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好惡而去拆散動物的家庭。
假如對物不敬,往後對人能敬嗎?因為“一真一切真”,這個一就是一個人的存心,他的恭敬、他的真誠假如是已經內化在心裡,他表現出來的行為自然都是恭敬真誠。
當他對物都不真誠、都糟蹋、都為所欲為,那他這一顆心已經失去恭敬了,等到他面對人的時候,能夠馬上調回恭敬嗎?那是不可能。
所以我們所穿、我們所吃都可能是父母的關懷,父母的辛苦錢買的,當他能珍惜這些物品,也就是珍惜父母的付出。這一些都不離一個人的心境。

3. 看到孩子在傷害植物時怎麼辦?
    不當面去指責,跟孩子說:請問一個人缺乏什麼,只要缺乏五分鐘,他就活不了命?缺什麼?氧氣。你今天缺食物可能還可以撐個八天、十天都還活得好好的,你今天二、三天沒喝水,可能還沒關係。但是你只要五分鐘沒有氧氣就怎麼樣?死定了,可能就腦死了。請問氧氣從哪裡來?他們都會答得很快,因為他們都學過自然科,光合作用,就是從植物來的。所以植物是你生命當中最重要的東西,因為只要沒有植物,你五分鐘都活不成,所以植物是你的救命恩人。它給了你最需要的東西,那你拿什麼對待它?所以我們對植物要愛護。植物不止提供你氧氣,它還對你有很多很多的幫助。我們可以藉由這個機會點,讓他能夠觀到植物對於他的重要性,對於他生命的貢獻。而植物對我們這麼多貢獻,卻從來沒有開口說:請你給我三百塊,請你給我五百塊。它對我們的奉獻是無私的,更應該值得我們尊重。
    有一個數字提到,在一萬年前,每一百年有一種物種消失;一千年前,每十年有一種物種消失;一百年前,每一年有一種物種消失;二十年前,每一年有五百種物種消失;五年前,每一年有一萬種物種消失。我們看看這個數字非常觸目驚心,短短幾十年當中,全球的萬物都瀕臨浩劫,快速滅絕。誰的傑作?人類。    所以確確實實人類該是好好省思的時候。

4. 為什麼“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因為我們都是生存在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天地之間,應該要休戚與共。有一個老師說:能夠愛護所有的萬物,就是力行孝悌之道。他接著又說:天為父,地為母,每個人都是大地的子女,都是大地長養我們。假如今天沒有大地,我們吃什麼?因為大地長養我們,我們念這個恩德。地為母親,而母親所長養出來所有的萬物都是兄弟姐妹。所以我們不應該去殘害動物,這樣就沒有孝悌的態度。這一位老師他把那個心量擴得很寬。
確實大地為母,我們人類不懂得尊重動物的時候,這整個家庭氣氛非常的混亂。所以你看這麼多的動物在滅絕,當這些動物看到人類的時候都馬上就跑掉了。聽說是遇到中國人的時候跑得特別快,這我們要反省。因為中國人天上飛的、地下爬的、水里遊的,這口腹之欲要節制,不然不知道會荼害多少的生靈!很多的動物都是被人吃了滅絕掉了。所以“天同覆,地同載”。

5. 何為“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一個有德行的人,自然而然他的名聲會傳遞開來,是不是坐著宣傳車去講的?絕對不是。因為德風會吹出去。
    孔老夫子在《論語》裡也提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個“小人”是指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代表這德風一吹過去,所有這些平民老百姓都會受到教化,都會跟著學習、跟著效法。所以當然最重要的,這有德行的人一定要有真實的道德學問,自然而然會達到桃李不語,下自成蹊的效果。
  夫子在《論語》裡面有提到,他每天所憂慮的四件事“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夫子每天非常積極的修養自己的德行,所以他擔憂的是一天空過,所以不能德之不修,不能學之不講。自己有所領會的這一些道理,一定要把它講出來,讓更多的人受益,讓更多人的慧命得以長養。聞義不能徙,只要知道正義的事,一定當仁不讓去做;不善不能改,時時想著自己還有哪一些缺點要趕快修正,不能懈怠。
    夫子有這樣的存心,所以他的德行,他對於人群的貢獻,自然而然愈來愈大,自然而然贏得所有這些平民百姓對他的尊敬,對他的愛戴。所以“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絕對不是因為他長得很帥,絕對不是從容貌,容貌決不可能讓一個人打從心裡佩服,那是不可能的。

6. 為何“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他的聲望也會自然而然傳揚開來;
   一個人的才華絕對不是自己在那裡誇大,在那裡炫耀,而是因為才華讓人家打從心裡佩服,而這個「才」絕對都是建立在一個基礎上,哪一個基礎?德行。假如有才無德,能不能讓人家佩服?不行。所以這一句的前面是講到行高者,一定要有德行。由於他有德行,他所學的才華都是在一個目的出發,能夠利益家庭、利益社會,所以他這一些才華一定會讓人佩服、讓人受益,大家會對他很服氣。絕對不是說拿了這個才華只為了一己之利,那就不可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我們要進一步引導小朋友,不能只羨慕他人,要看到他這麼好的本事的背後絕對不是一蹴可幾。所以“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繡花針”,所有的本事決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要讓孩子建立這樣正確的態度,絕對是有恆為成功之本。

7. “己有能,勿自私”的好處.
  自己有的才華能力,只要幫得上別人,不要自私,不要不伸出援手。而當一個人用能力去幫助別人,他已經把三種布施都修了。
我們知道天地之間,你要如理如法去求都會有求必應。
世間人喜歡財,但是卻不知財要種什麼因才能有財富?世間人也想要聰明智慧,那因在哪?因在法布施;世間人希望健康長壽,但是要先種什麼因?無畏的布施,時時去減少他人、甚至減少眾生的一種苦痛,自然而然因為他自己就做到上天有好生之德,時時都能夠去關懷到別人的痛苦,他就能夠得到健康長壽的果報。
當一個人他去教導別人,把他的這些經驗告訴他,是用勞力、是用經驗,所以就做到了內財布施。
因為在指導別人的過程,自己也做了法布施,所以聰明智慧會日漸增長。
因為你告訴他這些方法,他可能往後可以用在他的工作,用在他的家庭生活,那他就不會因為沒學到一些好方法,而搞得手忙腳亂。他假如沒本事,可能常常要擔心我都沒有辦法有好的收入,那我的妻子、我的兒女心裡面都沒有安全感,常常都要擔心受怕。而當我們把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給予了他,他有所成長,就能夠安定一個家庭,所以這也屬於無畏布施。
    其實一個人做法布施的時候,同時具足三種布施。而且法布施是根本解決一個人的問題,我們之前也提到“救急不救貧”,你可以幫助他一時,但是他假如思想觀念沒變,可能你愈幫他,他愈依賴,那可能就有副作用。所以最根本的幫助一個人,還是要讓他接受正確的教育,從思想觀念去改正,生命才能根本解決問題。所以我們也要告訴孩子,“己有能,勿自私”,量大福才會大。

8. 為何“人所能,勿輕訾”?
  當我們看到別人很有才華、很有能力,絕對不可以輕視他,不可以詆毀他,這樣子對自己很不好。
當一個人嫉妒心起來了,他的德行就下去了,當嫉妒心起來,我們人的善良就被他控制了,那你每天可能都鬱鬱寡歡。何不放開心量,做到“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以前讀​​書人都抱持著英雄惜英雄,因為難得有好的人出來利益社會。而成事不易,要把很多好事辦起來,不容易!我們應該成人之美,有多少能力也要盡心盡力幫他,一起把好事做起來。
所以當我們處眾,在群體之中,很可能都是要面對大眾的事情,假如沒把事情做好,很可能影響的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家,而是很多的人群。
所以我們有機會替眾人服務,絕對不能起嫉妒心。因為這個嫉妒心不只障礙自己,還有可能把眾人的事搞砸了,所以我們應該抱持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團體當中要能隨喜別人的善行,要能成就別人的善事,用這樣的心胸去做,去成就他,那我們跟他的功德也是無二無別。

9. 為何要“勿諂富,勿驕貧”?
  對於有錢人,我們不需要去諂媚;對於貧窮的人,我們也不應該驕傲、瞧不起。
    子路曾經問孔夫子: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夫子說還行,但是應該要再上一層,要能夠“貧而樂,富而好禮”。就是縱使貧窮,他不去諂媚,他清楚為什麼他現在貧窮,他應該好好再種富有的因,種財布施,之後自然就能夠命由我作。讀書人明理,所以他可以貧而樂,可以樂得做君子。富而好禮,就是一個人縱使很有財富,但是他還是謙恭有禮,不會因為有錢就讓他以前對人的態度整個都一百八十度轉,不會這樣;而好禮,也當然懂得救濟一些貧苦之人。所以我們不管處於富、處於貧,其實都可以心安理得去生活。
     在《朱子治家格言》裡面有一句話說道“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附网文:  《易經》智慧: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暑假。父親受邀參會,攜兒同往。一路上,兒神色焦慮忐忑。晚,賓客散,父問兒:"孩子,你咋了,不舒服?" "沒有,爸爸,只是有點不安。" "不安?" "嗯,今早出門:乘飛機,頭等倉;下飛機,大奔馳;住賓館,總統套。記得老师說過:德不配位,必有災殃。"父一時無語。
   "爸爸,您為眾生勞頓奔波,有德,所以叔叔阿姨們這樣款待您,您可以坦然接受;而我不同,還是個學生,還沒為社會作過任何貢獻,享受這樣待遇,叫德不配位,今後恐有災殃?
父很激動,摸了摸兒子的頭,"爸爸放心了,長大了憑你這番話,你這輩子就不會有大的災禍!
父又言"兒子,今晚你就睡地上,明天去申請做義工,如何?
"太好了,爸爸,這下我可以睡個踏實覺了。 "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以下是成人式說教,為進一階,看看無妨:
   為什麼今天的年輕人容易英年早逝?為什麼有些官員一升官就得重病?為什麼有的人家裡剛蓋完房子,人就出車禍了?為什麼?就四個字:“德不配位”。
    我們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厚德才能承載萬物。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 載就是承載; 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相反的那句話叫德不配位。位就是我們的待遇、福報,德不配位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打個比方說,這有一張桌子,它能承受10斤重的份量,您非得給它放上15斤、20斤、50斤的重量,那我們看這個桌子怎麼樣?它就開始發抖,它就開始變形了,出現崩潰之前的先兆乃至最後倒塌。
   金錢、權力、名望都是自己的福報,都是壓自己的物啊,您能承載的了嗎?靠 麼承載,靠符合萬物規律的德行。當父母的,當爺爺奶奶的,要經常把珍惜福報這句話跟自己的孩子講,對他非常有好處。
    福報,就是我們的享受。譬如我吃得好,我穿得好,我能有一萬的不穿一千的,能吃十萬的我不吃兩萬的,這些都叫福報。中國人講惜食,珍惜的惜,食物的食。惜食、惜衣,你要珍惜它,人貴惜福。你得積攢自己的福報。
   有人說:老師,你講的我不相信。那就四個字送給你:“以身試法”。過去有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太重要了。有的商人,以非法的手段,去要那些他命裡頭裝不下的東西,他這不是惹禍嗎?因此坐牢判刑的例子還少嗎?他的德行跟他的待遇、福報不相稱。我用便宜的手機、穿便宜的布鞋,普通的衣物……我為什麼要這樣?因為我認為我沒有那麼厚的德行,所以我用這些很簡樸的東西,我心裡很踏實。若我沒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要奔馳、寶馬、豪華別墅,頓頓飯都是上千上萬……就是消耗自己的福報,折自己的福,您真敢吃,真敢用啊?
    現在人們瘋狂的追名逐利,為了出名不惜一切代價,為了掙錢不惜一切手段。我們現在天天看這個奔馳車好,那個大別墅好,看人家當官當這麼大……心想,我一定要把這個錢掙到手。大家都是在這樣想,完全不懂得道德。結果會如何呢? “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現在的學生、孩子也是那樣。他不管自己是什麼身分,就是要最好的。你現在一分錢不賺,你就要最好的,誰教的?電視教的,社會在教,家長也在教,老師也在教;攀比,家長都鼓勵~媽媽明天給你買個更好的壓倒他。你看看,完全錯誤。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會怎麼樣?我們老祖宗講的,這會折你的福報。老年人過去講“折福折壽”,是有道理的。大家不要忘了,壽命和福報都是能量,人本身就是個能量體。我們不會愛孩子,現在對孩子的那種愛完全是違背常理知識的。你越愛,他生病越多,越容易出災禍,越容易夭折。
   年輕人為什麼年紀輕輕的去世的那麼多?三十多歲,突發疾病為什麼那麼多?因為他的福報、能量快速消耗了。所以吃的簡樸、用的簡樸,真有好處。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是知道厚德載物,你才敢消受。
    你看著領導坐好車,就想把他拉下來。你看那些企業家那麼有錢,就想我要把這個錢拿過來。你就不知道想想,人家有什麼樣的德行和福報,他才能坐在這個位置上,​​才能坐的安穩。
   再說一句《周易》裡的話: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你看著人家發財,你看著人家出名,你看人家當教授,當領導……你心裡不平,但你有沒有想過人家(或祖上)有多大的德行。你有沒有?
     喜歡付出,福報就越來越多; 喜歡感恩,順利就越來越多;
     喜歡助人,貴人就越來越多; 喜歡抱怨,煩惱就越來越多;
     喜歡知足,快樂就越來越多; 喜歡逃避,失敗就越來越多;
     喜歡分享,朋友就越來越多; 喜歡生氣,疾病就越來越多;
     喜歡佔便宜,貧窮就越來越多;喜歡布施財,富貴就越來越多!
     珍惜一切!感恩一切!

少年班課堂紀要

【少年班課堂紀要】

課程開始: 用恭敬心、真誠心讀誦弟子規全文;全體起立面向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像行三鞠躬禮;師生互相行禮。

一,默寫經文: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提問:父親節裡同學們為爸爸做了什麼?

二,有關的故事

  經典故事:狼來了” 
       歷史上的狼來了:烽火戲諸侯
  郭及侯亭
       一諾千金
       張紹待式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商秧徙木

三,學習新經文: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佞:不真實;  巧:巧辯,不該講的話

故事:狐狸與烏鴉 --實事求是,不花言巧語

孔子說:君子吶於言而敏於行
      
少說:傷害別人的話,不真實的話,揭別人短的話。
多說:鼓勵讚揚別人的話,好的話,善良的話。


四,講解:孝經--第三章

五,期末贈言,話別

這是本學期的最後一堂課,也許下一學年,有些同學因為別的安排不能來上《弟子規》了,臨別之際,老師贈言如下:在你們將來人生的旅途中,將會遇上十字路口,將要面臨選擇。這時你們心裡總會有一個聲音(儘管有時聲音很微弱)在告訴你們,哪條路是正確的。這個聲音來自《弟子規》,也來自你們純淨純善的良知。其實弟子規和你們的良知良能是吻合的、一致的。請同學們在面臨選擇時,聽從自己的心聲。那條正確的路、那條我們應該走的路,也許是最難走的,也許容易讓你們放棄。有時選擇正途需要超人的勇氣、客服困難要有堅強的毅力、堅持自己要有堅定的意志。但如果你們走上了那條應走的路,心裡會很踏實。儘管路途坎坷,請相信它最終會引導你們走向幸福。

六,暑假作業:背誦《孝經》以及《Born to win

七,向同學、家長征求意見,以期來年讓《弟子規》課程更符合同學們的需要。

八,祝同學們暑期快樂!

課程結束:總結、回顧本堂學習內容;全體起立合掌恭誦感恩詞;學生排隊向老師行鞠躬禮道別。

附:
梁曉聲的演講: 中國人,你缺了什麼 

也許我們需要回歸到傳統文化(弟子規),以期克己復禮,完善我們對公共道德的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