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犯錯的孩子
在家庭裡,當孩子犯錯時,應該如何制怒,如何明智地與孩子溝通,是每個家長都會面臨的問題。弟子規告訴我們“言語忍,忿自泯”,蔡老師告誡我們要懂得收斂制止,要學會轉怒為恕,學會從他人的角度去看事。俗語:利刃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當我們做家長的有耐性去包容,可以從怒轉成寬恕的心胸;當我們時時可以寬恕,相信我們整個人生也會反轉過來。有位家長分享了中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待這個問題的一個故事。
陶校長在擔當北京育才中學校長時,有天在操場看到一個男孩拿著磚頭打另一個男孩,先生馬上製止了打人的男孩,並讓他去校長室等待。先生在操場轉了一圈後回到校長室,打人的男孩已經在辦公室了。先生面對著男孩,從兜里掏出一顆糖說:我要獎勵你一塊糖。男孩很驚訝。先生說:這顆糖是獎勵你遵守時間,按時到辦公室。接著先生掏出第二顆糖獎勵男孩,男孩更詫異,為什麼啊?先生說:這顆糖是獎勵你尊重我,聽從我的勸告,沒有繼續打下去。說明你尊重校長。當先生又掏出一顆糖給男孩時,男孩很緊張了。先生說:這第三顆糖是獎勵你見義勇為。你走後,我調查得知你是因為那個男孩欺負女孩,你打抱不平,說明你這孩子有正義感,你知道他欺負人不對,你要管他。所以獎勵你這顆糖。這時孩子哭著說:校長,同學再不對,我都不應該用磚頭去打同學!陶校長掏出第四顆糖給到男孩說:這是獎勵你的第四塊糖,因為你知道自己錯了!沒有一句批評,沒有任何處罰。陶校長給我們演示了除訓斥、指責、處罰外,還有一個更好的方法——感化孩子!企業家胡小林先生說的好:孩子身,父母心。父母心量大,能包容、忍辱、助人,孩子決定不會差。我們家長眼裡如果只看到孩子的不好,那是我們心浮氣躁。與其操孩子的心,不如操自己的心。家長胡暢萍女士充滿智慧地說:當我們面對孩子有差錯時,試著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別人的孩子看,那麼衝突就會少些,要求就會低些,期許心就會弱些。同時,家長要給孩子時間和機會,讓他們慢慢修正,不要用責備、不滿來代替。她回顧了半年多來學習《弟子規》自己和孩子的改變,深感自己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行為,孩子好習慣的養成,特別需要當媽媽的堅持!弟子規真是面面俱到,是指導我們行為的精華。
我們相信,隨著我們在“凡是人,皆須愛” 中不斷打開自己的心量心胸,學習陶行知老先生“四顆糖”的智慧,明白對孩子的缺點,不能放大,要感化。在“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中調整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態和行為,聽從《弟子規》這位“老人”的勸諫,將以往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怒”的行為模式轉變過來, 逐漸修正自己的言行操守,我們的孩子一定會從我們的身教中獲益受惠;我們的孩子一定會經常看到父母第一次見到他們時的微笑!
感謝家長們的參與和支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