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15, 2011

兒童班備課17


【課堂禮儀】坐正

坐正是弟子規上課禮儀之一。 一個坐姿端正的孩子,向周圍人傳達著他專心認真及對他人的恭敬

【故事】周朝時候。 晉國里有一個人。 名叫鉏麑。 生平既然勇敢。 又是很懂得禮體。 晉國的靈公卻是一個無道的昏君。 他的臣子姓趙名叫盾的、後來的諡法就叫趙宣子、勸諫了好幾次。 晉靈公很討厭他。 就差了鉏麑去行刺。 可是鉏麑去行刺的時候很早。 趙宣子的寢室門、卻是已經開了。 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 預備上朝去。 因為時候還早。 趙宣子正坐著小睡。 鉏麑見了這樣情形。 就退了出來。 嘆著一口氣說。 一個人平居時候。 不忘了恭敬。 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了。 去刺死人民的主人翁。 這就是不忠。 拋棄了君上的命令。 這就是不信。 不忠不信。 那裡能夠在世上做人呢。 就自己向槐樹上撞死了。 【原文】周晉鉏麑、勇而知禮。 靈公不君。 趙宣子數諫。 公患之。 使鉏麑賊之。 晨往。 寢門闢矣。 盛服將朝。 尚早。 坐而假寐、麑退而歎曰。 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 不忠。 棄君之命。 不信。 遂觸槐而死。
【引申】良好的姿勢感動了別人,拯救了自己。
【課堂內容】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解釋表演】
《弟子规》接下来讲跟长辈交谈时要遵守哪些礼节。我们都知道,同尊长交谈要尽量使用“请”和“您”这样的礼貌用语。 “尊长前,声要低”: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量要放低一点,要小声一点, 柔和一点.
低不闻,却非宜”。 “宜”就是适合,“非宜”就是不适宜。如果讲话很紧张、很小声,声量小到对方没有办法听到,也是没有礼貌。我们的行仪要自然、大方。声音要柔和清晰
现状: 很多小辈对长辈几乎都是嚷嚷的:爷爷,你过来。爷爷啪啪啪地跑过去。奶奶,你过来。奶奶也啪啪啪地跑过去。好了,我自己玩儿,你们可以走了。


引申: 我們在公車、捷運、火車上或公共場所時,往往一群孩子玩在一起就控制不住,讲话很大声,大吼大叫都快闹翻天.完全不理會旁人,這樣會干擾到四周的人,家长却天真地以为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所以在外面我們要記得輕聲細語.
听去国外的朋友讲,他去了一家餐厅,餐厅的墙壁上贴了一句话,用中文写道:请勿大声喧哗!在国外,公共场所是不能大声喧哗的,大声喧哗是不礼貌的行为。可能我们的嗓门比较大,在国内也无所禁忌,经常吵吵闹闹,到了国外没有有所收敛,于是“请勿大声喧哗”就上了餐厅的墙壁。


中庸之道
中国很强调中庸之道,其实中庸之道就表现在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比如穿衣服要不要中庸之道?穿太多了很热,穿太少了会着凉。吃饭吃太多了会得胃病,吃太少了会挨饿。讲话也要强调中庸之道,“尊长前,声要低”,这是对长辈的尊敬;“低不闻,却非宜”,讲话使长辈听不清楚也很失礼。
【故事时间】找朋友


小白兔和小熊在公园里玩. 他们不要和讲话像高音喇叭的小象玩, 也不要和说话小声的小猪. 而和说话柔和的小羊玩.
演練活動
每個孩子上台練習鞠躬,並向大家/長輩介紹自己。聲量要適中,要讓班上所有人都聽見。

【複習】


表演:父母呼应勿缓
【二十四孝動畫片】 嚙指心痛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後人有詩云:母指才方嚙,兒心痛不禁。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读家长回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