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學長:您們好!
上週在弟子規班上我們給同學介紹了Mother Theresa的故事(鏈接:愛的踐行 洗滌靈魂)。週報發表後,您們中的一位媽媽給我們發來了李家同教 授的文章“让高墙倒下吧”,希望能與各位學長分享(本文出处请去 :http://erdos.csie.ncnu.edu. tw/~rctlee/article/a20.txt)。
也許在聖誕來臨之際,耶穌基督想通過德蕾莎修女告訴我們什麼是愛 的真諦。祝福您們聖誕快樂! 節日過後,弟子規班將於2014年01月11日(週六)開課。
以下是2013年12月15日《弟子规》學習匯總
改正坏习气,习劳知感恩
学习经文
【亲所恶。谨为去。】
学习大纲
如何不担心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
如何让孩子对朋友懂得去抉择?
人要对治的四个坏习性
习劳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学习內容:
如何不担心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
父母不希望我们有的坏习惯,我们应该赶快把它去掉;
诸位家长,你担不担心以后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担心有没有用?
如何让孩子对朋友懂得去抉择?
其实我们已经在学了,一个人有没有德行从哪里看?孝道。 所以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你只要判断《弟子规》他做到多少?
所以我跟很多朋友说,《弟子规》叫照妖镜, 你要选朋友还是选配偶,照一下马上就知道可不可以,所以《 弟子规》是照妖镜。《弟子规》也是显圣镜, 你会看出来这个朋友做到很多,这样的朋友你要终身相交。
找对象最重要的是找什么?那就是有责任感。我会找一个学生,平常扫地工作不认真,
所以很多的预防针要提早打,不能等到他们心花怒放的时候再来打,
中国圣贤有整理出来,人有四个习性要去对治,叫做"骄、奢、淫、
我们对照一下,第一个自己有没有?所谓修身才能齐家,
我们前面讲,要长善还有救失。“骄”,骄傲,傲不可长, 一骄傲不只自己的学问上不去,无形当中也断了自己贵人的因缘。 一个有道德、学问的人喜欢交什么样的人?谦虚!你只要傲慢, 这些人就会自己走了。
第二个“奢”,奢侈。一个孩子假如奢侈,那很难转变,因为"由奢 入俭难"。父母奢华的行为直接传给谁?孩子。
第二个“奢”,奢侈。一个孩子假如奢侈,那很难转变,因为"由奢
所以诸位家长,我们不要常常带孩子去大吃大喝, 他吃这么豪华吃习惯了,就吃不惯清淡的菜。而且到大馆子去, 都会看到一些大人比较不好的一些行为,所以孩子不需要去的场合, 尽量不要带孩子常去。谨慎,不要长孩子的奢华之气。
《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提到,“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所以当太太的不要每天擦得花枝招展。出去会怎么样? 会有一大堆苍蝇,困扰自己也困扰别人,这不好。
《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提到,“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再来,“淫”。淫,一般世间人的看法就是女色, 其实不只是女色会淫,这个“淫” 是他陷在某一些欲望当中不能自拔。比方说现在的孩子一打电玩、 一上网络就多久?几个小时,玩物就丧志。所以, 玩乐的东西尽量也要给他有所节制。
其实当一个人真正感受到求学问的快乐, 当他真正感受到他身上的使命, 他就不会去把很多时间耗在这些跟自己人生不相关的事情上。 与其我们在那里一直叫他不要干这个、不要干那个, 不如扩宽他的心量,让他对人生有所志向;然后你带着他一起学习, 长养他好学的态度。这个很重要。
最后一个“逸”,放逸,就是游手好闲。我们看看很多的家训, 都非常注重养成孩子勤劳的态度。
最后一个“逸”,放逸,就是游手好闲。我们看看很多的家训,
我们绝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因为一些坏的习惯,而让他一生堕落下去, 所以你从小就要根治他这些不好的习惯。
习劳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朱子治家格言》第一句话提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当孩子懂得分担家务,他才能够体会到做事的人的辛劳在哪里! 所以我们有提到,习劳才会知感恩。
有没有发现现在孩子的感恩心很难起得来?原因在哪儿? 因为他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
除了习劳知感恩,孩子因为常动所以非常勤劳。勤快对身体有帮助, 而他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他的脑筋随时在动, 所以常常帮忙做家事的学生脑筋特别灵活。
孩子不干活,就不常去承担事情,面对事都很怯懦, 其实这是害了孩子。
第三,劳动会增加一个人的意志力。诸位朋友, 现在孩子是不是缺乏这些?
第三,劳动会增加一个人的意志力。诸位朋友,
对!所以要赶快让孩子多做家事,多去付出, 才能长他这些好的德行、好的态度。
网文:
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看见孩子的前提, 是看见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 ,这是非常可怕的育儿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其实 ,我想说的是: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 说, 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 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 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 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 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孩子需要被看见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 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傻掉了。他会想,“我存 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 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 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个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比如说宝宝跟你说,“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 真可爱!”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 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 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 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 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 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 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 在自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 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 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 你们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拧回去。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 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 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 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 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 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 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控制是最坏的教育
下面,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儿童的行为习惯:
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发现胎儿在肚子的时候, 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婴儿觉得把手举起来,然后还可以放进嘴里, 他会非常喜悦,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是一项壮举。
孩子在1岁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 他会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嘴里去试探。有的家长很紧张, 其实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处在全然的觉知当中的, 只要他们不被打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我们只要保证周边的环境安全卫生,就尽量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如果孩子在1岁之后,它还要吃手指,那怎么办?答案还是: 不作为,就让他吃。有可能是因为口欲期尚未探索够, 有可能是通过吃手指弥补对母乳不够的缺憾。无论什么原因, 我们只能深深的允许而不是制止。 有的孩子就是比别的孩子行动得晚, 那是因为你的孩子有独特的特点,不要把他纠正成流水线产品, 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呵护的,而不是去改变。
怎样让孩子避免危险?
只有我们体验过了,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 我爸爸对我很好的一点就是爸爸很少用结论吓唬的方式教育我。 我小时候跟他一起钉钉子,刨木头, 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忆。
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当中,他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了。 比如小孩爱玩刀,我们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 慢慢达到伤害的临界状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种感觉。 有过刀子体验的孩子,外出时被绳子缠住, 他才会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品去割断绳子,这就是智力发展。 而只学习过刀子很危险这个结论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结论,我们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 我们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我见过很多00后的小孩,都这么高了, 楼梯都不敢下。妈妈时刻处在焦虑当中, 孩子觉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觉得危险, 孩子从小学会了恐惧和制约。
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 你如果要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我控制你, 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 孩子一生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当时我想的是法律说合同的主体是要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平等的人, 才能定合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人,怎么跟你定合同呢?怎么 跟你定一个交换的条件去执行?这是不合理条约。 规则的意义就是维护双方的感受。
有的妈妈问我,她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 我问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 她说都很开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孩子如果学到遵守规矩等于 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呢?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很开 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 两个人的感受都被照顾到,这个时候的规则就等于舒服, 当没有人监管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遵守规则的。
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 他们自认为是乖孩子,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 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要离婚,他说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 我想做一件父母没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离婚, 他其实不是没有感情了,就是因为他被压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 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 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 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
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 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
为什么说要信任,因为大家看一下这个寓言,干旱时节, 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 园丁B什么也不管,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园丁C学了很多知识 ,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 —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 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 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不教育,如果你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 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了。
“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
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
孩子需要被看见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个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比如说宝宝跟你说,“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
控制是最坏的教育
下面,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儿童的行为习惯:
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发现胎儿在肚子的时候,
孩子在1岁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
如果孩子在1岁之后,它还要吃手指,那怎么办?答案还是:
怎样让孩子避免危险?
只有我们体验过了,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
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当中,他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了。
如果我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结论,我们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
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
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有的妈妈问我,她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
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
我有一个朋友,要离婚,他说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
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
为什么说要信任,因为大家看一下这个寓言,干旱时节,
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
少年班課堂記要
* 检查同学们作业完成情况。每天10点以前睡觉。
* 复习Theresa 修女的故事
* 学习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相关经文: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有这后
衣贵洁,不贵华
置官服,有定位
年方少,不饮酒
* 游戏:
1) 洛书河图被认为是重要的中国传统易理哲学部分.
* 复习Theresa 修女的故事
* 学习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相关经文: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有这后
衣贵洁,不贵华
置官服,有定位
年方少,不饮酒
* 游戏:
1) 洛书河图被认为是重要的中国传统易理哲学部分.
请在九宫格中放置1~9数字,要求每行、每列、 每个对角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5, 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得出结果。
8
|
1
|
6
|
3
|
5
|
7
|
4
|
9
|
2
|
2) 五行相生相克: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广泛地用于哲学、 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学说认为大自然由金、木、水、火、 土五种要素所构成,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 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讲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把同学们分成两组, 拿出五行中的一个字,比如“火”,要求同学们回答:火生什么、 火克什么。答得快的小组加一分。
火--土--金--水--木
3)心心相印:请课堂中的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
* 圣诞祝福:在节日中注意饮食,不喝冰水,冰水、冷饮伤脾胃, 将寒气植入体内,影响同学们健康(身有伤,怡亲忧)。
火--土--金--水--木
3)心心相印:请课堂中的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
* 圣诞祝福:在节日中注意饮食,不喝冰水,冰水、冷饮伤脾胃,
兒童班課堂記要
· 向孔夫子三鞠躬。
- 一起讀誦《入則孝》、《出則弟》三遍。
- 學習讀誦《謹》三遍。
- 分兩組分別背誦《入則孝》
- 複習古詩唱誦《詠鵝》及《登鸛雀樓》
- 學習古詩唱誦《一字詩》
- 動畫片《趙孝爭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