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9, 2011

情商

少年班課堂紀要 - 情商

【弟子規全方位提昇你的人格魅力】
近年來繼「智商」之後,一些新的名詞,如︰「情商」、「樂商」、「德商」、「逆商」、「志商」、「膽商」…等等,一一出籠。「智商」是決定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情商」顯露一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德商」則決定了做人的能力。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只起小部分作用,其大部份取決於其他能力。之前就常看到以上所提的新興名詞,這次在報紙上看到這篇有關於各商數的文章,我們覺得裡頭有很多道理與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所以在進入「餘力學文」篇之前,我們想透過「弟子規全方位提昇你的人格魅力」重點式、簡單地跟孩子們複習一下之前所教過的弟子規內容。並藉此機會讓孩子們自我診斷自己在各種商數的能力,進而有方針地提升人格魅力。當一個疾病被診斷出來,它已經被治療了一半。當一個疾病沒有被診斷出來,那才是真正的問題。醫葯不是問題,診斷才是問題。因此診斷出自己的毛病後,然後對症下藥,才能有效地治癒。而以上所提到的名詞,看似是新崛起的名詞,其實它們早存在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弟子規」就是最好的說明。所以落實「弟子規」能全方位提昇我們的人格魅力!

【情商】
情商︰指一個人管理和控制情緒的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尼爾‧戈爾曼把它分成及時瞭解自己的情緒變化、駕馭各種不良心情、用積極情緒激勵自己、理解他人的情緒反應、在人際交往察言觀色五個方面。社會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智商」只起到20%的作用,剩下的80%則來自「情商」。而以上所提的「樂商」、「德商」、「逆商」、「志商」、「膽商」…都是涵蓋在「情商」;只不過是被細分出來罷了。每一位父母總希望能生出或教出一個聰明的小孩。其實,聰明的另一種說法,不是學術上的聰明,而是我們的生活能力。諸如為人處世能力,控制情緒能力,激勵自己挖掘潛能的能力。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大仲馬曾說過:「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否則你的情緒便控制了你。」。因此,一個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要學習用理智對自己進行有效的自我控制。「智商」也許很難提升,可是「情商」卻是可以從小培養的。「弟子規」就是從小教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正確地管理和控制情緒的能力。(例舉規條)

當外在環境,人、事、物有違背或不如自己的意願時,人往往將這些不如意的事怪罪他人,自己的觀點、認知總是對的。其實不然!所謂︰「世事無對錯」,只是觀點立場不同而已。你所認為珍貴的東西,別人可能想盡辦法丟棄它。你認為好吃的,別人可能難下嚥。


故事
有個老富翁,想把財產分給個性、行為最成熟的孩子,於是他想了個法子把三兄弟召來床前:「我想決定遺產的分配,但不知道該怎麼分比較好,能不能請你們幫個忙?每人拿兩張紙,一張寫下自己的優點,一張寫下另外兩個人的缺點,然後再把兩張紙拿給另外兩兄弟簽名,不管是優點還是缺點,寫得愈多,且愈快完成這件事的人,就能分得最多的財產。」三兄弟聽到指示急忙照辦,並與父親約定隔天早上在他的房間揭曉結果。
第二天一大早,三兄弟就聚集在老富翁房前,只見老大、老二仍在為簽字與否爭論不休時,老三卻坐在一旁氣定神閒,父親於是問他情況如何,老三說已經獲得兩位哥哥的簽名同意了,父親非常驚訝,問他是怎麼辦到的?
老三說:「我寫自己優點的這張是空白的,寫哥哥缺點的那張紙也是空白,我認為自己沒有優點,他們沒有缺點,他們接受起來一點也不困難,當然非常同意,就幫我簽字了。」
老富翁接著叫兩位哥哥拿出他們的優點與缺點清單。老翁看了一下笑了笑,兩人所寫的自我優點與寫別人缺點的數量剛好一樣多,有趣的是,大哥自認為的優點卻是二弟眼中的缺點;相反的,二弟自認為的優點,正是大哥所列舉的缺點。兩人看自己的觀點剛好南轅北轍。
父親見老大、老二爭執不下,於是又再問老三,有沒有什麼好建議能幫他們解。老三說:「我建議他們先簽下寫自己缺點的那一張紙,如果先承認自己的缺點,對方也會同意你有優點。」兩位哥哥聞道,便照著小老弟的話試試,結果果然皆大歡喜,寫下缺點和優點的兩張紙都順利獲得簽名同意。
老富翁微笑地點點頭,比對著三兄弟的清單,其中三弟的兩張清單上的簽字時間分別是十點一分及十點二分,差距只有一分鐘。與兩位哥哥清單上別人簽字的時間整整差了24小時以上。
老富翁拿給三兄弟一人一個信封,裡面放有一張紙條,上頭寫著「原來要別人接受你的邏輯很簡單,先承認自己有缺點,優點才有成長的空間。原來要別人接受你的方法是那麼的簡單,先體會別人的感受,不是先保護自己的感受。」原來優點和缺點的界線並不在我們身上,是在別人心上。
優點與缺點的界定原本就是相當模糊的,會因為人的立場、看法不同而使的優點變缺點,缺點變成優點,就像,節檢的人換另一個角度看卻又變成小氣,豪爽的人另一個角度看卻又變的粗心大意,熱心也可能變成所謂的雞婆,…。因此當意見看法和他人不一時,能夠當下轉念,體諒對方的感受的話(縱使看法無法苟同),也能輕鬆的化解掉不必要的衝突。

【笑話】
有一個阿婆趕火車準備到另一山頭山村幫女兒接生。 可是女兒的婆家是一個很偏僻的小地方火車只經過不停的, 阿婆就一直拜託車長,希望他能答應她的要求, 停那一站讓她下車,車長也很為難。考慮了很久, 還是不敢答應那老婆婆的要求,終於他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車長對阿婆說:「我到那一村時會故意放慢車速,到時你就跳車,這樣我就不用停車,而你也可以順利下車。」
阿婆連忙點頭,直說這主意不錯。 就在接近那一站時,車長果然放慢車速, 阿婆站在火車的第一節預備好,就跳下火車, 因為跳下火車重力加速度的關係,所以阿婆並沒有馬上停下來, 而是在火車旁的月台慢跑。 就在火車最後一節經過阿婆時, 一個年輕人一把抓起了阿婆,把阿婆拉上火車, 唉呦!阿婆喔~~ "好險你遇到我哩,要不這班火車你就趕不上了"

【真實人生】

呂老師在課堂上分享了“面對他人不悅的責罵時,忍下委屈之氣,便能停息風波”的經歷。情緒要控管的好,雖然方法有很多,但是從“心”下手,“轉念”是最有效的方法。只要看破,放下是隨之產物,不需刻意抑制行為。

【如何不生氣】
我們身上有很多缺點,如果我們只能改其中的一條。我們建議選擇:“不生氣,不發脾氣,不動怒”。
生氣毀傷我們的身體美國科學家愛爾曼做了一個簡單的試驗,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然後收集人們在不同情緒下呼出的「氣水」。當人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會變成水澄清透明;反之生氣時的氣水則有紫色沉殿。愛爾馬把這種紫色的「生氣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幾分鐘後大白鼠死了。由此可知人生氣十分鐘會耗費大量精力,相當於參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賽跑(大約學校操場二十圈),因此常常生氣的人很難健康、長壽。
生氣毀傷我們的智慧:在情緒失控的狀態下,我們會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生氣讓我們失去了心靈的寧靜,沒有智慧對行為做出正確的選擇。

“不生氣”是如此的重要,智慧的人找出了如下的方法對治生氣:

 (Tolerance): 接受事實, 並與現狀和平共處。
 (Patience): 對現狀的改善要耐心地給予時間。
(From book "The art of Happiness")

凡事:
找別人的好處
認自己的不是
"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地狱门."
<能在恶人身上找着好处,怨恨自解,因果自消解。我的老婶和我过不去,天天骂我。我想就是恶人也有好处,不然难活在世上。我昼夜地寻思,终于找着她的好处啦!我对她说:“性是福星,心是禄星,身是寿星。你老的心眼好,遇事热心,身子成,对人也有功,就是性子不让人,才没享着福。”说得她心服口服。要找人的好处,可别争理,争理离道就远啦!>

 

【作業】

每天睡前,反省自己在家在校有沒有情緒失控,有沒有生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