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7, 2012

親仁無限好

【第38期家長班小結】

                             親仁無限好

蔡老師弟子規學習將進入第六個單元「親仁」這個部分,以下是此次演講帶給我們的啓示:
·        「貴」絕對不是有地位而已,因為這個地位它的背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實質,就是本分。當我們愈有這個地位,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就愈重,我們更應該要戰戰兢兢,時時去體會到下屬、體會到人民的需要,我們才不會辜負這個地位,而當我們是時時這樣存心,才能真正契入富貴的真義。
·        人敬者貴,當所有的人都打從心裡尊敬你,這才是真正的貴人。
·        所有人際關係的能力必然都是從家庭出發,一個人人格的建立關鍵還在家庭之中。所以我們為人父母一定要很謹慎,因為家庭的教育是天天都在潛移默化。
·        從禮讓學忍讓,由忍讓入謙讓。讓到底。
·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        不管是親人還是朋友的緣分都得來不易,不要多年的交情可能一語寒心,結果溫情全消,那就不好。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想到言語忍,忿自泯,忿思難,一定要忍住情緒,忍住脾氣。
·        化解夫妻的衝突的觀念:「恩欲報,怨欲忘」,就是都想怨才會在那裡鬧情緒,都時時想著對方這一段時間的付出,這個氣就去掉大半。「將加人,先問己」,不要一直要求別人,我自己又做了多少?「言語忍,忿自泯;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講話的時候那個臉色都那麼難看,誰受得了,那一定衝突的。
·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我們能否跟聖賢人學得很好,最重要要好好提升自己這一個好學、恭敬的心境,來對待經典,對待善友,對待善知識。

接下來,呂蕙珍女士介紹了自己學習弟子規的體會:
·        人際關係是家庭關係的一面鏡子。人們一般都習慣於把處理家庭關係的方法應用到人際關係當中。
·        當我們教孩子規矩的時候一定要意識到自己已經把這個規矩落實在生活中了,不然只會成為孩子的把柄。
·        無需把自己所學和所感全部傳給自己的孩子,而是應當根據孩子的性格做到“不失人”(失人:該說而沒說)和“不失言”(失言:孩子不能接受,不該説而説太多)
·        隨着孩子年紀的增大,下放孩子應有的權利,不要一切包辦,辛苦半天孩子還不領情,夫妻之間亦復如是。
·        所謂成人,不是以年紀為標誌;而是在伴隨孩子成長時,把自己過去的壞毛病、和對父母的不孝不順改正過來,形成自己的家庭責任感作為標誌。所以成人也可寫為“成仁”。(仁者:二人,心裡裝著別人,仁者愛人。)

最后,呂蕙珍女士談到自己深藏在心中多年的、對丈夫的“成人之仁”――自己在家中故意扮演“黑臉”或“紅臉”,把慈父“白臉”的角色謙讓給丈夫。給孩子更多的機會與父親親近、互動,而自己把繁重的家務全部承擔下來,給我們樹立了一個相夫教子的慈母牓樣。王先生也被太太的一片苦心感動,并表達了對太太的贊美和感謝。這對夫妻在我們開班初期就被認定為模範夫妻,果然名不虛傳。當場就有很多家長深受感動和啓發。紛紛表示今天沒有白來,學到、看到了很多。我們也期望您早日走入親仁團隊。

附第十六講夫妻關係之管見中關於傳統家庭的評價:

“傳統家庭中,以落實孝悌的多少又可初分爲兩類:悌家庭和孝悌家庭。
其一,悌家庭。夫妻關係之中只能融入一種兄妹或姐弟的包容和認可,稱為落實悌傳統家庭。只因這多一份的理解和寬容,夫妻衝突在悌家庭中多半不會升級;少數之中,即使偶然鬧得不可開交,也只是一時衝動或轉不過彎,只待一方冷靜下來,馬上休戰;少之又少中,也有可能雙方相持不下,陷入僵局,這就需要看命里是否有貴人相助?一旦貴人閃現,可化干戈為玉帛,重歸於好,不然難免滑落於破鏡重圓之轍。。。何為貴人?弟子規就是家庭的貴人。弟子規家長班則是貴人團隊。
其二,孝悌家庭。孝悌家庭和以上家庭的根本區別是:夫妻衝突在孝悌家庭中絕對不會升級!如果以落實“入則孝”程度的深淺,還可把孝悌家庭細分爲:一般孝悌家庭和大同孝悌家庭。
夫妻關係之中只能融入一種父親對愛女或母親對愛子的包容和認可,稱為落實一般孝悌傳統家庭。
夫妻關係之中還能融入一種赤子對慈母或孝女對慈父的感恩之心,可稱為落實大同孝悌傳統家庭。這種家庭是鳳毛麟角,僅存於少數有修有證的居士大德或學儒大德的家庭之中。而且旁人看來他們與一般孝悌家庭沒有區別。只有大同孝悌家庭中的成員們才能感知到兩者的不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