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視頻】閔損蘆衣
【閔損蘆衣】
。。。。。。
子騫一番挽留後母的話,非常的淒涼,非常的懇切,又非常的悲愍,完全是肺腑之言,連鐵石心腸的人聽後,都為之聲淚俱下,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純潔,何等的淳厚、善良。
在當時,如果子騫的父親一怒之下把後妻趕走了,那麼可以說,這個家庭從此以後就天倫不再,妻離子散,這是何等的悲慘。可是因為有這樣一位孝子子騫,纔使整個家庭為之轉變,從可能淪落到悲慘境地的家庭轉變為幸福溫馨。這個力量只在我們一念之間,這一念就是純潔之孝,也就是每一個人心目當中都有的自性的純孝。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流傳千古,讓後代的人都來贊美閔子騫的孝心孝行。如果我們也是生長在類似的家庭環境當中,我們也應該要懂得與後母好好的相處。如果能向子騫學習,相信在家庭生活當中,一定可以免去許多的誤會、許多的爭執、許多的不愉快。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會有人心腸會像鐵石一樣,只要我們肯用心,發自內心對父母孝順奉養,父母再怎麼不好,也都會有感動的一天。(故事全文請閱: http://www.dfg.cn/big5/dygsh/bdgs/bdgs-2.htm)
【故事原文】
孝哉閔子,衣蘆御車。感父救母,千古令譽。
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後妻,生二子。母惡損,所生子衣綿絮,而衣損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靷,父察知之,欲逐後妻。損啟父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父善其言而止,母亦感悔,視損如己子。李文耕謂,閔子留母之語,淒然藹然,從肺腑中醞釀而出。雖使鐵石人聞之,亦為惻惻心動,何其天性之厚且純也。卒之全母全弟全父,一家太和之氣,直從孝子一念懇惻中轉回,為子者其三復之。
【回家作业】
做孝顺长辈的事情。比如每周给不在身边的父母打个电话;比如吃饭时,给长辈当侍应生,给他们盛饭、夹菜;比如为父母做一顿饭;比如给妈妈洗脚,帮她按摩足部穴位,以消除疲劳;比如……
【少年班紀要】
【溫故知新】
复习1:如何提问(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 一位少年因为一个问题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一位妈妈因为没有及时提问,使她孩子失去生命
*一位家长勇敢地询求帮助,为女儿募集到去海外学习的经费
*孔子因为不耻下问而成为一代圣人
我们人生轨迹可能因为一个问题而发生变化,我们的学问将因为去疑而得到增长。
*演讲者需要听众的发问来感受听众的呼应,从而引发他的新话题、新想法。
* 别人将在你的提问中受益。比如:上周陈则的课堂提问让在场一位家长了解注音符号的来历。
复习提问的方式:时机、礼貌、态度
避免询问敏感话题及他人隐私(比如年龄、收入)--人有私,切莫说
复习2:让学生明白营照洁净学习环境的好处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环境与心境】
环境的杂乱会影响心境,心境不清净时,无法达到学习效果。相反,如果心里诚敬、专注,我们一定会在做事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保持环境的洁净。
读书学习,部分目的在于“养心”。让心地从容、诚敬、有礼。读书本身和创造良好读书环境都是“养心”的过程。清房室、洁几案、正笔砚,当我们做这些事时,恭敬心、清净心,油然而生。这本身就是身体力行的一部分。
环境的洁净会带来心的洁净(举例:在一个杂乱的环境里,心无法宁静,心情纷乱。实例:一位中学生的书桌)
【洁净环境的好处】
-行孝,让父母安心,不生烦恼
-赏心悦目,心情愉悦
-做事从容,因为物品置放有位,不易丢失,需要时容易迅速找到。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东西如何分类,文件如何管理,如何有效迅速地清理等等。
-培养对物品、对书本的恭敬态度,培养一个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故事時間】陈蕃扫屋
陈蕃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但陈蕃小时候,却十分懒散,经常不扫屋子,东西乱放。有一天,父亲的一位朋友前来拜访,看到他家屋子十分凌乱,而陈蕃却不管不顾,就说:“孩子,为什么不把屋子收拾干净来招待宾客?”陈蕃反而说:“我的手主要是用来扫天下的。”父亲的朋友反问:“连一间房子都不扫,怎么能够扫天下呢?”陈蕃一听,脸红了,马上就打扫房屋,招待客人。
【吕老师的比喻】
房室:在“人”而言,房室 = 心房(心,內心)。「房室清」表一個人的心,要清淨、單純、廉潔、寡慾、要能點檢。人之所以活得不樂,社會之所以混亂,就是因為人的慾望太多我們想擁有或控制的東西,控制了我們的生命。人貴在懂得時時點檢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只見他人的過失。因此,心,可以成為光明莊嚴的道場,也可以變成烽火漫漫的戰場。所以,我們居住的房室要清潔整齊之外,我們的心房更是要清淨不苟。
牆壁:表外界環境之人、事、物的誘惑與影響。人要懂得選擇有益於自身心性提昇的學習對象與環境。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有,人一生所接觸的外在環境,後學把它們稱做「生活」。何謂「生活」?後學引用雨果的名言: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對現實微笑,就是越過障礙注視將來。生活,就是自己身上有一架天平,在那上面衡量善與惡。生活,就是有正義感、有真理、有理智,就是始終不渝、誠實不欺、表裡如一、心智純正,並且對權利與義務同等重視。生活,就是知道自己的價值,自己所能做到的與自己所應該做到的。生活,就是理智。因此,「房室清」是“體”,「牆壁淨」則是“行”。以清淨心為本,體現與應用於外界所接觸的點點滴滴。
几案:几案,案桌,是用來放置文書,可以引申於處理公文、書信的工作。因此「几案」後學用來表示「處事」。「處事」要廉潔、耿直。處事要有規矩,不可隨心所欲,偏於自己的喜悪。人生與棋局相似,一招不慎,滿盤皆輸。下棋有其規矩,人生亦處處有規矩,但是能不逾越的人,實在是少之又少了! 在我們日常處事當中,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沒有一樣是絕對的好壞、對錯,讓它成為正面或負面的經驗力量,是出於我們的詮釋。我們心中的因應態度決定它是正面還是負面。所以人快樂與否的關鍵是我們的心態,而不是遭遇。
筆硯:筆硯亦可解釋為寫作、文章。因此「筆硯」後學用來表示「言語、言論」。雖然時下言論自由,但是出言之前必須三思,不可歪曲事實或添加色彩,必須正直無私。因為言論可以是殺人不見血的厲害武器,也可以是溫暖心房、洗滌心靈的靈丹、藥劑。
【经文學習】 磨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 讲解经文
-- 課堂上為同學們展示文房四宝
【磨墨偏 心不端】
准备墨水的过程,写字前让心定下来的准备
如何磨墨 (杨淑芬老师)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如果要写书法的时候,就会叫我去旁边磨墨,一池的清水要把它磨得恰到好处,总要半个钟头到一个钟头。他示范给我看的时候,我牢牢的记住。他也有要求,第一个手要握好,不能握歪;第二个不能碰到你的手,这个墨水不能喷出来,手不能碰脏,同时也不能溢出来。不能溢出来,不能溢到纸,不能溢到你的衣服,这个条件也可以说相当的严格。但是我也可以做到,因为我按照父亲所教的方法,握好以後就慢慢的磨,磨的力量要平均,要均衡。如果你的力量不均衡,你磨的速度有快有慢,你的墨条就会歪了。所以到最後,磨好了之後,请父亲来检查,他会看你的墨有没有平?有没有歪?你有歪,就证明你在磨的时候不专心;你有溢出来,就表示你的眼睛没有看到这个墨磨的速度,还有它的快慢,所以它才会溢出来。古人教导子女,从小由磨墨的功夫当中来训练他的耐心。”
【字不敬 心先病】
1,坐不正,笔是歪的,本子是斜的(课堂演示--身体或眼睛会斜)
2,心先到,意在笔尖。选好工具,长度适当的铅笔、橡皮、纸垫等等。
3,一笔一画地写,写正楷。坐正、书正、笔正。
4,专心写。心里尽量不想别的事,放下烦恼,怨、怒、恐等不良情绪,心里空静,才能学到智慧。
【课堂练习】
每个人现场摆正自己的书桌,放好自己的文具、坐正。周围有垃圾,请收拾整齐。
同学们一起上台,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大家评比谁的字最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