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30, 2011

百善孝为先

上週我們合班上課的主題是: 百善孝为先

[什麼是孝]

德為人之本
孝為德之本

"恕"是論語中分量最重的一個字. "孝"是弟子規中分量最重的一個字.
當被問及, "什麼是孝?" 同學們答:
心裡裝着父母
愛父母
不讓父母擔心
對父母好
.....

孔子的答案:

待父母以禮     --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讓父母放心     --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敬重父母        --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和顏服伺父母 --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為什麼要孝]

-- "恩欲報" 

父母恩重如山. 將我們撫養成人, 付出了無數的愛和辛勞. 百善孝為先 - 如果不孝, 其他的善行將不圓滿 (如果對自己最有恩的人不好, 人們會質疑他對別人好的真誠心). 
人和動物的區別: 人會 "思前想後": 思以前父母的恩, 為下一代做孝養父母的榜樣.
銀一霏的媽媽李濤女士朗讀了一个孤苦老人写在敬老院砖墙上的留言: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很多的时间,教你慢慢地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你洗脸、梳头;教你擤鼻涕、擦屁股……   这些和你在一起点点滴滴,是多么令我怀念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请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  

孩子,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   你是否还记得,你每天都逼着我绞尽脑汁回答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所以,如果我啰啰嗦嗦重复一些老掉牙的故事,如果我情不自禁地哼出我孩提时代的儿歌,请不要怪罪我。   现在,我经常忘了系扣子、绑鞋带,吃饭时经常弄脏衣服,梳头时手会不停地颤抖……   不要催促我,不要发脾气,请对我多一点耐心,只要有你在眼前,我的心头就会有很多的温暖。   

我的孩子!   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向前走就像当年我牵着你一样……  "

-- 孝是打開幸福之門的鑰匙.
孝順的孩子人生之路會很順利, 容易遇到更多的貴人, 更有福.

趙佳毓的母親魏晶女士朗讀了短文: 開啟幸福人生的鑰匙

[如何行孝]

孩子們給了許多答案. (我們正在匯總)
-- 收拾自己的玩具 (趙佳毓 - 3歲)
-- 自己疊被子 (銀一霏 - 4歲)
....

[親子心聲與告白]

在課堂上, 孩子們和家長一起上台分享心得 (感恩呂老師的匯總)

荊含:希望自己能少撒謊,多幫媽媽拖地,希望做到〝父母呼,應勿緩。〞
靜華:改掉愛頂嘴的毛病、故意裝作聽不見、以及賴床的壞習慣。
孝誠:好好學習,不讓父母擔心,多勞動,改掉賴床的壞習慣。
江楓:希望能改掉"被動"的幹活態度。
戴越:期望改掉"被叫兩次"的壞習慣,也就是要落實"父母呼,應勿緩" 還有,學校有活動時,常忘記事先告知父母,而讓他們擔心,所以要落實〝出必告,反必面。〞
江淮:希望能改掉當生氣時,打哥哥的壞習慣。

駱俊儒的爸爸:孩子(六歲)學弟子規之後,開始幫父母的忙,收拾自己的玩具,認真地和爸爸一起寫字,不挑食,不挑剔早上上學時,媽媽幫他準備的衣服…等等,不勝枚舉。
荊含慈的媽媽:接觸弟子規後,醒悟到看孩子的缺點,其實就是自己缺點的放大鏡,孩子之所以貪睡,賴床,其實都是自己所做的不好示範。希望能改掉〝被動〞的做事心態,以及更積極地孝養父母。
一霏的媽媽:一霏會自動起床,疊被,穿衣服,吃飯的速度也變快了,不挑食,主動學習,每天讀弟子規,懂的孝順父母。媽媽期待女兒五歲時,能夠打水給父母泡腳。
江楓的媽媽:在未接觸弟子規之前,從沒想過要讓孩子幫忙做家事,接觸弟子規之後,會有意識的讓孩子幫忙分擔家事,而孩子也從不會違背父母的吩咐,總是 OK的順從並從事勞動。江楓懂得體諒媽媽的睡眠缺乏,而自己去學鋼琴,並在抵達時會打電話給媽媽報個平安。再有,特別關心父母,也會請姥姥小聲講話,以免吵到睡覺中的媽媽。希望弟弟能向哥哥學習,除此之外,也自我期許給孩子們做示範。
老師:因為因緣的關係而教弟子規,雖然本身不是學教育的,但希望自己的一句話,或者一個故事,會幫助到孩子們,讓他們有所啟發地思考、改過、以及正確的選擇人生道路,創造美滿的未來。
韓孟天的媽媽:韓孟天是個活潑且調皮的孩子,自我約束力較不足,而導致規矩不好。認同〝荊含慈的媽媽〞所說的:「孩子的缺點,其實就是自己缺點的放大鏡」,所以自我期許約束自己給孩子一個好的身教,並希望孩子能跟老師以及同學們共同成長。


[鞠躬禮]

我們講解了如何鞠躬. 具體禮節, 請參考: http://www.dizigui.cn/jg.asp
最後孩子分組上台給大家鞠躬.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