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班第四期心得分享
宋思颐
讀了呂老師勸善規過的體會,讓我從另外一個側面感悟到,應該允許孩子犯錯!壞事不見得都不好,它有時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是另一種“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
曾幾何時,當孩子進入兒童期而後步入少年期,我發現自己的耐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放大的母愛和嚴厲的監督意識。眼裡看到的是孩子的不足和不如自己的意願。對孩子犯錯,不能容忍,特別是同樣一個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完全不可原諒。忘了孔子的教誨: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當孩子今天拿杯子,把水灑了。你告訴她要端穩,要慢行。第二次她又灑了,你繼續告訴她要小心。第三次、第四次繼續犯時,你不說,她已經感到很不合適了。第五次,你可能看到一個很謹慎的她在端水。耐心對我們家長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回想我們初為人母為人父之時,孩子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奇蹟。我們滿眼都是喜悅,滿心都是歡樂。當孩子由爬開始讓你牽著手搖搖晃晃學走路時,我們是多麼的有耐心、有愛心,無論她怎樣的跌倒,我們都會笑著鼓勵她,或平靜的把她扶起,沒有一點的責備和擔憂。因為我們知道,他肯定會學會走路的;因為我們知道,摔跤就是健步如飛的開始;因為我們知道,這是成長的必然,是自然的過程。我們做家長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在一旁,耐心的順勢的或扶或拉或引導一下而已。因為那時的我們懷有一顆平常的心、喜悅的心和無所求的心。
現在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反省自己,我開始明白孩子成長的本身就是一個自然的過程。面對這個平凡的奇蹟,我們不能忘了自己的初始心,我們只能用耐心、平常心來慢慢地等待,而不能操縱與強求。初始心對孩子如是,對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亦復如是。
讓我們常懷一顆平常心,清淨心面對孩子和家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