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 26, 2011

王鳳儀言行录


尊敬的各位學长:您們好!

想給您們推薦一本好書:王鳳儀言行录.
初次知道王鳳儀先生是大約一年前在梁冬主持的"國學堂"--重新發現中國文化太美--系列節目中, 梁冬對話<<思考中醫>>的作者劉力紅: 劉先生談論了王善人伦理疗病的重要性及其對中醫的影響. 之後聽聞許多大師大德力荐王鳳儀嘉行.

之所以推薦此書, 在是他與弟子規息息相關處之處. 上節"勸善規過"課上, 我們說弟子規如方向盤, 在我們偏離時, 能將我們規到正道來. 我問:什麼是做為孩子的正道.莊靜華回答:認真學習, 孝養父母. 問: 為什麼要認真學習? 崔孝誠答: "為今後更好得幫助別人." 這不正是孔子的忠孝之道嗎? 忠即是: 正心誠意地為他人服務. 王鳳儀先生如是說:

----------------------------------
"我虽是个极愚笨的人,没念过书,可是听人讲一个字,我就行一个字,再加上格物的工夫才贯通了的。

每逢听人家讲古人的故事,我认为好的,遇有机会,我就效法一辈古人的行为。听到哪个字好,我就实行哪个字。我在老张家扛活,学会一个‘俭’字,我光挣钱不花,全归家用。我在周姑父家扛活,学会一个‘孝’字,我就迎接我爷爷回家奉养。所以我也是一步一步行的。

善人做工从不争工价,给多少算多少,干活还特别卖力。这样一来,开始时工价似乎少些,到第二年就高许多。善人常想,我这样瘦,东家给这许多,还真不少!
善人说:我说我行过君臣道,你们以为奇怪吧?人都把书上的字看死了,其实道是活的,凡俩个人在一处,就生出一条道来.就拿我来说吧,我给人家扛活,我就是臣,东家就是君。世上的事,无论大小,都是一个理。我病倒时请雇了一个人.讲好工价一百吊,我又另外多给三十吊说:“这三十是心力钱.我的牲口、农具尽管用,我为的是不管你。”我这样做,正是行的“体群臣”的道。这也是“君为臣纲”的作法。

我在周姑父家扛活,学来一个“孝”字,就决心接我爷爷回家。二月二十五日,我向周姑父请假回家,在小庙前找到我爷爷。我问他说:“您老认得我么?”我爷爷说:“你是我的孙子,我怎不认得。”我说:“您老若真认得我,不用说什么,就上我家去吧!我是您老的真孙子,就是要饭吃,我也背着你老去要,您老放心好了。”我回到家也没敢说,他老也很达意,拿着行李和祖上留的供器,来到我家。我女人问:“爷爷做什么来了?”我爷爷说:“我四个儿子,现在只剩你公公一个人了,我找我儿子来了。”我爹说:“树桐养我一个人,还养活不起呢!你老再来,他可怎么办呢?”我急忙插嘴说:“爹可千万不要那么说,他老是我爷爷,你老是我爹,我应该养活你们,我为老人,就是累死也甘心情愿。”当初我妈不留我爷爷时,我爹不讲话,是丢了夫纲。我这么一办,把我爹和我妈不孝的罪全赎回来了。现在的人,知道爹妈有过,就隐瞒起来,不知替老人赎罪,正是陷亲不义,那才是不孝呢!

我常说:“大事要小办、小事要大办。”平天下是大事啦,可是要由国而家,由家而身、而心、而意、而致知、格物上做起,这不是缩到极小了吗?我是个庄稼人,极愚极笨,一天书也没念过,常说要翻世界、造大同,人都笑我说大话。其实是他没明白《大学》上的意思,要能缩小到意上,由诚意做起,平天下又有什么难呢?常人又以为平天下是王公大人们的事,我认为根本要从小孩子身上下手,从小就灌输道德精神,推广到天下,天下还能不太平吗?
---------------------------

我們說弟子規重在力行. 王善人作為莊稼漢, 目不識丁, 在日常生活中格物致知, 悟聖賢忠孝之道, 並逐一身體力行. 上幾週弟子規課上講了 "揚善隱惡", 王鳳儀先生如是說:


"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地狱门.

能在恶人身上找着好处,怨恨自解,因果自消解。我的老婶和我过不去,天天骂我。我想就是恶人也有好处,不然难活在世上。我昼夜地寻思,终于找着她的好处啦!我对她说:“性是福星,心是禄星,身是寿星。你老的心眼好,遇事热心,身子成,对人也有功,就是性子不让人,才没享着福。”说得她心服口服。要找人的好处,可别争理,争理离道就远啦!

我有位二大妈性子又刁又烈,好喝酒,酒后必骂人,我心里想,她那么刁,可没有病,你这么善良,却有病,是什么道理呢?她一定也有好处,是我找没到。我便立志,若是找不着她的好处,我就饿死。一连饿了三天,躺在炕上寻思,第四天果然找着啦!她的好处是不记仇,哪怕她正骂着某人,若是有人说:“你还骂他呢!他病得不得了,快给他治病去吧!(她会行针治病)”哪怕三更半夜,她也必去。这真是她的大好处,所以她没病,我对她一说,她不但不再骂我,并且特别喜欢我,说我是个有良心的人。由这我才知道找好处真是行道的根本。"

--------------------------------------------

書中有許多精彩內容, 格言警句, 無法在此一一枚舉. 王鳳儀性命哲學有人專門在研究. 也許您不能同意書中全部觀點, 但是書中有關王善人立身行道部分, 是我們學習弟子規的楷模.


好书如圣药, 請您們細細品嘗.


江帆敬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