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慧玲老師心得分享]
「聞過怒,聞譽樂。」是人很自然的一個反應,其原因莫過於「我執」。人透過六根對六塵引起六識,從錯誤的思想,形成見解上的執著,因此當六根一接觸到外境,內心立刻生起一種合心意、或不合心意的感受。遇到合心意的感受,馬上生起喜悅感,甚至GIVE ME MORE的貪慾念頭。反之不合心意時,會難受,心生憤怒排斥、打擊…,覺得對方不尊重我,傷害我的自尊。然而,自尊心就是我執的代名詞。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規過」比「勸善」來得難。
「勸善」意味著鼓勵,只要我們所講的道理能契入對方的心,便能達到勸善的目的。而「規過」對一般人而言就是怪罪、不認同。縱使心中有悔意,也不容許他人在傷口上灑鹽,雖然知道那是有殺菌作用,但是也把原來的痛,推至極點而怒吼,這是人的正常反應;不然怎會有忠言逆耳這句話的產生。因為「我執」的存在而產生對「規過」的排斥作用,由此可知「我執」是我們心性上的毒素,是爭執、戰亂、災害的禍根;我們雖無法剷除這毒素,但我們能夠稀釋它,其稀釋劑就是弟子規,其方法就是佈施、身體力行。
我們累世以來的惡習是剛強頑劣的,因此要改正過來是需要很大的決心和毅力,就像江老師在課堂上以火箭發射為例一樣,那是需要多少燃料、動力才能將火箭發射出去,一旦發射出去後,人造衛星進入太空中之後便能無阻力的正常繞行軌道。人也是一樣,改過或被人指出缺點錯失,剛開始是很困難與難受,如果自身能不斷地反省與放下所謂的自尊心而接受他人的忠告、規勸,久而久之,我們就能把吃苦當成吃補一樣的樂受了。
我是屬於就事論事,直言直語的人,在給予意見與看法時,有時會疏忽了語氣與用詞而達不到彼此間的共識,因此「怡吾色,柔吾聲。」是很重要的。此外不論是自我提升見解也好,還是勸勉他人也好,「境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我覺得「以事為喻」,可以深入人心,很容易被理解與接受。從事物情境中,往往能讓我們體悟人生大道理;如一草一木、公車、火車、照相……等等,甚至巧克力。在阿甘正傳裡頭不是有這麼一句話:「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Forrest.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這是Forrest’s mom常告訴他的一句話。人生充滿了未知數,誰也無法預知;人生之差異總在因緣際遇的不同,人們總想安排自己的人生,但事實上,回顧來時路,又有幾分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呢?吃到喜歡的口味就開心,不對味的就難下嚥,殊不知困境的磨練能造就我們的信念,讓我們變得更成熟。我喜歡用日常生活中的體悟來勸勉孩子,聽者會因為認同事實的觀點而接受勸勉,不會產生被攻擊的感覺。因此,盡情地體味人生,您會發覺處處是道場;不論是〝正看人生〞還是〝倒看人生〞,您都會有意想不到的領悟喔!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