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v 29, 2012

新第十六期家长班小结

【新第十六期家长班小结】


                         平等禮敬和諧萬事萬物之本
學習經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蔡老師如是說
——“德行”才是家之本,才是國之本,絕對不是錢財。一定要重視這些影響孩子一輩子重要的德行,他將贏得非常多的助力。
——
“出則悌”。是指家庭以外,要學習“悌”,“悌”包含兄友弟恭,包含尊敬長輩的禮節態度。孔夫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在家裡面兄弟能夠友愛,能夠以禮相待,當然他出去外面與人相交就能夠把這個態度帶出去。
——
《孝經》裡面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誨,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理順,莫善於悌。教導人民如何親愛他人,如何關懷他人,沒有比教孝更有效果的;教導人民有節有度,懂得尊敬他人,沒有比教悌更好的方法。 還包含一個禮節的教誨。
——
法昭禪師曾經寫了一篇描述兄弟情誼的一首詞,叫做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
——
人與人如何和睦相處?和睦相處是結果,因在哪兒?因在平等對待,才能贏得和睦;平等對待,這是因。平等,因為“平”所以人心就怎麼樣?也平,人心平才不會有糾紛產生。所以,教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抓住一個原則,絕對要平等地照顧。
家長分享
    由於越來越多的獨身子女, 如何教導孩子變得不容易。來加國後,許多中國家庭不再是獨子獨女,落實也是家長需要面臨的問題。
    身為獨身子女卻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郭女士,首先分享了她的教女經驗。她比較認可蔡老師講平等對待的觀點,家長對待孩子們的平等心很重要,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落實起來卻難,她舉例談如何通過故事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家長不平等的作為,讓孩子學習讚美對方,體會分享的快樂,了解團隊合作的精神等等;劉女士則分享了自己小時候對哥哥愛護的經歷對後來生活的影響。李女士的體會是家長的引導,能幫助孩子間感情融洽;有倆個兒子的徐先生則堅信家長在對待自己兄弟姊妹行為的關愛幫助,是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榜樣。
    這期講座中的許多案例和家長們热烈的分享,不難體會到,懂禮、懂讓能讓人生的路順暢,更知平等禮敬、和睦友愛不僅是家庭也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如蔡老師言:所謂“萬物交感,以誠以忠”,真誠到極處,天地都會感動。當你是真誠地付出,對方絕對會感受得到,而他一定會念念想著,只要有機會我一定要回報。這個叫“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所以中國古聖先賢的智慧,我們一定要好好地去體會。先從家庭當中來落實友愛、落實禮節。
   
孔老夫子說“好學近乎智”,家長朋友每週能抽時間聽傳統文化講座,便是近智,相信我們的好學是對我們家庭最好的祝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