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四期家長班小結
學習經文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复諫。號泣隨,撻無怨】
蔡老師如是說
——勸諫人除了要有一顆真心、存心、善心之外,也要有很巧妙的方法。
——勸誡別人有個先決條件,一定要先贏得對方的信任。假如信任不足,可能你勸他的時候,他會誤解你。
——信任絕對不是憑空而來,必須透過我們真心的關懷、付出,才會建立信任。
——我們要善於觀察他人的需要,然後去付出,自然而然能夠贏得信任,然後在適當的時機,我們說的話他就很能夠接受。
——沒有建立深厚的信任,我們要隨順人情,要善體別人的感受。
——中國人說吃虧就是福,當你捨得吃虧,就會贏得他人對你的尊重,對你的佩服。
——一個家的興旺,一個朝代的興旺,絕對都是非常多人的付出,非常多人的參與才可以做得到。我們明白這一點,在人生當中成就的一些事,一定要把功勞回饋給所有的人,一定是眾志才可以成城。
——人與人、這些親情要好好的去經營,“勿以小嫌疏至親,勿以新怨忘舊恩”,不要因為小小的嫌隙就疏遠了最親的親人,不要因為新的摩擦就忘記了幾十年的恩德。
——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他才可以把人生經營好。
家長分享
這期蔡老師繼續講對不同人的勸諫。對家長而言,面對最多的是如何勸諫孩子?
如果孩子不聽勸諫,當家長的不可不反省自己。我們是否真的如蔡老師所提醒的“德未修,感未至”?
面對蔡老師提出的:存心、態度、時機、耐心和方法,反觀我們存心為孩子好,但真的了解孩子的需要嗎?我們“怡吾色,柔吾聲”時真的沒動氣嗎?我們是否真的有耐心陪孩子成長的意識?我們是否有善巧的方法?
有家長特別分享了企業家胡小林先生在工作生活中力行弟子規,改變自己改變企業改變父母和家庭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弟子規落實到生活中才能真正受用。
推薦文章:好父母必須掌握教育智慧
學習經文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复諫。號泣隨,撻無怨】
蔡老師如是說
——勸諫人除了要有一顆真心、存心、善心之外,也要有很巧妙的方法。
——勸誡別人有個先決條件,一定要先贏得對方的信任。假如信任不足,可能你勸他的時候,他會誤解你。
——信任絕對不是憑空而來,必須透過我們真心的關懷、付出,才會建立信任。
——我們要善於觀察他人的需要,然後去付出,自然而然能夠贏得信任,然後在適當的時機,我們說的話他就很能夠接受。
——沒有建立深厚的信任,我們要隨順人情,要善體別人的感受。
——中國人說吃虧就是福,當你捨得吃虧,就會贏得他人對你的尊重,對你的佩服。
——一個家的興旺,一個朝代的興旺,絕對都是非常多人的付出,非常多人的參與才可以做得到。我們明白這一點,在人生當中成就的一些事,一定要把功勞回饋給所有的人,一定是眾志才可以成城。
——人與人、這些親情要好好的去經營,“勿以小嫌疏至親,勿以新怨忘舊恩”,不要因為小小的嫌隙就疏遠了最親的親人,不要因為新的摩擦就忘記了幾十年的恩德。
——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他才可以把人生經營好。
家長分享
這期蔡老師繼續講對不同人的勸諫。對家長而言,面對最多的是如何勸諫孩子?
如果孩子不聽勸諫,當家長的不可不反省自己。我們是否真的如蔡老師所提醒的“德未修,感未至”?
面對蔡老師提出的:存心、態度、時機、耐心和方法,反觀我們存心為孩子好,但真的了解孩子的需要嗎?我們“怡吾色,柔吾聲”時真的沒動氣嗎?我們是否真的有耐心陪孩子成長的意識?我們是否有善巧的方法?
有家長特別分享了企業家胡小林先生在工作生活中力行弟子規,改變自己改變企業改變父母和家庭的故事,讓我們看到弟子規落實到生活中才能真正受用。
推薦文章:好父母必須掌握教育智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