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上週內容
故事:
小和尚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答:砍柴担水做饭。问:那得道后呢?答:砍柴担水做饭。问:那何谓得道?答:得道前,砍柴时惦着挑水,挑水时惦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沦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故事: 海倫凱勒
海倫·亞當斯·凱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國身心障礙者,教育家。她幼年因意外疾病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後來藉著她的導師安妮·蘇利文(Anne Sullivan)於1887來到她身邊長期對她耐心的教導和關愛:老師時常在她手上寫單字,同時讓海倫感覺什麼物品是什麼,用愛去引導她,並找到其他專家幫她學會發音,讓她慢慢學會流暢的表達,海倫才開始與其他人溝通並接受教育。海倫·凱勒不但學會了閱讀和說話,還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學業並於1904年畢業,成為人類歷史第一個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人。成年後,她繼續廣泛閱讀刻苦學習,成為掌握了英語、法語、德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五種語言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始終致力於殘疾人事業,四處募捐以改善和提高殘疾人的生活環境和受教育水平。她的成功事迹使她入選美國《時代周刊》「人類十大偶像之一」,被授予「總統自由獎章」。她身處逆境的抗爭精神和不凡的成功經歷一直鼓舞著許多正常人和殘疾人能勇敢面對並克服困難,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人類之一。
結論:
海倫凱勒的故事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做任何事情,用心與信念是非常重要的。縱使海倫凱勒從小失明與失聰,但是在遇到她的導師安妮·蘇利文(Anne Sullivan)之後,在老師的耐心與愛心的教導下,海倫凱勒很用心的學習,並以她驚人的毅力與信念完成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的學業,並且成為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的成功事蹟來自於她的全然的用心、堅定的信念與不屈不撓的毅力。因此,我們讀書或做事情得有要領,這要領就是心、眼、口、信皆要。如此沒有不成功的道理。古人將讀書法概分三到(心眼口),現代人把它細分為六到(心眼口耳手足)。我們都希望自己或孩子能聪明。什麼叫「聪明」?「聪」這個字不難看出它是由四種器官組成的,左邊耳朵旁自然是指耳朵,右上兩點把它理解為眼睛,再來是口和心。也就是讀書學習時,不僅要用耳、用眼、用口,更要用心。當眼耳口心集中時,其器官便會發揮其最大功效,更靈敏,其理解力就會提高。因此所謂的「聪明」就是眼耳口心達到明亮、清晰、通曉、靈敏、聪慧的狀態或境界。同意嗎?接著,「手足」的作用,也就是「力行」,亦是不可或缺的。唯有認真「學文」和實地「力行」,兩者合一,才能成為「聪明達人」。否則,「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
【幸福力行表】
從2012年起,弟子規少年班的每個同學將增加一條新目標: “不生氣”。我們都應該向徐浩天同學學習,因為從不動怒,他從不生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