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 2013

新三十期家長班小結

三十期家長班小結



學習提綱:
    
 
  1
、姦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的含義?
  2
、如何正確認識孩子的聰明?
  3
、孩子撒謊有哪幾種情況?
  4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的含義?
  5
、輕諾有哪幾種情況?

學習內容:
  1
、姦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的含義?
家庭也好,團體也好,我們都要經營好的談話風氣。當我們講話
都很文雅,氣質修養都會得到提升。我們常常要講利益語、智慧語、對別人多肯定、多鼓勵、多讚歎。讓人聽了感到如沐春風。而不要用謾罵或攻詰的言語,雖然是逞了一時之氣,但往後的影響就很不好,比如孩子看到你這樣,因為他又沒有分辯能力。那你這樣我也可以。所以團體還是要以和為貴。孩子如果用姦跟巧,很可能是為掩蓋過錯和不守信的過失,就會撒謊。做大人的要很謹慎。

  2
、如何正確認識孩子的聰明?
孩子很聰明不見得是件好事,因為我們要的是孩子的樸實、忠厚。而不是聰明。如果孩子確實很聰明,我們就要提起教育的敏感度,一定要把他的聰明引導到聖賢的教誨上來。引導到做孝子、做好學生、好公民上來。不然他都用在達到他的目的上來,就很麻煩。

  3
、孩子撒謊的幾種情況?
第一、獲得利益。 【小男孩公然撒謊向父親要錢得分的故事】和【72毛錢的故事】
第二、好玩、開玩笑。 【狼來了】
第三、逞能。孩子攀比的時候容易講話很誇張。 【司馬光和姐姐比剝核桃的故事】
第四、掩過飾非。 【小朋友弄壞衣架子的故事】
第五、家長影響。 【手機】
孩子從小就守信,已經註定將來會有很好的發展。 【在老闆家撿錢的故事】

  4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的含義?
【見未真,勿輕言】:
事情沒有搞清楚以前,不可只聽一面之詞。就把話傳出去了。因為假如是謠言?那我們又說出去了,就變成幫兇了。比如我們聽到一個朋友講另外一個朋友的不是,話到我們這裡就要適可而止了,我們就可以當面去問另外一個朋友,說現在外面傳言XX,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我們就安慰一下他,日久見人心,如果還有幾分真實,我們就要適時規勸。人的信譽和生命同等重要,適時也要收斂一下。另外我們還要提升對事理的判斷能力。比如一個團體打公益的名譽在騙錢。我們又沒弄清楚就帶一些人
去幫忙,去捐錢就有可能好心行了壞事。所以要先搞清楚這個團體的實質,再告訴別人。
【知未的,勿輕傳】
對於一些道理沒有弄透徹,或某些事情真相沒弄清楚以前,不可亂傳。因為亂之所生在讒言。

  5
、輕諾有幾種情況?
一、因為溺愛。人喜時,容易隨口答應送什麼東西,到時沒有做到,就會失信於人。父母常常在孩子考試考得好的時候容易答應給孩子東西,這不僅長養子孩子的慾望。欲是深淵,還把孩子讀書的目的引導偏頗了。
所以家長要勿輕諾。
二、沒有原則。父母常憑好惡。比如在打牌就對孩子說,你別吵給你買什麼?那以後孩子鐵定在你打牌或忙的時候向你要東西。
經典句:
1
、姦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誡之。
2
、公門好修行。
3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
4
、教育慎於始。
5
、行善不欲人知。
6
、有多少本事就說多少話。
7
平生所為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
8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9
、過能改,歸於無。
10
信用跟一個人的生命同等重要。
11
、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閒管。
12
、以和為貴。
13
、君聽臣當誅,父聽子當訣,夫妻聽之離,朋友聽之疏。
14
、堂堂七尺軀,莫聽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15
、夫孝,德之本也。
16
、依法不依人。
17
、隱惡揚善。
18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19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20
、欲速則不達。
21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22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23
、解行相應。
24
欲是深淵。
25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26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27
、凡出言,信為先。
小故事、大智慧:
  
【故事一】初中生配名牌眼鏡:有個初學生常常和同學攀比,買東西都要買貴的。有一次,他想要配副名牌眼鏡,他的母親沒有答應他,說你都已經有了,還要配什麼?結果這個初中生自己就出去了,不一會回來,把眼鏡配好了,要他的媽媽去付錢。這個孩子聰不聰明?他可以不帶一兵一卒,不帶一分錢,就能說得讓對方相信他的媽媽一定會來付錢。孩子的聰明都用在哪了?

  
【故事二】小男孩公然撒謊:有個男孩向父親要兩塊錢,他的父親隨手給了他一張兩塊的,結果小男孩就說,爸爸,我要兩張一塊的。他爸爸很奇怪,兩塊就兩塊,還要分成這樣?這個小男孩就對他父親說,我只要拿一次錢去訓導處說我撿到的,就可以得十分。我拿一張兩塊的,只能得十分。那如果我拿兩張一塊的,分兩次去就可以得二十分。這個爸爸聽了還笑哈哈,我這個兒子真聰明。之後還講給一個教育官員聽,這個教育官員聽後全身起雞皮疙瘩。這個爸爸也太沒教育的敏感度了,孩子為了達到他的目的和利益,已經公開在撒謊了。可是現在的父母還把能孩子能撒謊當本事,這就麻煩了。


  
【故事三】狼來了:一個孩子守著一群小羊,很無聊,就大喊:狼來了,狼來了。村民們都很樸實,聽到喊聲馬上都跑過來幫助他把狼趕走。到了一看一隻狼也沒有。結果這個孩子看到大家忙成這樣,哈哈大笑。村民們都回去了。第二次,這個孩子又開玩笑,村民們又跑過來,不過這一次沒來那麼多人,但也沒少來。結果發現又是這個孩子在開玩笑。紛紛又回去了。第三次,狼真的來了,這個孩子就喊。有沒有人來?沒有了。沒有了會怎樣?羊會怎麼樣?人會怎麼樣?小孩子一聽,記憶深刻。這就是亂開玩笑的後果。

  
【故事四】司馬光和姐姐比剝核桃的故事。宋朝有個臣子叫司馬光,有一次和姐姐比剝核桃。因為核桃不好剝都剝得很慢。後來他家的僕人就告訴他,你用熱水燙一燙就很好剝。剛好他的姐姐離開一段時間,他就用熱水燙。果真很好剝。等他的姐姐回來,看到他剝得很快,就問他說,弟弟,你好厲害啊!誰教你的。他就說,是我自己學會的。他的父親剛好聽到,就對他說,有多少本事就說多話。父親在他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就給予他適時的引導。後來司馬光一生也坦坦蕩盪。還說了句平生所為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這是結果啊!原因在哪?是父母在他第一次犯過失的時候就給予正確的引導。所以小孩逞能,家長要慎於始。                                                                                                                                                                                                                                                                                                 
  
【故事五】有個小朋友把衣架子弄壞了,很緊張,怕被老師處罰,就對同學說,不要告訴老師。結果老師就站在旁邊,聽到後就走過去適時引導,小朋友嚇一跳。老師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衣架子弄壞不嚴重,不告訴老師才嚴重。知錯就改,又能學到如何把衣架子修好。這才好。

  
【故事六】司馬光和姐姐比剝核桃的故事。宋朝有個臣子叫司馬光,有一次和姐姐比剝核桃。因為核桃不好剝都剝得很慢。後來他家的僕人就告訴他,你用熱水燙一燙就很好剝。剛好他的姐姐離開一段時間,他就用熱水燙。果真很好剝。等他的姐姐回來,看到他剝得很快,就問他說,弟弟,你好厲害啊!誰教你的。他就說,是我自己學會的。他的父親剛好聽到,就對他說,有多少本事就說多話。父親在他第一次犯錯的時候就給予他適時的引導。後來司馬光一生也坦坦蕩盪。還說了句平生所為之事,無有不可語人者。這是結果啊!原因在哪?是父母在他第一次犯過失的時候就給予正確的引導。所以小孩逞能,家長要慎於始。

  
【故事七】有一部電影叫手機,裡面統計一個數字說,一個成年人每天講​​的謊話有二十五次,如果大人講二十五次,那孩子呢?
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位媽媽接電話,先生和兒子都在,一接起來就說,我先生不在,他兒子一聽都蒙了,明明爸爸在啊!所以人決定不能說謊話。另外人要學會拒絕,因為你不拒絕別人就不知道你做人的分寸和生活的原則。到時自己就會累得要死,還讓人家誤會。你為什麼不守信?為什麼躲我?所以該拒絕的拒絕,你的朋友就會順著你的原則和你交往。複雜的事情也就變得簡單了。

  
【故事八】滿足不了慾望殺父母的故事。有個孩子小時候,父親常常給他很多零花錢,慢慢他花錢就花得很大,後來長大了,一個月要花一、二萬的人民幣,他父親受不了,就不再給他錢,還把他送去當了兩年兵。當兵回來,花錢的習慣仍然沒有改,因為人的習慣一養成,很難改。他一遇到那種情境,面對誘惑就忍不住要打腫臉充胖子。後來父親就和他劃清界線。他就僱用了殺手,在他家的門口,他對那個殺手說,一會一個人多高會走出來,總之把那個路線說得一清二楚,這個殺手就問他,這個人是誰?他說是我爸爸。就這樣父親被殺了,因為錢的鑰匙在他母親那裡,最後他把他母親也殺了。所以不能長養孩子的慾望啊!所謂欲是深淵。

  
【故事九】在老闆家撿錢的故事:有個孩子小時候,看到別人吃冰棒,禁不住誘惑就去拿了父親一點點錢,結果這個父親也很厲害,跟在他後面一瞧究竟,等他買好了冰棒正準備大快朵頣的時候,一抬頭看到父親,嚇得直發抖。這位父親也沒說話,就把他帶回家,吊起來,狠狠修理一頓。注意是一頓?以後還有沒有?沒有了。慎於始。後來他長大了去外面工作,因為離家有一段距離,就住到老闆家的宿舍,他早上起來都會幫忙打掃。在打掃的過程中,他經常會撿到錢,一百、二百,他就把它交給老闆娘。過段時間又撿到三百、五百,他又把它交給老闆娘。最多一次撿到幾千塊都有。他的學歷不高,但是老闆對他很好,很多很好的機會,進修的管道,都破格讓他去參加。很多都是大學生才能去的。他在這家公司服務得也很好。後來,自己要出去開店了,向老闆辭行,老闆請他吃飯,為他餞行。吃完飯後,他就問老闆,有一件事想請教一下,為什麼你們家常常可以撿到錢啊!老闆就笑了,他說,你一個外人住到我們家來,我怎麼知道你的品性如何?那些錢都是我故意放的。所以一個人的德行不好,很可能在某一個機會點上就把好的機會斷送掉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