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25, 2014

地球一小時

尊敬的各位學長:您們好!

地球一小時」是全球最大型的集體環保行動。參與的方法十分簡單,大家只要在指定的時間,將非必要的燈關掉。地球一小時的精神其實遠超於關燈一小時,它啟發我們在生活習慣上作出小改變,從而進一步推展至可持續生活模式。2014年「地球一小時」時間是即將來臨的週六:32920:30 - 21:30。敬請您熄燈一小時,世界將因您而改變。

過去三年裡我們鼓勵同學們在這個特殊的一小時裡, 關上電燈電視電腦電子遊戲。。。 點上一盞燭燈和家人坐在一起, 守著燭光講故事聊天分享心得。 通過這一回歸傳統善舉,表達我們對地球的敬意。讓Earth hour 變成我們一年一度的家庭傳統。或許 這一小時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在未來為我們留下溫馨的回憶。

請聽:羽泉2011地球一小时创作的主题曲:关一盏灯


以下是本週我們課堂的簡介

家長班學習紀要

传统文化读书沙龙 第七期

一.   本期学习内容
1.《论语别裁》八佾第三 
穷源溯本——衰世的通病p135——p165 )(电子版P76——P93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2.《刘善人讲病》录像三
    
.下期学习内容
1.《论语别裁》:  里仁第四
   那“仁”却在灯火阑珊处——仁者之言p167——p200)(电子版P94——P113
2.《刘善人讲病》录像三

三.关于“八佾第三”的解读
马一浮先生
——礼者,天地之序。乐者,天地之和。
——《礼运曰》:“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所谓人利,人患者,亦即亲与不亲,逊与不逊之别耳。礼乐之义,孰有大于此者乎?而行之必自孝悌始。
——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知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孟子之言,皆至精本实,皆直指本心之体。一切大用,皆从此流出,故曰生。
                                 ——摘自《论语大义三——礼乐教中》
李炳南先生
——孔子听悉哀公与宰我此一答,便:成事不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了。已成为现实为时已晚,不如不。已了,也就算了,不要再追究。惠能大的若真修行人,不间过
——父母应该教育小孩卑忍,不能教小孩竞争知道竞争就是斗,再演就是战争;其实谦卑忍反而能广结有助于事成功。
                                   ——自《论语讲要》 八佾第三
钱穆先生
——因孔子论学,都就人心实感上具体指点,而非凭空发论,读《论语》者首当明白此义,
并当知吾人虽生两千五百载之后,而有时我心之所实感,仍可与孔子当年有同感。人心大同,不为古今而殊,可于孔子之言,弥见其亲切而有味。
——三代之礼,乃孔子博学好古之所得,乃孔子之温故。其曰‚吾从周,则乃孔子之新知
——本章见社会人群相处,贵能先尽诸己,自能感召对方。
——哀乐者,人心之正,乐天爱人之与悲天悯人,皆人心之最高境界,亦相通而合一。无哀乐,是无人心。无人心,何来有人道?故人当知哀乐之有正,惟当戒其淫伤。
——孔子言仁常兼言知,言礼常兼言乐,言诗又常兼言礼,两端并举,使人容易体悟到一种新境界。亦可谓理智与情感合一,道德与艺术合一,人生与文学合一。此章哀乐并举,亦可使人体悟到一种性情之正,有超乎哀与乐之上者。凡《论语》中所开示之人生境界,学者能逐一细玩,又能会通台一以返验诸我心,庶乎所学日进,有欲罢不能之感。
                          ——摘自《论语新解》八佾第三

南怀瑾先生
——任何一个民族的后代,如果不重视自己的文化历史,就是自己把自己毁灭,后代就无法考证。
——过去读书,五、六岁以后,先研究小学就是研究做人道德行为,等于现在学校的公民课程——洒扫应对。洒扫从文字上看很简单,洒洒水、扫扫地而已;应对可就麻烦了,对老前辈行什么礼,到了客厅坐什么位置,送一封信给叔叔伯伯,讲话的态度该怎样等等,做人处世都包括在应对当中。
——是内心的反省。(后来中国人对佛教的吃素也叫吃斋,那是有不同的意义,由于佛教戒律中一种八关斋戒而来。)斋是中国文化中心理的净化,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清理思想、排除人欲,真正的作到肃庄叫作斋戒。沐浴也不止是洗澡,而是孔子在《易经·系辞》上所讲洗心退藏于密的意义。
——中国文化告诉我们,事事要发自内心的诚恳,而不完全在于形式,一切形式,都必须配合内心的诚恳,才有意义。
——中国绝对有宗教信仰。第一个是礼,第二个是诗。
——我们中国人自古至今对于任何宗教都不反对,这也只有中华民族才如此的雍容大度。为什么呢?有如待客,只要来的是好人,都请上坐,泡好茶。一律以礼相待,诚恳的欢迎。
——一个人真的作坏人、做坏事,怎样祷告都没有用,任何菩萨都不能保佑你。所谓自助天助,神是建立在自己的心中。换句话说,人有人格,尤其须要心理上建立起人格,不靠外来的庇护。
——假如出国到了别人的国度,风俗习惯不同,对人家的事,不懂的应该多问。到人家家里也是一样,求学问也是一样,做事也是一样,诚恳向人请教,就是礼的精神,也是做人的道理。
——做人做事,够不够道德的标准,只问合不合正道,并不苛求他对事功成就的程度。因为没有机会给他表现,环境不对,时代不对,他也就无从表现,这有什么办法?由此触类旁通,对人对事就可减掉些苛求了。
——人格还是建立在自己身上。别人尽管不了解,只看自己内心真正的诚与不诚。诚正的建立,久后自知。自己的见解与人格的精神,等待时间来考验,等待时间来证明并不是他人说的那么一回事,也就心安理得了。
——诸葛亮教儿子以来做学问,以修身,俭不只是节省用钱;自己的身体、精神也要保养,简单明了,一切干净利落,就是这个字。
——孔子答复鲁定公的话中,意思是说,你不要谈领导术,一个领导人要求部下能尽忠,首先从自己衷心体谅部下的礼敬做起。礼是包括很多,如仁慈、爱护等等,这也就是说上面对下面的如果尽心,那么下面对上面也自然忠心。
——孔子在《礼记》中提到人生的研究: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上面也曾提到)孔子知道人生的最高境界,但是却往往避而不谈,偏偏谈到最起码的、最平实的这两件人生大事。我们曾经说过,一般人引用的食色性也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说的,两人的话相近,但观念完全不同。男女饮食不是也,不是人先天形而上的本性,是人后天的基本欲望。
——中国人素来对于性、情及爱的处理,有一个原则的,就是所谓发乎情,止乎礼。现在观念来说,就是心理的、生理的感情冲动,要在行为上止于礼。
——已经既成事实,再说也没有用。对人与人之间相处来说,既成事实,劝也劝不转来了,过去了何必追究呢?我们将来在处事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些事情,这也是学问。
——为礼要敬,并不是只限于下级对上级行礼要恭敬,上面对下面的爱护,也包括在礼的范围之内。而且都要敬,就是都要做到诚恳、真挚,不真诚没有用。

少年班課堂紀要

課程開始:全體起立面向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像行三鞠躬禮師生互相行禮。
1. 用恭敬心、真誠心讀誦論語前六篇。
2. 學習《雍也第六》。
3. 講解部分經文。
4. 繼續講解制怒的方法: “不遷怒”。
5. 講解“觚不觚”與做人的本分。

作業:讀誦“雍也第六”,每日五遍。
下週安排:學習《述而第
課程結束:總結、回顧本堂學習內容;全體起立合掌恭誦感恩詞;學生排隊向老師行鞠躬禮道別。

兒童班課堂紀要

1.   向孔夫子三鞠躬。
2.   一起讀誦《入則孝》、《出則弟》、《謹》兩遍。
3.   學習“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4.   觀看錄像傳統文化學習班的孩子們飯前感恩
5.   學習《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6.   復習唱誦 古詩《明日歌》
7.   識字
8.   静心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