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學長:您們好!
《教孩子的學問》是陳大惠老師製作的五集視頻,以供您們參考。感謝龐映女士的推薦,她給我們寫了如下的短文:
這個視頻教學講傳統文化的老師就他們收到的學生所呈現的問題向陳老師請教,陳老師以教學的經驗和根據的古人教學經驗結合的方式回答了很實際的問題。應該對各位家長和老師都有幫助。原來古人是當面教子,現在人不是啊?給面子,躲起來教的。原來小孩不能常夸,也不能給面子,這是我剛學到的。。。。。很多家長認為傳統文化會教出的:“傻孩子”,以后無法立足,可是我們的四庫全書,古書都是這些“傻孩子”長大以后寫出來的啊!現在的“聰明人”卻怎么都寫不出了。。。。。。
上週的週報我們忘記了附上提及的《理念普及读本之二:英文经典》一書。本期補上,請見附件。
應家長要求,我們附上《学庸论语-繁体横排拼音版2014》一書, 請見附件。
以下是本週我們課堂的簡介。
家長班學習紀要
传统文化读书沙龙 第六期
一. 本期学习内容
1.《论语别裁》为政第二 和八佾第三
异端与偏激——淡泊以明志(p102——p134 )(电子版P58——P75)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
2.《刘善人讲病》录像三
1.《论语别裁》为政第二:
穷源溯本——衰世的通病(p135——p165 )(电子版P76——P93)
2.《刘善人讲病》录像三
钱穆先生
——孔子平日言学,常兼举两端,如言仁常兼言礼,或兼言知。
——人类必先有所知,乃始知其有不知。如知马,始知非马,
——此章多闻多见是博学,阙疑阙殆是精择,慎言慎行是守之约,
——信者,贯通于心与心之间,既将双方之心紧密联系,
——盖社会种种不道与非义,皆由人心病痛中来,如谄与无勇皆是。
——礼,兼指一切政治制度,社会风俗,人心之内在,
——孔子论学极重礼,人类社会亦时时必有礼,此乃历史之常。
——孔子言礼必兼言乐,礼主敬,乐主和。礼不兼乐,偏近于拘束。
南怀瑾先生
——明孔子所说的“异端”,并不是宋儒所指佛道两家而言的异端,
——我们读了历史也就知道,异端不能乱用,还要以德业为基础,
——懂就懂,不懂的就是“对不起......我不懂。”这是最高
——所谓服与不服,在德不在力,权力的使人服是霸术、霸道;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对善的奖励提倡,不作官样文章,
——一个人在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家人、朋友(
——为政的道理——言而有信。对为政来讲,这个“锦囊妙计”
——所谓传统,就是这样在一个系统中渐变传下来的,
——“见义不为,无勇也。”看到应该做的事情,不敢去做,
——为政的基本精神——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
——第一篇《学而》,是个人求学的宗旨;第二篇《为政》,
——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开始变坏,是由有权势的人所引导的。
——文化是靠每一个人自觉自发,自省自悟的;文化不是法律,
——中国文化所讲的君子是无所争的,不但于人无争,
——我们民主的精神基于礼让;而西方民主的精神基于法治。
——诗教并不是教人作一个诗人,酸溜溜地“关门闭户掩柴扉”有什
——所谓大英雄,就是本色、平淡,
——所谓聪明人,一秒钟反应就懂了,笨的人想了五十年也懂了,
——“绘事后素”,是指一个人不要迷于绚烂,不要过分了,
少年班課堂紀要
1. 用恭敬心、真誠心讀誦論語前五篇。
2. 學習《雍也第六》。
3. 講解部分經文。
4. 故事:“不堪其憂”與“不改其樂”。
5. 詳細講解顏回的品行:“不遷怒” “不貳過”
作業:讀誦“雍也第六”,每日五遍。
下週安排:繼續學習《雍也第六》
課程結束:總結、回顧本堂學習內容;全體起立合掌恭誦感恩詞;
兒童班課堂紀要
1. 向孔夫子三鞠躬。
2. 一起讀誦《入則孝》、《出則弟》、《謹》兩遍。
3. 學習“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
4. 觀看錄像: 傳統文化學習班的孩子們飯前感恩
5. 學習《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飯, 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 恆念物力維艱;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6. 復習唱誦 古詩《明日歌》
7. 識字
8. 静心描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