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本週少年班課堂紀要.
首先, 感恩呂惠玲老師和王鳳英老師的兩次精彩授課.
[複習]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當我們居上時, 應有的態度是:
端 (品行端正, 以身做則) 慈 (關心下屬, 人人平等, 無貴賤之分) 寬 (寬以待人, 嚴以律己)
[經文學習]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當我們在上位 (有勢) 時, 應以理服人, 以德感人, 不能以勢壓人.《孟子·公孙丑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庄子·寓言》: “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說文解字] 理
《說文》曰:“理,治玉也。”所謂治玉,也就是雕刻玉。玉石開采出來以後,經過我們的琢磨,經過我們的精雕細刻,形成我們所需的形狀,形成一個藝術品。所以,理的原意,是指的這樣一個過程。在古人眼裡,所有的物質中最緻密的東西是什麼呢?是玉。為什麼玉看起來很冰清、很細膩呢?就是因為玉的紋理非常細潤的緣故。大家知道歷史上有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解牛,目無全牛。為什麼呢?因為他非常熟悉牛的理,每一塊肌肉的走向他都非常清楚,順著這個走向、這個紋理去解牛,既快捷,又不費刀。那麼,玉的理當然就要比牛的緻密多了。所以,治玉更要加倍地細心,更要清楚這個理,順著這個理去琢磨,去雕刻,就可以弄出我們所喜歡的藝術品,要是逆著這個理去雕刻,玉就會被損壞。理的原意就是這樣。引申出來呢,就是你要這樣走才行得通,那樣走就行不通,為什麼呢?因為理在這裡發生作用。大家想想看,這樣的理不是自然規律又是什麼呢?自然規律,自然法則是不能違背的,違背了就行不通。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理的意義就在這裡。你要順著走,路子才走得通,這就是理。人理也好,天理也好,自然之理也好,都是這樣。自然之理就是我們要順著這個理與自然相處,才行得通;人理就是我們如何跟人相處才行得通。所以,理不光是精神和境界的問題。理是一個很實在的東西,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出自 - 劉力紅<<思考中醫>>)
[經文引申]
什麼樣的人有勢? (同學們答: 總統, 司令, 老師, 校長, 等等)但, 勢是會變的: 權力, 地位, 力量, 金錢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比如總統換屆. 以勢服人是短暫的.
什麼是理? (同學們答: 道理, 理由) -- 弟子規是理, 古聖先賢的教育是理.理是不變的, 孔子的理, 兩千年後的我們仍在學習. 以理服人是永久的.
[故事時間]
[以德服人-周朝]
在歷史上,周朝因為施行仁政,周公制禮作樂,所以朝代維持了八百多年.
重述泰伯採藥的故事. 泰伯三讓天下, 讓出了孝, 讓出了悌, 讓出了德行.
[以勢服人-秦朝亡]
回顧歷史上最殘暴的統治,非秦朝莫數,秦始皇的統治極其殘暴,無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罰,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焚書坑儒」就是秦始皇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對於不同意見者的殘酷鎮壓。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下令燒毀除秦國史書、醫書、農書、占卜書之外的所有私人藏書。第二年,又發生了坑儒事件。起因是由於有些儒生和方士對秦始皇不滿,說他「專任獄吏」,「樂以刑殺為威」,「貪於權勢」等等。秦始皇認為他們「或為妖言,以亂黔首」,就把他們逮捕,嚴加拷問。先後逮捕了四百六十多個儒生,全部在咸陽坑殺。秦二世昏庸無道,其統治更加黑暗。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900餘人被征發去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戍守邊境,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東南)遇大雨誤期,根據秦朝法律,戍卒誤期到達目的地的一律處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捽發動反秦起義,史稱「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推舉陳勝為王,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後來雖然陳勝、吳廣相繼死去,但戰事並沒有結束。反秦的風潮已覆水難收,到處風起雲湧。陳勝的部下呂臣等人率領的「蒼頭軍」繼續攻秦,兩度收復了陳縣,並將殺死陳勝的叛徒莊賈處決。後來,這支部隊還與項羽、劉邦等人的軍隊聯合反秦,終於在西元前206年,一起將秦消滅。
[以理服人-將相和]
澠池之會結束,趙王回到國中,因為相如的功勞最大,就拜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我身為趙國的將軍,有攻破城池和野外打仗的大功,而藺相如只是憑口舌立了點功,地位卻高於我。再說藺相如本來出身就微賤,我為在他之下而感到羞恥。」因此,就公然揚言說:「我見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相如聽說後,就不肯和廉頗見面。每次朝會時,相如總推說有病不出席,不願和廉頗爭高低。不久,相如外出,遠遠望見廉頗過來,就把車子避開,躲到一旁去。於是他的門客聯合起來進諫說:「我們所以離開親戚來追隨先生,只是為了欽慕您的義氣崇高。現在您和廉頗同朝為官,廉先生公開惡言抨擊,而您卻怕他、躲他,嚇得不得了,這在普通老百姓也覺得是恥辱,何況您是將相呢!我們沒有您這種涵養,容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留住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比起秦王怎麼樣?」舍人們說:「當然比不上秦王了。」相如說:「以秦王的權威,我還敢在秦宮內當面呵責他,羞辱他的臣子們。我相如再不中用,難道就只怕廉將軍嗎?但是我一想到強秦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發動戰爭,就因為有我們兩人在。現在要是兩虎相鬥,勢必弄得兩敗俱傷。我所以這樣退讓,無非是先考慮國家的危急,把私仇放在後頭罷了。」廉頗知道後,就袒衣露體,背著荊條,隨賓客到藺相如家道歉。他說:「卑鄙微賤的我,不知道將軍胸襟如此寬大。」結果,廉頗和藺相如互相交好,成為生死與共的朋友。
(原文: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捨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 --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引申]藺相如迴避廉頗, 沒有用勢壓人. 以國家利益為重, 以理服其婢僕, 以理服廉頗. 化敵為友.
首先, 感恩呂惠玲老師和王鳳英老師的兩次精彩授課.
[複習]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當我們居上時, 應有的態度是:
端 (品行端正, 以身做則) 慈 (關心下屬, 人人平等, 無貴賤之分) 寬 (寬以待人, 嚴以律己)
[經文學習]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當我們在上位 (有勢) 時, 應以理服人, 以德感人, 不能以勢壓人.《孟子·公孙丑上》: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庄子·寓言》: “利义陈乎前,而好恶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說文解字] 理
《說文》曰:“理,治玉也。”所謂治玉,也就是雕刻玉。玉石開采出來以後,經過我們的琢磨,經過我們的精雕細刻,形成我們所需的形狀,形成一個藝術品。所以,理的原意,是指的這樣一個過程。在古人眼裡,所有的物質中最緻密的東西是什麼呢?是玉。為什麼玉看起來很冰清、很細膩呢?就是因為玉的紋理非常細潤的緣故。大家知道歷史上有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解牛,目無全牛。為什麼呢?因為他非常熟悉牛的理,每一塊肌肉的走向他都非常清楚,順著這個走向、這個紋理去解牛,既快捷,又不費刀。那麼,玉的理當然就要比牛的緻密多了。所以,治玉更要加倍地細心,更要清楚這個理,順著這個理去琢磨,去雕刻,就可以弄出我們所喜歡的藝術品,要是逆著這個理去雕刻,玉就會被損壞。理的原意就是這樣。引申出來呢,就是你要這樣走才行得通,那樣走就行不通,為什麼呢?因為理在這裡發生作用。大家想想看,這樣的理不是自然規律又是什麼呢?自然規律,自然法則是不能違背的,違背了就行不通。俗話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理的意義就在這裡。你要順著走,路子才走得通,這就是理。人理也好,天理也好,自然之理也好,都是這樣。自然之理就是我們要順著這個理與自然相處,才行得通;人理就是我們如何跟人相處才行得通。所以,理不光是精神和境界的問題。理是一個很實在的東西,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出自 - 劉力紅<<思考中醫>>)
[經文引申]
什麼樣的人有勢? (同學們答: 總統, 司令, 老師, 校長, 等等)但, 勢是會變的: 權力, 地位, 力量, 金錢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比如總統換屆. 以勢服人是短暫的.
什麼是理? (同學們答: 道理, 理由) -- 弟子規是理, 古聖先賢的教育是理.理是不變的, 孔子的理, 兩千年後的我們仍在學習. 以理服人是永久的.
[故事時間]
[以德服人-周朝]
在歷史上,周朝因為施行仁政,周公制禮作樂,所以朝代維持了八百多年.
重述泰伯採藥的故事. 泰伯三讓天下, 讓出了孝, 讓出了悌, 讓出了德行.
[以勢服人-秦朝亡]
回顧歷史上最殘暴的統治,非秦朝莫數,秦始皇的統治極其殘暴,無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罰,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焚書坑儒」就是秦始皇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對於不同意見者的殘酷鎮壓。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下令燒毀除秦國史書、醫書、農書、占卜書之外的所有私人藏書。第二年,又發生了坑儒事件。起因是由於有些儒生和方士對秦始皇不滿,說他「專任獄吏」,「樂以刑殺為威」,「貪於權勢」等等。秦始皇認為他們「或為妖言,以亂黔首」,就把他們逮捕,嚴加拷問。先後逮捕了四百六十多個儒生,全部在咸陽坑殺。秦二世昏庸無道,其統治更加黑暗。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900餘人被征發去漁陽(今北京密雲縣西南)戍守邊境,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省宿州東南)遇大雨誤期,根據秦朝法律,戍卒誤期到達目的地的一律處死。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捽發動反秦起義,史稱「大澤鄉起義」。起義軍推舉陳勝為王,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後來雖然陳勝、吳廣相繼死去,但戰事並沒有結束。反秦的風潮已覆水難收,到處風起雲湧。陳勝的部下呂臣等人率領的「蒼頭軍」繼續攻秦,兩度收復了陳縣,並將殺死陳勝的叛徒莊賈處決。後來,這支部隊還與項羽、劉邦等人的軍隊聯合反秦,終於在西元前206年,一起將秦消滅。
[以理服人-將相和]
澠池之會結束,趙王回到國中,因為相如的功勞最大,就拜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說:「我身為趙國的將軍,有攻破城池和野外打仗的大功,而藺相如只是憑口舌立了點功,地位卻高於我。再說藺相如本來出身就微賤,我為在他之下而感到羞恥。」因此,就公然揚言說:「我見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相如聽說後,就不肯和廉頗見面。每次朝會時,相如總推說有病不出席,不願和廉頗爭高低。不久,相如外出,遠遠望見廉頗過來,就把車子避開,躲到一旁去。於是他的門客聯合起來進諫說:「我們所以離開親戚來追隨先生,只是為了欽慕您的義氣崇高。現在您和廉頗同朝為官,廉先生公開惡言抨擊,而您卻怕他、躲他,嚇得不得了,這在普通老百姓也覺得是恥辱,何況您是將相呢!我們沒有您這種涵養,容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留住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比起秦王怎麼樣?」舍人們說:「當然比不上秦王了。」相如說:「以秦王的權威,我還敢在秦宮內當面呵責他,羞辱他的臣子們。我相如再不中用,難道就只怕廉將軍嗎?但是我一想到強秦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發動戰爭,就因為有我們兩人在。現在要是兩虎相鬥,勢必弄得兩敗俱傷。我所以這樣退讓,無非是先考慮國家的危急,把私仇放在後頭罷了。」廉頗知道後,就袒衣露體,背著荊條,隨賓客到藺相如家道歉。他說:「卑鄙微賤的我,不知道將軍胸襟如此寬大。」結果,廉頗和藺相如互相交好,成為生死與共的朋友。
(原文: 既罷歸國,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於是捨人相與諫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今君與廉頗同列,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臣等不肖,請辭去。”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曰:“鄙賤之人,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卒相與驩,為刎頸之交。”) --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引申]藺相如迴避廉頗, 沒有用勢壓人. 以國家利益為重, 以理服其婢僕, 以理服廉頗. 化敵為友.
[課堂討論]
-- 如果你是企業領導, 有一名員工不認真工作, 該怎麼辦?
崔孝誠: 勸員工 -- 如果不認真工作, 公司會效益不好, 所有人會失業.
-- 如果你是班長, 有位同學上課坐姿不端, 做鬼臉, 該怎麼辦?
韓孟天: 不讓吃晚飯. 打911, 叫警察抓起來. (以勢服人)
荊含慈: 罰站一天, 不讓玩. (以勢服人)
徐浩天: 如果上課不認真, 老師會中斷課堂. 全班受影響, 學不到知識. (以理服人)
崔孝誠: 上課不認真, 傷害了自己, 沒有學到東西. (以理服人)
-- 如果你是高年級的學生, 有低年級的學生佔用乒乓球檯很長時間, 該怎麼辦?
莊靜華: 低年級的學生小, 讓他們繼續打球. (以德服人)
徐浩天: 乒乓球檯是公用的, 應當分享, 輪流使用. (以理服人)
[作業]寫短文: 以理服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