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 2011

家長班匯報11

(一)上週日(五月十五日)家長班匯報:
1。上週值日家長:郝永靜女士
2。首先學習蔡老師細講“弟子規”第十一講的電視講座。
3。針對“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蔡老師作了更深入的講解,對何謂富貴?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蔡老師從傳統文化的角度,給出了新的詮釋,使家長們明白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和追求,對孩子的立志和人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馬克•吐溫說: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就獲得了我們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胡適在“我的母親”中寫道: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寬恕人,體諒人 - 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我們家長的所好,確實不容忽略。對於“親所好,力為具”郝永靜女士感慨:聽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她從自己的盡孝過程中發現,孝容易,順很難。因為有時親所好,不被自己認同,對父母的一些行為追求無法理解,從而就影響到對父母的孝行和交流。明知這樣不對,卻很難改善。面對她的困惑,李曉明女士和欒宇橋先生從他們自己的人生體驗中,跟大家分享了他們的看法和感受。李曉明說的好,我執太重,就無法溝通。首先要理解父母,這很重要。其次還需要試著對父母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深入的學習了解,才能有效地與父母溝通,才能改善相互的關係,如此才能做好力為具。巴爾扎克說:母親的心是一個深淵,在它的最深處你總會得到寬恕。同樣的道理,我們對待父母也要有寬容心,包容心。如今我們開始思考怎樣更好的關愛孝敬父母,我們已經在盡孝了。俗話說:人有善願,天必從之。讓我們好好享受有父母的時光,讓我們將父母給我們的愛,回饋給父母和孩子,願所有的家庭都充滿了溫馨和愛!
    
感謝郝永靜女士以及各位家長們的分享,感謝大家的支持。
   

附一篇網絡短文:

兒女應該為父母做的事

“詩經”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复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自古到今父母就是這樣養育我們,現在我們身為人父母者,應該怎樣為父母做點什麼?錢沒有掙夠的時候,但人的生命卻有盡頭。也許我們終生都難以賺取足夠讓我們快意報恩的金錢,也許我們不能天天跟父母在一起,但我們可以量力而行,一句話,一個問候,一杯水,一袋水果,一條短信,一束鮮花,一個擁抱 ... ...其實天下的父母都是很容易滿足的!

讓我們試著去做一做:
定期帶父母去做體檢
給父母零花錢
陪父母重遊故地
與父母一起拜訪他們的朋友
經常給父母拍照
跟父母聊天
帶父母去旅行
認真回复父母的詢問
經常帶著家人回父母家
讓父母經常見到子孫
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
親自給父母做飯
每週給父母打電話
了解父母的飲食睡眠情況
知道父母真正喜歡吃什麼
仔細傾聽父母的往事和嘮叨
解開父母的心結
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活動
帶父母參觀你的學校或公司
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
節假日盡量與父母共度
給單身父母找個伴
請父母去吃大
讓父母對你有信心
帶母親去做美容
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
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
不要讓父母看你的臉色
不要對父母指手劃腳
讓母親穿得舒適, 讓父親穿得體面
和父母一起去唱卡拉行
送給父母一個寵物
教父母學會上網
帶父母看一場老電影
無條件支持父母的業餘愛好等等

“ 勸孝歌”言“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好好地把握,及時盡孝,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待”變成一種永遠無法彌補的痛。讓我們生活中遺憾的事情少些。讓我們營造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讓孩子在愛中健康地長大。在愛中長大的孩子,留給世界的也是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