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4, 2011

家長班匯報10

(一)上週日(五月一日)家長班匯報:
1。上週值日家長:胡暢萍女士
2。首先學習蔡老師細講“弟子規”第十講的電視講座。
3。 “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是這期講座的重點,蔡老師給我們舉了幾個非常特別的例子,提醒我們家長不要忽略小事,忽略習慣,忽略細節。
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曾國藩先生在給他弟弟的家書中談到如何教育後代之事時說的很具體:“後輩子侄,總宜教之以禮。出門宜常走路,不可動用車馬,長其驕惰之氣。一次姑息,二次三次姑息,以後驕慣則難改,不可不慎。“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惠普創始人戴維。帕卡德曾感嘆“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小事是平凡的,具體的,零散的,如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畫面 ... ...很細小,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些細節會改變事物的發展方向,使人們的命運發生轉變。曾國藩先生說: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要想孩子勿擅為,做家長的首先要當榜樣,要有敏感度。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1700年前的劉備臨終前跟兒子劉禪講的話,對我們仍有警示作用。“大惡”都是由“小惡”逐漸發展而來,“大善”都是由“小善”逐漸積累而成。“國語”有雲: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為善必須從點滴小事做起。
胡女士跟我們談了她跟弟子規的緣份。她感慨自己就像蔡老師說的“忙,盲,茫”家長,弟子規就像救命稻草,就像聖經寶典,不僅挽救了自己和孩子,也給了自己和孩子一個機會。
她對照“事雖小,勿擅為”,如何喚醒孩子的慈悲心憐憫心,如何在小事上落實孝行和如何把握機會教育等問題做了非常生動的分享,也激發了其他家長們的熱烈參與。家長們的討論學習在非常愉快的氣氛中結束。
感謝胡暢萍女士以及各位家長們的分享,感謝大家的支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