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26, 2013

新二十九期家長班小結

二十九期家長班小結



學習提綱:
    
 
   1.
通財之義的分為哪兩種?如何利用幫助人
   2.
文言文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學好文言文​​
   3.
古人是如何做到凡出言,信為先
   4.
文言文為什麼會被廢掉?
   5.
與人交談要抓住一個原則是什麼?
學習內容
  1.通財之義的分為哪兩種?如何利用幫助人
   “
通財之義的財分兩種,一種是內財, 一種是外財。內財就是用我們的勞力,用我們的經驗智慧去幫助他。
    
救急不救貧 。幫助人也要用我們的智慧,不然會以善心行惡事。
    
把人生的經歷、經驗,人生的智慧教給人,引導人學習《弟子規》,是最好的幫助。

  2.
文言文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學好文言文​​
   
中國的老祖宗了解到假如智慧不傳承,每個人的人生可能都要從頭開始摸索。基於對於後代子孫,甚至於全人類的厚愛,他希望能把智慧幾千年傳承下來而不斷。就發明了一個傳承智慧的工具文言文
   
語言每20年有一個小變化,200年有一個大變化。假如語言跟文字不分開,就傳不下來。所以所有寫文章不用當時的語言,而用當時的文言文。幾千年來所有智慧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寫出來的。當我們懂得文言文,我們可以直接當二千多年前孔老夫子的弟子,也可以當孟夫子的弟子。通過文言文可超越時空去學習聖賢的智慧,文言文是我們老祖宗給後代子孫最大的恩澤。
   
學習文言文方法也很單純。李炳南老師曾經說過,你只要能背五十篇古文,你就能看文言文。你假如能背一百篇古文,你就能寫文言文。貴在有恆心,貴在堅持。

  3
、古人是如何做到凡出言,信為先
     “
凡出言,信為先。我們要言而有信,對自己講出來的話絕對要放在心上去實踐、去履行。
     
春秋時候,吳國的季禮出使魯國,途徑徐國,接受徐國國君的宴請。國君盯著季禮的寶劍,面露喜愛。佩劍是身份的象徵,季禮當時心裡就有送給國君的念頭。出使回來,季禮去看望吳國國君,不想國君已經死亡。季札把寶劍掛在國君的墳頭,說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季禮的信不只在言語上,連一個念頭他都不願違背,不願違背別人也不願違背自己的良心。

   4.
文言文為什麼會被廢掉?
    
不是沒有人讀文言文,反而是讀了很多文言文的人起頭把它廢了。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中文碩士、博士,沒有力行,道理理解是空的、虛的,言語和行為漸行漸遠,讓人感覺是說一套,做一套。
   
文言文有這樣的浩劫,問題在於讀書人沒有言行一致,沒有好好把它演出來。

  5.
與人交談要抓住一個原則是什麼?
   
跟朋友談天,談到家庭工作的事,一定讓他自我反省,都引導他往自己身上找問題,那才能真正化解。而往往他在反省當中,情緒就能夠平和下來。
   
人與人在言談,不可聽片面之詞,不可聽一面之詞。與人交談絕對不可再製造紛爭、製造糾紛。


家長分享:

感謝楊老師分享的《一位妈妈对“钱学森之问”的解答》。以下是精彩摘錄: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价值观如此浅薄?是教育,孩子就是一张光盘,写进去的是浅薄,放出来的又如何深厚?我们的传统文化圣贤教育丧失了,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拥有高尚的境界和心量呢???”
鸡蛋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是食物。 
一个孩子13岁前大量读经,如从内部打破,孩子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厚重而有生机,而不自觉。这是“体”的建构。
   13岁前注重各种外在才能的开发,犹如从外面打破。年年各省的高考状元即是,年年奥赛冠军即是最好的证明,多数都成“食物”了。很多才艺技能在13后再学,完全来得及。且生活中,时有三、四十岁才学,也可大有所成。此是“用”的开发。如果一个孩子太早就施以“用”的开发,不但易耗其生命元气,也易长其傲慢,断其慧命。因为“用”的学习是浅层次的,看得到的,见效快的,最易迷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