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18, 2013

新二十八期家長班小結

二十八期家長班小結



學習提綱:
    1
、學聖賢教誨最重要的要學什麼?
    2
、君臣關係對信的理解?
    3
、夫婦關係對信的理解?
    4
、兄弟關係對信的理解?
    5
、朋友關係對信的理解?
學習內容:

    1
、學聖賢教誨最重要的要學什麼?
學習聖賢教誨最重要的是要學聖賢人的存心和用心,就是時時把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提得起來,慢慢壞的習氣就漸漸消了。常常用《弟子規》的標準來觀照自己,相信每一天都會法喜充滿。


    2
、君臣關係(臣對君中)信的理解?
君臣之間首先要言而有信,其實是要講信義、道義和恩義。臣子有勸諫君主的本分,君方要有接受臣子勸諫的雅量。現在君臣為什麼會出現衝突,主要是缺乏溝通。上次課講到了君要時時替臣著想,那這節課講臣子要感念君方的恩義。
【故事一】十多年前東南亞出現經濟風暴,很多企業都跨下去了,但在韓國出現一幕,一個企業的員工將自己家中的錢拿來,並對領導者講,我們企業不能倒,這些錢你們先拿去用。確實為人臣子也應該時刻感念公司的恩義。

    3
、夫婦關係對信的理解?
夫婦之間首先要坦誠,不能有秘密。因為一方對另外一方假如不夠真誠,對方是完全可以感受得到的,這其實是自歁歁人的做法。其次就是夫妻雙方都要感念對方陪伴我們走了這麼長人生的道路。先生更要感恩太太,為家族傳宗接代。這個恩德很大。
【故事二】蔡老師提到,她的母親非常信任他的父親,每個月領了薪水都全部交給他的父親來打理家中的財政。她的母親越是信任,他的父親做牛做馬都願意。那每次他母親外出,因為也不會騎腳踏車,就說,我就是什麼都不會,很笨。那他的父親就服務得很開心。所以往往信任別人的人都落個輕安自在。總之做人不能太精明,什麼事都操心。到時做得要死,也會被人嫌得要死。要懂得收斂。才會讓人家有機會表現。
【故事三】漢朝漢光武帝時代,有個大臣叫宋弘,很廉潔。做司空的工作,就是掌管水木工程的。當時漢光武帝的姐姐湖陽公主剛好新寡。漢光武帝就想在大臣中為姐姐再選一個,就問姐姐,大臣當中你最欣賞哪一位?湖陽公主就說宋弘氣宇非凡。後來漢光武帝就將宋弘找來,想看看他的意思,就說,俗話講富易交,就是人富了就會換朋友,人貴了就會換妻子。宋弘就說,貧戝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皇上一聽,很有道理,確實人要重情義。也就沒有為難宋弘。


    4
、兄弟關係對信的理解?
兄弟之間要言而有信,否則就會有衝突。當然也要講道義和恩義。兄弟之間和睦,除了做到了悌,也是做到了孝順父母。因為兄弟睦,孝在中。一個家庭最怕紛爭,《朱子治家格言》講,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所謂家和萬事興。
【故事四】明朝有一位陳氏,父母早亡,她到了該結婚的年齡,家裡留下了一些財產,她的兩個弟弟還很小,一個五歲、一個六歲。她的很多親友都窺覬她們家的財產,她就下定抉擇,一定要先把兩個弟弟撫養長大。有一天,她就點了很多蠟燭,把家裡點的亮亮的,然後又做了一大桌好吃的,她知道她的很多親友經常在她們家門外走來走去,就主動出去把他們邀請到房間裡來吃東西。他的這些親友非常不好意思,相互之間都不敢看,就說是剛好走過她們家門口,結果沒蠟燭了,是來借蠟燭的。從那以後,她的親友再也不打她們家的主意了,因為也看出來她的決心,要把弟弟撫養長大。後來她的兩個弟弟也順利成家了,事業也很好,她是四十五歲才出嫁的,因為沒有子女,到老的時候,她的弟弟也自然把她接回奉養到老。
【故事五】深圳有一位老師,她先生的妹妹在夏威夷工作,剛好生活上很困難,她的先生就對她說,我想把我們這兩、三年攢的錢全部寄給妹妹,這時候我們要想到量大福大,要成人之美。這位老師就對她的先生說,你能這樣做,我很佩服和欣慰。相信媽媽也一定會很高興。雖然損失了一點錢,但家和萬事興,還怕沒錢嗎?


    5
、朋友關係對信的理解?
朋友之間首先也要言而有信,其次朋友之間要盡五種義務。第一、勸諫。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現今社會很複雜,我們只有一雙眼睛,能不能看得很全面,所以需要父母、孩子、兄弟、朋友、上下級領導及先生太太的勸諫。這樣我們才不至於犯很多的過失。既要接受別人的勸諫,也要懂得規勸別人。二、關懷他人。教孩子關懷人,不只是親人和朋友才要關懷,一顆心不可兩處用。當他能對陌生人都升起關懷之心,那他對最親的親友也一定會關懷。再有,關懷朋友還要關懷他的家人,所謂愛屋及烏。比如你打電話給朋友,順便問候一下他父母的身體狀況,雖然只是輕輕的一句問候,對方也會感到很舒服。還有關心他小孩的教育問題,你可以把《弟子規》介紹給他,現在很多家長最頭疼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在深圳有位女士,全家都來聽課,她有四個小孩,上中學、高中的都有。上完課這位女士就說,她學到了儒家核心的心法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本來和先生鬧了矛盾正看先生不順眼呢?結果學完了,知道自己也有錯。還有本來也是看孩子這不對、那不對的,學完了也認識到是自己沒有做好榜樣。第三、相互讚嘆。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俗話說文人相輕那為什麼會相輕,就是傲慢和嫉妒。那當一個人傲慢心起來了,其實他的學問已經墮落了。因為學問深時意氣平。還有嫉妒別人還會造成一個影響,就是一個人很有學問,很多人向他學習,那你因為嫉妒他,就說了很多毀謗他的話,障礙了很多人向他求學的機會。就會得頭腦不靈活的果報。所以互相讚歎,才會讓一個團體和社會呈現一片祥和之氣。第四、不言家醜。當朋友信任你,和你推心置腹溝通了一些家事,你要很謹慎,不可說出去,否則被人弄出一些事非來,就很不好。另外自己家裡的私事也盡量不要對外說。第五、通財之義。財分內財和外財,內財指勞力、經驗和智慧。外財指錢財和物品。當朋友有急需幫助的時候,比方說父母生病了,一下子籌不出那麼多錢,這時候我們要伸出援助的手。所謂惠不在大,在乎當危。
【故事六】漢朝時候有兩個讀書人一起在太學讀書。一個叫張勛,一個叫範式。當他們要返回家鄉的時候,就約好兩年後的今天,範式去張勛家拜訪。結果過了兩年,張勛就對母親說,今天我的一個朋友要來我們家,他的媽媽就說,兩年前的約定早忘了吧!再說兩家還遠隔千里之外。張勛就對母親說,我這個朋友非常守信,他一定會來的。他的媽媽就準備吃的。果真範式如期而至。後來張勛病危,就讓家人送信給范式讓他來料理他的後事。當範式沒到前,負責下葬的工作人員怎麼都量不好尺寸,無法下葬。結果範式一到,一量就好了。這就是古時朋友之間的信任和道義。張勛知道,範式不僅會料理他的後事,還會照顧他的妻兒。
【故事七】漢朝時還有兩個讀書人,一個叫張暉,一個叫張堪。張堪發現張暉的德行很好,就想把妻兒託付給他。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時日不多了。可是由於平時兩人交往也不多,張暉也沒有說什麼。後來張暉聽說張堪去世的消息,就和兒子帶一些錢物去張堪家探望。他的兒子很疑惑,就問父親,你平時沒有和這個人交往過,為什麼他過世了你要給他家人這麼多幫助呢?張暉就說,當初張堪要把他的妻兒託付給我,是對我莫大的信任。我已以把他當朋友看了。這就是古代人對朋友的道義。
經典句:
    1
、凡出言,信為先。
    2
、寬為限,緊用功,功夫到,滯塞通。
    3
、一朝天子一朝臣。
    4
、恩欲報,怨欲忘。
    5
、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6
、人情練達皆文章。
    7
、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8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9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10
、身教者從,言教者訟。
    11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
    12
、家和萬事興。
    13
、人逢知己千杯少。
    14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15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16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17
、文人相輕。
    18
、學問深時意氣平。
    19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
    20
、惠不在大,在乎當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