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九期家長班小結】
學習經文
【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
蔡老師如是說:——每一個禮儀的動作,其實都是在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他的仁厚之心也在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中落實。
——接待客人的禮儀,在家庭當中要學習。
——禮確確實實很重要,孔老夫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很難在社會、團體當中立足得好。
——稱呼是要樹立長幼、尊卑的態度,這個禮也不可廢。
——教育在“慎於始”,慎於一開始,我們引導孩子學習才華、技能,也要有正確的觀念。
——提升孩子的才華,我們要引導他,有才華的目的在哪裡?學了藝術這個才華要能造福人群,所謂社會國家者,應該是互助之體也,每個人奉獻他的能力跟才華來利益團體。
——不可以“見能”是長養他謙卑的態度。我們在《易經》裡面有提到“謙卦,六爻皆吉”,《書經》裡面也提到“滿招損,謙受益”。
——一個孩子懂得謙卑,他是可以無往不利。
——我們從小也要時時提醒孩子常存謙虛。因為縱使我們今天的才華再高,這個才華是不是靠自己形成的?不是!是在成長的過程,非常非常多的人給予我們照顧、提攜。所以愈有才華,我們應該愈能感念這麼多人對我們的付出,有這樣的心境自然就不會傲慢。
家長分享
這兩期學的經文,涉及的都是生活裡面一個個有關禮儀的小細節。禮儀作為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並積澱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
禮儀代表的是一個人的素質,也是家教的表現。古人云:“禮者,敬人也”。禮儀的核心之一就是“敬人”二字。透過生活禮儀,不僅長養孩子的修養,最重要的是長養孩子的恭敬之心。蔡老師說:訓練孩子禮儀規範,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和謙卑心。
當我們從禮儀之邦的中國來到異國他鄉,很多人有感於西人文明禮貌的貼心和溫暖。顯然禮儀不是中國文化的專利。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是現代競爭的附加值。古人云“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这些放在現代化的今天不難成為人們的共識。
伏爾泰說:常識往往並不為大眾所知。當我們將更多的視線投注到孩子才能的培養時,請不要忽略生活中的禮儀。曾國藩先生言:“今人都將學問看錯了,絕大部分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性,四分由於家教。”
透過《弟子規》,我們並沒有學到新東西,弟子規更多的是提醒我們注意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讓我們從已知的事物中獲益。家長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分享了许多培養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非常感謝各位家長的積極參與和分享!
【 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
蔡老師如是說:——每一個禮儀的動作,其實都是在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他的仁厚之心也在一點一滴的生活細節中落實。
——接待客人的禮儀,在家庭當中要學習。
——禮確確實實很重要,孔老夫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很難在社會、團體當中立足得好。
——稱呼是要樹立長幼、尊卑的態度,這個禮也不可廢。
——教育在“慎於始”,慎於一開始,我們引導孩子學習才華、技能,也要有正確的觀念。
——提升孩子的才華,我們要引導他,有才華的目的在哪裡?學了藝術這個才華要能造福人群,所謂社會國家者,應該是互助之體也,每個人奉獻他的能力跟才華來利益團體。
——不可以“見能”是長養他謙卑的態度。我們在《易經》裡面有提到“謙卦,六爻皆吉”,《書經》裡面也提到“滿招損,謙受益”。
——一個孩子懂得謙卑,他是可以無往不利。
——我們從小也要時時提醒孩子常存謙虛。因為縱使我們今天的才華再高,這個才華是不是靠自己形成的?不是!是在成長的過程,非常非常多的人給予我們照顧、提攜。所以愈有才華,我們應該愈能感念這麼多人對我們的付出,有這樣的心境自然就不會傲慢。
家長分享
這兩期學的經文,涉及的都是生活裡面一個個有關禮儀的小細節。禮儀作為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並積澱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
禮儀代表的是一個人的素質,也是家教的表現。古人云:“禮者,敬人也”。禮儀的核心之一就是“敬人”二字。透過生活禮儀,不僅長養孩子的修養,最重要的是長養孩子的恭敬之心。蔡老師說:訓練孩子禮儀規範,可以培養孩子的耐心和謙卑心。
當我們從禮儀之邦的中國來到異國他鄉,很多人有感於西人文明禮貌的貼心和溫暖。顯然禮儀不是中國文化的專利。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出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是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是現代競爭的附加值。古人云“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这些放在現代化的今天不難成為人們的共識。
伏爾泰說:常識往往並不為大眾所知。當我們將更多的視線投注到孩子才能的培養時,請不要忽略生活中的禮儀。曾國藩先生言:“今人都將學問看錯了,絕大部分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性,四分由於家教。”
透過《弟子規》,我們並沒有學到新東西,弟子規更多的是提醒我們注意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事情,讓我們從已知的事物中獲益。家長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分享了许多培養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非常感謝各位家長的積極參與和分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