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家長班小結】
幸福人生的抉擇
四月二十八日,是蒙城弟子規家長班重新開始學習蔡老師《細講弟子規》的第一堂課:幸福人生講座——如何讓人幸福?
蔡老師如是說:
——你人生所有讓你幸福的感覺,其實都是你下對了抉擇,所謂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
——抉擇包括四個方面:友、食、偶、業。下對抉擇的關鍵是判斷力。
——人生時時刻刻都在下抉擇。你下對了人生點點滴滴的抉擇,才會讓你走向幸福的大道。
——人生也要抉擇輕、重、緩、急,什麼事情要先做,什麼事情后做,這先後順序也要下對抉擇。我們常說“至要莫若教子”,人生第一大事是要把孩子教好。
——“上所施,下所效”,叫教;育,“養子使作善也”。這兩行字,把教育的核心都點出來。
——今天我們把孩子都往分數這條路推過去,你要清楚,我們把孩子推向哪裡?名利。一個孩子患得患失,這一生會不會幸福?
——教育裡面最重要的,第一個要教對的東西,“使作善也”。
——你都告訴孩子,你就是一直念上去,其它的都不用做,孩子有一個態度缺乏,就是責任心。一個孩子有責任心,他才有擔當。
——成功的特質:誠實、責任心、謙虛、信用、耐心。信心是根本,您是否真正相信,有這些特質往後他的人生會真正成功!
——中國扎德行的根在什麼時候?從小,才能扎德行的根!從小不教,「苟不教,性乃遷」。
——孩子小時候就要養他的浩然正氣,正確的處事待人態度,你把他養好了,這個功德最神聖。 “蒙以養正,聖功也。”
——當我們表現出來是善的行為,你的孩子在潛移默化當中都會受很深的感動。
——你的格局要大,人生才會走得寬廣;格局小,一輩子都活在患得患失當中。
——當他思考到:我的抉擇會影響世世代代。相信他教育他這一代會非常謹慎,會非常用心。
家長們的分享:
這期肖力文先生跟我們分享了他學習《弟子規》,聽蔡老師這一講的體會。
——特別感恩組織者, 因為孩子的機緣,有機會學習傳統文化。剛開始是帶著煩惱來的,學習一年多後,有了標準,有了方向,有了收穫。
——“抉擇”不是倆個簡單的字眼,從小到大做了許許多多的抉擇,自覺不錯,但學了《弟子規》和蔡老師的講座後的這一年多,從自己和孩子身上的不足,才發現什麼是:任己見,昧理真。
——家長的學習重要,家長的“身教”更重要。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跟父母一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孩子的行為。
——學習傳統文化後,對以前膜拜的西方文明和不以為然的東方文明,有了一個比較清晰、客觀的對比和認識。使自己能夠更好的把握兩個文明的優點指導自己的生活。
——蔡老師講的“抉擇”,和弟子規的“唯其是,勿佞巧”等,對自己在工作中面對一些人事問題時,學習前後態度行為有了明顯的不同,深感清靜心生智慧的好處。
——曾經被許多時尚理念和觀點充斥大腦,一度被轉的很厲害,時常很迷惑。現在發現這個經過時間洗禮,短小精悍,便於讀記的《弟子規》,有行有止,不僅是生活的一種標準,非常有力量,是聖賢留下的標準精化,更是我們的一筆財富。
——從前的自己,跟蔡老師舉列講的那96%的中學生一樣,毫不謙虛地感覺自己很不錯。面對自己闊綽的消費行為,回國照顧自己年邁的父親後,從點滴小事,才發現自己真的做的很不夠,很差。
——蔡老師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反觀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90%是自己的問題。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就是自己從前抉擇的結果。通過學習,要重新抉擇:繼續改變自己的行為,與弟子規相應。
肖力文先生樸素的分享,讓家長們感受到了他的誠懇和謙遜,以及學習後的得道。
最後,有著令人羨慕的和美大家庭的楊玲女士(七口之家),跟我們分享了一些她的幸福家庭秘訣。
——多存感恩心、包容心。
——正面對待困難,問題多,感悟和進步也會多。
——處理家庭矛盾,以柔克剛。
——對孩子教育要善巧方便,抓住機會教育時機。
——母親的存在是給孩子帶來幸福感,成為孩子麵對問題時的最佳人選。
——男人如果把家庭的問題解決的好,出去面對的人事環境自然會好。
——如果你覺得這種家庭環境很好,就會願意為此改變自己。
楊玲講她的母親和公婆的種種好,讓我們感受到老人們的寬容和包容,也看到了一個聰慧賢淑的晚輩榜樣。
蔡老師說的好:人生就好像下一盤棋,假如我們思考的都是下一步怎麼走,那你每一步都會走得舉棋不定,那樣好嗎?假如我們下棋可以看到一百步怎麼走,兩百步以後怎麼樣規劃,那你的人生會走得從容,你的孩子的人生也會走得高瞻遠矚。為人長者要謹慎你的抉擇,你的判斷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