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学长, 您们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中秋节刚过,我们正在迎来祖国的生日(同时双十节也快到了)。国庆之际,借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聊表对故国的思念和祝福!用同样的诗句风格,我们想说:
“如今啊,乡愁是一片浩瀚的汪洋
,祖国在那头,亲人在那头,而我们在这头。”
----------
乡愁 (作者:余光中)
小时候 ,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
我在这头 ,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我在这头 ,
新娘在那头 。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
而现在 ,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
以下是9月28日弟子规班课堂纪要:
家長班学习纪要
蔡礼旭老师: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第二讲:你希望你的孩子怎么经营一生?
学习大纲
家庭是不是谈利益的地方?
到底要学哪些书本、哪些教诲才能真正建立理智?
拿到一颗很好吃的巧克力,你第一个会想到谁?
我们教孩子是要长他的欲望,还是要长他的德行?
人的思想观念为什么要回归到圣贤的教诲?
你希望你的孩子怎么经营一生?
那什么样的生涯规划才是正确的?
学习內容:
家庭是不是谈利益的地方?
故事:
最近有本畅销书叫《穷爸爸富爸爸》,有个家长看了以后很高兴,跑来跟我说,她说蔡老师,这本书真有效果,它可以让我懒惰的女儿瞬间变成勤劳的女儿。这个特效药有没有效?真有效。她跟她女儿说:女儿,帮我拖地,给你两块人民币;帮我晒衣服,给你两块;帮我洗碗,给你三块人民币。她女儿本来懒洋洋的,突然变得很有精神,变得好象不辞劳苦,开始工作。有没有效?你看特效药都很有效,我们现代人都很喜欢特效药,都很希望吃特效药,都没有考虑到冰冻三尺,有没有理智?没有理智的人特别容易被骗。
这位家长过了一两个礼拜又来找我,她脸色不大好看,她说蔡老师,出状况了。我就问她什么状况?她说,今天我跟我的女儿说,我说女儿,今天妈妈很累,你去帮我把已经洗好的衣服晾起来,妈妈给你两块钱。她跟她妈妈说:今天我也很累,我不赚了!她突然警觉到,这服特效药已经流露出副作用了。
这位家长过了一两个礼拜又来找我,她脸色不大好看,她说蔡老师,出状况了。我就问她什么状况?她说,今天我跟我的女儿说,我说女儿,今天妈妈很累,你去帮我把已经洗好的衣服晾起来,妈妈给你两块钱。她跟她妈妈说:今天我也很累,我不赚了!她突然警觉到,这服特效药已经流露出副作用了。
因为她已经把功利主义带到最温暖、最祥和的地方,家都被功利主义袭卷了。
家庭是教付出的地方,家庭是教感恩的地方,家庭是教认知本分,懂得尽本分,懂得尽孝道的地方。所以我们要有理智的判断,你才能够防止书籍里面不正确的知识,才能防止孩子受到这些的污染。
到底要学哪些书本、哪些教诲才能真正建立理智?。
有个心理学家,四十岁写了一本书,六十岁又写一本书,诸位朋友,你要看哪一本?有人答:六十岁。因为经验丰富。
经验有分好经验跟坏经验,很多朋友都说,他的人生可能智慧比较高;这句话其中有两个字我们要思考,"可能"。是不是活得愈老愈有智慧?不一定。而社会是个大染缸,诸位朋友,二十岁的人比较单纯,还是四十岁的人?单纯离智慧近,还是复杂离智慧近?很多事情你不能似是而非,要很清楚明白,你的宝才会押对;不然押错了,人生可不能转回来,所以要战战兢兢,要很谨慎。假如你只是相信他"可能"说对了,那你是把你的人生押给他,甚至于把你孩子以后的幸福押给他,这样太危险。不能听哪个人说你就相信,因为他所说的话还不能印证是智慧,还不能印证是真理。而中国人的文化,它是已经经历几千年的人类共同印证,确确实实都是所言不虚的真理;而中国圣贤的智慧是超越了时间跟空间。
《弟子规》有很多的经句都是根据圣贤人做出来的德行,比方说"晨则省,昏则定",是周文王做到了;还有"冬则温,夏则凊",这是东汉的黄香做到了。所以孝穿越时间,穿越空间,这样的真理才值得我们用短暂的生命好好去追求,好好去深入。
有个心理学家,四十岁写了一本书,六十岁又写一本书,诸位朋友,你要看哪一本?有人答:六十岁。因为经验丰富。
经验有分好经验跟坏经验,很多朋友都说,他的人生可能智慧比较高;这句话其中有两个字我们要思考,"可能"。是不是活得愈老愈有智慧?不一定。而社会是个大染缸,诸位朋友,二十岁的人比较单纯,还是四十岁的人?单纯离智慧近,还是复杂离智慧近?很多事情你不能似是而非,要很清楚明白,你的宝才会押对;不然押错了,人生可不能转回来,所以要战战兢兢,要很谨慎。假如你只是相信他"可能"说对了,那你是把你的人生押给他,甚至于把你孩子以后的幸福押给他,这样太危险。不能听哪个人说你就相信,因为他所说的话还不能印证是智慧,还不能印证是真理。而中国人的文化,它是已经经历几千年的人类共同印证,确确实实都是所言不虚的真理;而中国圣贤的智慧是超越了时间跟空间。
《弟子规》有很多的经句都是根据圣贤人做出来的德行,比方说"晨则省,昏则定",是周文王做到了;还有"冬则温,夏则凊",这是东汉的黄香做到了。所以孝穿越时间,穿越空间,这样的真理才值得我们用短暂的生命好好去追求,好好去深入。
当我们真正有理智,就会下对抉择。
为什么思想、观念这么重要?
思想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决定你的习惯,习惯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能不能幸福,从哪里就见真章?思想!思想会影响你的一言一行。
现在社会我们明显看到,人与人发生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很多的法院愈盖愈大,为什么?冲突变多了。夫妻离婚率节节攀升,人跟人冲突。团体跟团体,我们看到很多的团体互相攻击,互相批判,冲突了。国与国?几乎每天都有战争发生。诸位朋友,这些冲突是结果,我们每天看着这些结果叹气,有没有用?没有用。。
觉者畏因,觉悟的人会把原因找出来,迷惑的人只会害怕那个结果。所以当我们去担心我的身体会不好,担心以后孩子会不孝顺,担心来担心去,一点帮助都没有。我们要把人与人、国与国的冲突根源找到,从根本下手,才能够解决问题。根本就在思想,因为现在人的思想普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为中心,第一个先想到谁?自己,所以会损人利己。竞争再提升变什么?斗争。斗争再提升,战争;战争再提升,末日。可见人的思想、态度就会延伸出他的行为。
觉者畏因,觉悟的人会把原因找出来,迷惑的人只会害怕那个结果。所以当我们去担心我的身体会不好,担心以后孩子会不孝顺,担心来担心去,一点帮助都没有。我们要把人与人、国与国的冲突根源找到,从根本下手,才能够解决问题。根本就在思想,因为现在人的思想普遍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为中心,第一个先想到谁?自己,所以会损人利己。竞争再提升变什么?斗争。斗争再提升,战争;战争再提升,末日。可见人的思想、态度就会延伸出他的行为。
拿到一颗很好吃的巧克力,你第一个会想到谁?
有一位三十来岁的年轻人,他说"赶快吃下去"。有一位女士,四十几岁,她说"留给孩子吃"。有一位六、七十岁的长者,他说"先给父母吃"。诸位朋友,哪一个人有文化涵养?
我常会跟小朋友说,大学毕业有没有文化?他们马上说有。我说不孝父母,有没有文化?他们说没有。我说大学毕业不孝父母有没有文化?他们答不出来,被我骗了。所以人的认知错误了,真正的文化、道德涵养就在你的一念之间就见分晓。三十几岁,第一个念头想自己,所以自私。四十几岁,想孩子,对不对?现在人慷慨激昂,对!您假如回到两百年前,你可不要这样讲,你会被人家笑,人家会觉得你没有智慧。因为当你拿到好吃的东西是先给孩子,你已经给孩子错误的示范,他会想到谁最重要?我最重要。你已经在长养他的自私。但是你这块巧克力假如是拿给爷爷奶奶,这孩子在旁边看爷爷奶奶笑得这么灿烂,他会很感动,你种了他为人子之道
我常会跟小朋友说,大学毕业有没有文化?他们马上说有。我说不孝父母,有没有文化?他们说没有。我说大学毕业不孝父母有没有文化?他们答不出来,被我骗了。所以人的认知错误了,真正的文化、道德涵养就在你的一念之间就见分晓。三十几岁,第一个念头想自己,所以自私。四十几岁,想孩子,对不对?现在人慷慨激昂,对!您假如回到两百年前,你可不要这样讲,你会被人家笑,人家会觉得你没有智慧。因为当你拿到好吃的东西是先给孩子,你已经给孩子错误的示范,他会想到谁最重要?我最重要。你已经在长养他的自私。但是你这块巧克力假如是拿给爷爷奶奶,这孩子在旁边看爷爷奶奶笑得这么灿烂,他会很感动,你种了他为人子之道
我们教孩子是要长他的欲望,还是要长他的德行?
故事:在四川,有一位十三岁的孩子,煮饭给他爸爸吃,他爸爸吃完就暴毙死了。家里很穷,没有钱验尸,所以就埋了。过一阵子,煮饭给他妈妈吃,他妈妈吃完也死了,也跟他父亲就一起安葬。他去给父母祭拜,祭拜完很不耐烦,把那些饭菜赶快倒到垃圾筒。他的婶婶看了之后心里起疙瘩,这个孩子怎么对父母一点恭敬心都没有?结果这孩子走过来跟他婶婶说,他说我爸爸妈妈是不是有买保险?他婶婶听完,很警觉,赶快报警处理,结果确实是他亲手杀了父母。为了什么?那个保险费才一万块人民币,不多,两条命都不见了;而这还不是普通的命,是他的父母。他为什么要拿保险费?因为要去买一部手机。
诸位朋友,欲望的力量强不强?欲令智迷。假如你教导孩子是让他懂得孝道,懂得尽自己的本分,那他念书是他一种责任,他念书觉得要不让父母担心,这是长他的德行。假如他念书,你是说今天考前三名带你去吃麦当劳;上了初中,你说考前三名给你一台数码相机;要考大学,你说你考上大学给你一台计算机。当我们这样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在长养他的什么?欲望。他没看到本分,他要的是他的欲望。用物质在跟孩子互动,在教孩子,他物质化就会很自私。
我们不希望道德沦丧,就应该从自己开始做起。很多人都会觉得,现在社会都变这样,我再怎么做可能也没有效果,很多人都会这样想。请问我们这样的念头,对家庭、对社会有没有帮助?没有!这样的想法理不理智?不理智。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一个人的真诚心、真德行,能够唤醒身旁周遭人善良的本性。当我们真正修养身心,就能够对家庭、社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新加坡有两个国宝,一个是他们的前总理李光耀,另外一位是一位女士叫许哲,她已经一百零六岁,她对人很有爱心,对父母也很孝顺。她自己一个人照顾二、三十个老人,这些老人都比她年轻二、三十岁,都是七、八十岁,她还去照顾他们。她这样的爱心感动了新加坡人,不止感动了新加坡人,感动了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所以,其实要对这个社会、世界有所贡献,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好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诸位朋友,欲望的力量强不强?欲令智迷。假如你教导孩子是让他懂得孝道,懂得尽自己的本分,那他念书是他一种责任,他念书觉得要不让父母担心,这是长他的德行。假如他念书,你是说今天考前三名带你去吃麦当劳;上了初中,你说考前三名给你一台数码相机;要考大学,你说你考上大学给你一台计算机。当我们这样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在长养他的什么?欲望。他没看到本分,他要的是他的欲望。用物质在跟孩子互动,在教孩子,他物质化就会很自私。
我们不希望道德沦丧,就应该从自己开始做起。很多人都会觉得,现在社会都变这样,我再怎么做可能也没有效果,很多人都会这样想。请问我们这样的念头,对家庭、对社会有没有帮助?没有!这样的想法理不理智?不理智。我们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一个人的真诚心、真德行,能够唤醒身旁周遭人善良的本性。当我们真正修养身心,就能够对家庭、社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新加坡有两个国宝,一个是他们的前总理李光耀,另外一位是一位女士叫许哲,她已经一百零六岁,她对人很有爱心,对父母也很孝顺。她自己一个人照顾二、三十个老人,这些老人都比她年轻二、三十岁,都是七、八十岁,她还去照顾他们。她这样的爱心感动了新加坡人,不止感动了新加坡人,感动了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所以,其实要对这个社会、世界有所贡献,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只要好好地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人的思想观念为什么要回归到圣贤的教诲?
孔孟学说的核心在仁爱。大乘佛法的核心在慈悲。西方的圣哲,上帝、耶稣教博爱。既然都教了,但是现在为什么都尝恶果?因为不听老人言,吃亏就在眼前。当人的思想观念回归到圣贤的教诲,问题就开始转好。
我们来看,仁爱存心,懂得互相帮助,再提升,互爱,就能够创大同世界。当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的孝确确实实已经放在心上,他去看到别人的父母,他会不会尊敬?会。所以《孝经》里面提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你让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面对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他都会恭敬。我们试想一下,今天你有孝心,你坐在公车上看到一个老婆婆上来,你还会坐在那里吗?会不会?你马上会想到赶快站起来,这是为人长者、为人父母,很辛劳,赶快让她坐。当你看到这些长者他走在路上,过马路很惊险,相信他会马上自然而然去搀扶他。有这分孝心、仁慈心的人,自然就会去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所以,当我们都重视每个人的德行,重视孩子的德行,整个社会慢慢地就会呈现祥和之气。其实末日还是大同世界,看起来很复杂,但是你抽丝剥茧,把它的来龙去脉找出来,根本在哪?就在一念之间。
我们来看,仁爱存心,懂得互相帮助,再提升,互爱,就能够创大同世界。当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的孝确确实实已经放在心上,他去看到别人的父母,他会不会尊敬?会。所以《孝经》里面提到,"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你让一个人真正有孝心,他面对所有为人父母的人他都会恭敬。我们试想一下,今天你有孝心,你坐在公车上看到一个老婆婆上来,你还会坐在那里吗?会不会?你马上会想到赶快站起来,这是为人长者、为人父母,很辛劳,赶快让她坐。当你看到这些长者他走在路上,过马路很惊险,相信他会马上自然而然去搀扶他。有这分孝心、仁慈心的人,自然就会去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所以,当我们都重视每个人的德行,重视孩子的德行,整个社会慢慢地就会呈现祥和之气。其实末日还是大同世界,看起来很复杂,但是你抽丝剥茧,把它的来龙去脉找出来,根本在哪?就在一念之间。
你希望你的孩子怎么经营一生?
当孩子自私,当孩子注重物质享受,他会走出什么样的人生?小时候很快乐,要玩什么都给他玩,要吃什么都给他吃,反正顺着他的个性去发展。顺着个性,诸位朋友,顺着哪个个性?人都会好逸恶劳,"苟不教,性乃迁",很多的习性就跑出来。中国这些为人长者,对这个问题看得非常深入,所以教育孩子不能长他这些习性。因为假如他很奢侈,他很懒惰,他不恭敬,请问一辈子会经营好吗?不会。但是这些习惯一养成,要再把它导正回来就很困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让他小时候很幸福快乐,要什么有什么,等到他花钱习惯了,很难改。只要沾染上这种奢靡之气,就会挡不住诱惑。因为要钱,他就必须很努力,要去击败别人,在工作当中可能会损人来利己,看到人都觉得是敌人、是对手,所以活的像战场。
那什么样的生涯规划才是正确的?
我们来看,假如一个孩子从小有仁爱之心,他已经在为自己积福、培福,所以从小要培福、积福。年轻,因为有德行、有智慧,所以要造福;老年,福在晚年享,那才是真正的福。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从小可以培福?你不要看他年纪这么小,哪会培什么福?俗话说"福田心耕",当一个孩子从小他念念都会为人设想,都会替人着想,他这一颗心已经在为他这一生培育出非常多的福田。而他有这样的态度,学的东西他一定会奉献社会,造福,晚年铁定享福
附网文: 教子之道 ——子若不如我,留钱做什么?
我友,一日饮醉,对我说:“你信不信?我的存款,到我孙子那辈都花不完。”我回答:“我信。不过,老辈子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你真的没必要给儿孙留那么多。” 他笑了,说:“什么是福?我上半辈子穷怕了,不能再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复我的穷。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金山,过像样的日子。” 他说的是真心话。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人——但有一分钱,留与子孙花。仿佛我们今天多留一些钱给他们,他们的日子就能增加一些甘甜与色彩。
林则徐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何其透辟又何其超脱。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可今天,能真正读懂并践行林则徐这段话的,又有多少人呢?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想想看,拥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会甘心每天汗流浃背地去沙中淘金呢?而带着“不值得”的心理去学习、工作的人,所收获的,也必将是一个“不值得”的人生。
有太多的同胞看不懂那些捐款捐到令人发晕的外国富豪们。当听说“世界第二富”的股神巴菲特要捐出99%的个人财富时,有人说:“那他的后代还不得气疯了?” 我想这人一定没听说过那个发生在巴菲特和他小儿子身上的故事。
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酷爱音乐,在他搬到密尔沃基市前,开口向父亲借钱(这是彼得唯一一次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彼得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东西,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你若真爱自己的孩子,就不妨在金钱上对他吝啬一些,别用一把“金匕首”伤害了他。既然你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就该看重他生命的尊严,把创造的权力还给他。让他流汗、流泪、流血,让他在无人撑伞的雨中奋力奔跑,让他拼死追求那个“最好的自己”,让他用自己亲手打造的“金汤匙”喝到人间至美的羹汤。
告诉你的孩子什么才重要
1、 旅行比上课重要;
2、 主见比顺从重要;
3、 兴趣比成绩重要;
4、 良知比对错重要;
5、 幸福比完美重要;
6、 信仰比崇拜重要;
7、 成长比赢输重要;
8、 察己比律人重要。
少年班课堂纪要
·
检查同学们作业完成情况。
·
请同学上台朗读“陈蕃扫屋”。
·
检查幸福力行表执行情况。
·
展示同学们自己房间的“房室清,墙壁净”照片。
·
在课堂上展示我们上周日清理公园的照片,告诉同学们善行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哪怕是弯腰捡起一个烟头。
·
听写“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
复习:“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
·
故事“免费账单”:
有一天晚上,當媽媽在廚房張羅晚餐時,小男孩拿著自己寫的一張清單遞給媽媽,媽媽用圍裙擦乾手,拿起清單一看,上面寫著:
拖地
|
10元
|
倒垃圾
|
5元
|
幫媽媽照顧弟弟
|
5元
|
打掃房間
|
10元
|
得到好兒童獎狀
|
50元
|
總共欠我
|
105元
|
幫媽媽買醬油
|
5元
|
打掃客廳
|
20元
|
|
|
媽媽看著他充滿期待的樣子,往事歷歷浮現在她的腦海,因此她拿起了筆,把紙翻了過來,寫了一些字:
我懷胎十月,你在我肚子裡慢慢長大,我帶著你到處跑,免費;
半夜時,我陪著你,照顧你,為你泡牛奶、換尿布、蓋被子,免費;
你發燒、咳嗽、拉肚子,我為你擔心,為你心疼,為你流淚,免費;
你把以上都加起來,我的愛是免費;
你把所有的玩具、食物、衣服算一算,還有為你擦鼻涕等,這些都免費;
你把以上都加起來,真愛還是免費。
|
當兒子看完媽媽所寫的清單,大顆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他抬起頭看著媽媽說:「媽,我真的很愛你。」然後他拿起筆,在帳單上大大寫了幾個字:「全付了。」
·
学习经文“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
在课堂上学习排演情景剧“咕咚来了”。
同学们手中都拿到了以下“咕咚来了”剧本。请家长辅导您的孩子学习,我们将在下周继续排练。
---
一、人物:小兔,狐狸,小猴,乌龟,熊妈妈,熊宝宝,狮子,小鸟。
二、布景:大森林背景,舞台右角是一座小房子,一棵木瓜树,中间有一棵大树,舞台左角有一块大石头,左角后台阶上有两棵桃树。
三、剧情:(大幕在抒情、优美的音乐声中徐徐开启)旁白:(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他们在一起相亲相爱,生活得可幸福了!)
小兔舞 (音乐:活泼、轻快、跳跃)狐狸舞 (扭动腰肢,跳节奏感极强的迪斯科)
乌龟舞 (一伸一缩,音乐:缓慢、低沉、滑稽)小猴舞 (调皮、灵巧,可用西游记主题曲)
(音乐转为轻柔、舒缓,小兔一人旋转跳舞,音乐渐弱转为流水声,舞台灯光转暗,布景为湖边,木瓜树下。)音响:“咕咚”(清晰而响亮)
小兔:(吃惊的样子,四处看看)什么东西?(倒退几步,拔腿就跑,正好撞上了狐狸。)
狐狸:(奇怪的神情)跑什么呀?出了什么事?
小兔:(气喘嘘嘘的样子)咕咚,咕咚来了。
狐狸:(害怕的样子)哇!太可怕了,让我们跑吧!
(这时候,熊妈妈提着篮子和熊宝宝从树后走出来,正好看到慌慌张张奔跑的小兔和狐狸。)
熊妈妈:(很惊奇的样子)出了什么事?你们跑什么呀?
小兔、狐狸(合):咕咚来了!
小熊:(害怕并躲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妈妈,我害怕!
熊妈妈:(安慰宝宝)乖宝宝,别害怕,让我们跑吧!快,快!
(小猴、小鸟、乌龟在另一角台阶的桃树上看到,感到很奇怪。)
小猴:(指着奔跑的小动物)为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在跑?
乌龟:(很神秘的样子)也许,是妖怪来了!
小猴:(拉住狐狸问)出了什么事?
狐狸:
(气喘吁吁) 咕咚来了,那是个三个脑袋,八条腿的怪物。
小猴、小鸟:(非常恐惧的样子)啊呀!太可怕了,快跑呀!
乌龟:(慌慌张张地跟在后面)等一等!
(大狮子正在一块石头下睡觉,众人吵吵闹闹的声音吵醒了它。狮子大吼一声,伸伸懒腰。)
狮子:(很生气的样子)
太吵了,你们为什么都在跑呀?
众人合:(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咕咚、咕咚来了!
狮子:(感到很奇怪)
“咕咚”,什么东西?在哪里?
(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在摇头。)
小猴:(问熊妈妈)在哪里?
熊妈妈:(摇摇头)(转而问狐狸)我不知道。在哪里?
狐狸:(摇摇头)(转而问小兔)我不知道。在哪里?
(众人把目光都集中在小兔的身上。)
小兔:(挠挠脑袋,指着对面)就在那边!
狮子:(很神气的样子)走,去看看。
(大伙互相看看,都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
狮子:(拍拍胸脯,很勇敢的样子)走,跟我走!
(音乐响,一段雄壮有力的进行曲,众人排着整齐的队伍,大踏步地往前走,快到树下时,脚步慢下来。音乐停,全场一片寂静。)
狮子:(四处张望)在哪里?什么都没有啊!
(正在这时候,一阵风吹来,咕咚一声,一棵木瓜掉进了湖里。)
小猴:(指着湖边)噢!咕咚原来是木瓜呀!
(众人大笑,大幕在笑声中徐徐落下。)
-------------------------------
親子班兒童班課堂紀要
1
向孔夫子三鞠躬,師生行禮上課。
2
誦讀《弟子規》孝、悌、謹三章。
3
复習經文: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4學習經文: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
對飲食勿揀擇適時可勿過則
• 穿衣服重在整潔不在華麗或名牌,要依照自己的身分、地位、年齡來穿著。並要依自己的經濟負擔能力,選擇合適的服飾。
• 我們不要挑剔食物的好壞。飲食的分量,大約七、八分飽就可以了,不要過量。
• 每天根據健康飲食金字塔來選擇食物。
• 盡量減少或避免食用十大垃圾食品。
• 不浪費糧食,學會感恩。
5看動畫片《請誰來演兔叔叔》及《唐詩三百首:憫農》
6學習唐詩 :
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7
靜心描字。
8向孔夫子三鞠躬,師生行禮下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