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14, 2013

【新二十三期家長班小結】

新二十三期家長班小結
經文:   緩揭簾,勿有聲
蔡老師如是說:——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所以我們的一舉一動是不是造成別人的困擾、別人的煩惱?我們要有這樣的敏感度去觀照。
——
一個人大的能力也都是從小地方開始紮起,一個人不好的行為也都是從生活細節開始忽略掉的。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當我們時時會去想到,替別人著想,心也會愈來愈柔軟。當你的心愈來愈柔軟,你就是真正在落實仁慈之心。
——
現在的人生活得很不簡單,因為要讓心安下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一來要提升我們的智慧,二來也要從外在的行為時時保持警覺性,常常觀照自己的言語還有自己的肢體、動作是不是有不恰當之處,久而久之,你的這些言語行為就會內化,時時保持一個恭敬,保持禮節的分寸。
——
一個人是否有學問,在哪裡看?我們說替人著想是第一等學問。而替人著想可不是用嘴巴說的,而是點點滴滴落實的。
——
緩揭簾,除了聲響不要影響到別人之外,也是一種愛惜物品。
——
一個人要修正自己要從根本下手,就是從這一顆心開始調伏。而這一顆心的調伏,又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事相當中去用心,善於學習。
——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叫“禁於未發之謂豫​​”,就是預防法,孩子還沒犯錯以前,你就要把正確的觀念告訴他。
家長分享:    “緩揭簾勿有聲” 一個簡單的動作, 從細微處體現出為人著想的態度無論是深夜歸來不用搖控鎖車門或起夜輕擰把手開關門等,都是處處以不打攪人為目的蔡老師說的好替人著想是第一等學問。當一個人能時時考慮別人的利益, 他的人緣應該是和睦的日本企業家稻盛和夫明確的表示如果你想成功想獲利你就必須具備一顆為他人盡力的美好心靈
    替人著想也包括家長對孩子情緒行為的理解齊琪女士特別分享了當孩子麵臨問題處在一種情緒中家長要如何通過聆聽孩子的嘮叨和喧洩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緒情感狀態的方法以及怎樣界定和幫孩子跳出不良的情境等
    蔡老師通過自己帶學生的體會,也告誡家長,当孩子有問題时,不要著急動怒要用平常心對待因為孩子犯錯就是我們教他的好時機出現了,你要抓住,絕對不可以在那個當下亂發脾氣。所以當我們有這個態度,自然而然就會歡喜的去接受這個因緣。
   
對於愛嘮叨的媽媽們, 有家長建議盡量學會克制嘮叨的習慣,學會把正確的信息簡單明確化。有家長建議要通過學習,讓嘮叨有新意,貼近孩子的需求,跟孩子溝通不要貪多,一次一個主題等。
   
每次的學習, 家長們都有好的分享
    感謝家長們的分享和參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