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21, 2011

課堂紀要

【課前教導】
上星期,鑒於學生們在朗誦「弟子規」時,很多學生都心不在焉,有的則裝模作樣,有的則雙唇緊閉,因此,今天利用等上課的時間,問了學生:「為什麼老師每一次都要求你們把「弟子規」從頭到尾唸一遍?他的用意在哪裡?
莊靜華回答:「怕我們忘記,所以每次唸一遍以加深印象。」
沒錯!答對了!如果每次只唸當日所教的經文,過一兩個星期肯定就會忘記了;可是,如果每一次都從頭到尾唸一遍的話呢?日子久了,自然而然就會朗朗上口,記在腦裡。這叫:「一門深入,長期薰習。」,這叫:「耳濡目染」。當父母在叫你的時候,你的腦裡,你的耳裡會浮現:「父母呼 應勿緩」,這時,你就會讓自己去做到。所以當你們了解從頭到尾唸「弟子規」的用意以及所產生的結果,你們就不會覺得煩,不會覺得枯燥了。「弟子規」從頭到尾唸一遍,只不過是五分鐘的時間,但是這五分鐘的時間,會為你們帶來異想不到的收穫。所以希望你們能好好的、認真的唸一遍。(這次同學們就改進不少。)

【溫故知新】
上週老師教了什麼?同學們學到了什麼?

浩天回答:「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不應該看不起別人。還有叫別人幹事的時候,自己也要跟著幹。」
靜華回答:「人人都是平等的,要尊重別人,要以身作則。」

社會國家是一個互助的結構,人人平等,不應該有高低貴賤之分。身為長輩或上司的人,要注意自己的品行是否端正之外,凡事要以身作則,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信服。
這是【待婢僕 身貴端】的部份,接下來是【雖貴端  慈而寬】。

【雖貴端  慈而寬
身為一個長輩或上司的人,除了要注重自己的品行是否端正,要以身作則之外,對待員工要仁慈寬厚,體恤員工,更是重要。
一個老闆要想得到員工的忠誠,其巧妙而有效的方法,就是關心他們,愛護他們。

小故事

()
吳起統率魏軍攻打中山國時,有一個士兵身上長了毒瘡,輾轉呻吟,痛苦不堪。吳起巡營時發現後,毫不猶豫地跪下身子,把這位士兵身上毒瘡中的膿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來,解除了他的痛苦。士兵的母親聽說了這件事,大哭。別人說:你兒子僅僅是個普通士兵,卻得到將軍為你兒子吮血,應是光榮之事,為什麼還要哭呢?士兵的母親說:不是這樣呀,前幾年吳將軍為他的父親吮吸瘡口,結果他的父親直到戰死也決不回首。今日吳將軍又為我的兒子吮血,我真不知我兒子要死在哪裡了,我因此哭。

()
艾森豪威尔他处事公正严明,对人宽大仁厚,而且生性幽默,非常懂得运用自嘲来鼓舞别人。二次大战期间,他到前线视察,并对官兵们演说,以鼓舞士气。不巧下雨路滑,讲完话要离去时摔了一跤。引得官兵哄堂大笑。 身旁的部队指挥官赶紧扶起他,并对官兵无礼的哄笑,郑重地向他致歉。艾森豪威尔对指挥官悄声说:没关系,我相信这一跤比刚刚所讲的话更能鼓舞士气。
還有一次他参加某聚会,会中有6位贵宾受邀演说,艾森豪威尔排在最后。当轮到他上台时,已近午夜,全场听众在前5人的疲劳轰炸之下,都疲惫不堪,昏昏欲睡。 艾森豪威尔知趣地说:演说中总有句号,就让我当那个句号吧!他最短的演说赢得了满堂彩。

()
刘宽是东汉时期的一位丞相,以宽厚待人闻名于世。他的部下有了过错,他一般都能够体谅,对家人和仆人也从不生气。有一次,他的夫人想惹他发脾气,就在他穿好朝服准备上朝时,让侍女捧着一碗鸡汤给他喝,侍女在他面前故意失手,鸡汤洒在他的朝服上。侍女赶紧揩擦,然后低头站在一边准备挨骂。刘宽不仅不生气,反而关心地问:你的手烫伤了吗?侍女很感动,夫人对他的涵养也十分佩服。刘宽温和的性情、宽宏的气度,受到了人们的尊敬。

()
這事發生在普吉島的ClubMed渡假村,有一個小姐在那裡擔任公關。
有一天,她在大廳裡,突然看見一位滿臉歉意的工作人員,安慰著一位大約四歲的小孩,飽受驚嚇的小孩已經哭得精疲力盡了。
問明原因之後,她才知道,原來這位工作人員,因為那天小孩較多,一時疏忽,在兒童網球課結束後,少算了一位,將這位小孩留在網球場。
等到她發現人數不對時,才趕快跑到網球場,將這位小孩帶回來,小孩因為一個人在偏遠的網球場,飽受驚嚇,哭得浠浬嘩啦的。
當孩子的媽媽出現了,看著自己的小孩哭得慘兮兮的。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怎麼做?
是痛罵那位工作人員一頓?還是直接向主管抗議?或是很生氣的將小孩帶離開,再也不參加『兒童俱樂部』了?
都不是!請看--
這位媽媽,蹲下來安慰四歲的小孩,並且很理性的告訴他:『已經沒事了,那位姐姐因為找不到妳而非常的緊張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位姊姊的臉頰,安慰她一下!』
這位四歲的小孩,墊起腳跟,親親蹲在他身旁的姐姐的臉頰,並且輕輕的告訴她:『不要害怕,已經沒事了!』
體貼別人,也等於體貼了自己的心。就是要這樣的教育,才能養出寬容、體貼的孩子!

()
有一次,发明大王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工作了一天一夜的劳动成果。随后,爱迪生让一名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另一个实验室。这名学徒从爱迪生手里接过灯泡,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走上楼梯,生怕手里的这个新玩意儿滑落。但他越是这样想,心里就越紧张,手也禁不住哆嗦起来,当走到楼梯顶端时,灯泡最终还是掉在了地上。爱迪生没有责备这名学徒。过了几天,爱迪生和助手们又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制作出一个电灯泡。做完后,还得有人把灯泡送到楼上去。爱迪生连考虑都没考虑,就将它交给了那名先前将灯泡掉在地上的学徒。这一次,这个学徒安安稳稳地把灯泡拿到了楼上。事后,有人问爱迪生:原谅他就够了,何必再把灯泡交给他拿呢?万一又摔在地上怎么办?爱迪生回答:原谅不是光嘴巴说说的,而是要靠做的。

綜合以上所述,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可以用另外一句話,八個字來替代,那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可是現在的人好像幾乎都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只要有錯,箭頭一定是指向別人。
有一個笑話:
()
Susan, Mary, Ana, Tina, 四個人是好朋友, 同時也是室友, Tina 個性比較強勢,是個完美主義者,所以總是以高姿態對待其他的室友.
有一天Susan Mary 在客廳看電視,那天輪到Ana Tina 洗碗。突然,廚房傳來,打破碗盤的聲音。
Susan :「一定是Tina」。
Mary:「你怎麼知道」?
Susan:「因為沒有聽到Tina 指責的聲音」。
果然不錯,只見Tina不好意思的笑著說:「因為手太滑了,所以……」

引申:
若是Ana打破的話,隨之而來的是一陣指責的聲音,Tina自己打破呢?卻為自己的錯誤找理由,之後,一個淺淺的不好意思微笑就了事了,這就是人的通病。所以有一句話說:「只許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
北宋時,有個州太守名叫田登,為人專制蠻橫,因為他名,所以不許州內的百姓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字同音的字。於是,只要是與字同音的,都要用其它字來代替。誰要是觸犯了這個忌諱,便被扣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重則判刑,輕則挨板子。不少吏卒因為說到與同音的字,都遭到了鞭打。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到來。依照以往的慣例,州城裏都要放三天燄火,點三天花燈表示慶祝。州府衙門要提前貼出告示,讓百姓到時候前來觀燈。可是這次,卻讓出告示的官員感到左右為難。怎麼寫呢?用上字,要觸犯太守;不用字,意思又表達不明白。
想了好久,寫告示的小官員只能把字改稱字。這樣,告示上就寫成了本州照例放火三日
告示貼出後,老百姓看了都驚吵喧鬧起來。尤其是一些外地來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真的以為官府要在城裏放三天火呢!大家紛紛收拾行李,爭著離開這是非之地。當地的老百姓,平時對於田登的專橫跋扈已是非常不滿,這次看了官府貼出的這張告示,更是氣憤萬分,忿忿的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甚麼世道!

另一則笑話:
()
小明跟小華說:「今天我們學校來了幾千萬人。」
小華一聽,很不是味道,對小明說:「小明,我跟你講過幾千萬遍了,叫你說話的時候不要誇大其辭,你又誇大其辭了。」

引申
小華在指責小明的誇大其辭之同時,他本身也犯了誇大其辭的毛病。一般人很喜歡擔任「評論家」,所謂:「睜眼盡找別人的缺點,閉眼盡藏自己的污點。」,因此,輕易的指責人家的缺失,喜歡挑別人的過錯,也是一般人的毛病,總是看不到別人的優點,隱藏自己的缺點;裝別人缺點的袋子總是又大又擺在眼前那麼醒目,裝自己缺點的袋子總是小且藏在身後試想,一天到晚就只會找別人的過錯,不會自我反省,即使找到每一個人的缺點,但是自己的毛病仍然藏於心中,又有何用呢?

笑話:
()
一天,甲對他的朋友乙說:「在這個世界上怎麼傻的人都有!」
乙不解的問道:「你怎麼這樣說呢?」
甲說:「從早上八點就在那邊釣魚,一直到下午五點,結果一條魚也沒有釣到,你說傻不傻?」
「那你怎麼又會知道呢?」乙感到疑惑。
甲理直氣壯的回答:「因為我從早上八點,一直看他釣到下午五點啊!」

引申:
跟上面所說的笑話同理,眾生只見外面,不見裡面,只看別人,不看自己。因為「人之過在眼前,己之過在背後,愚者雖能發現他人之過,卻不能發現自身之過。」所以,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最容易的事情是「武斷別人」。對自己缺乏認識,這是真正的迷失;同時,又以自己偏囿之觀點,帶著有色的眼鏡,妄下判斷,議論他人。

故事:
()
有四個和尚為了修行,參加禪宗的「不說話修煉」。四個人當中,有三個道行較高,只有一個道行較淺。由於該修煉必須點燈,所以點燈的工作就由道行最淺的和尚負責。
「不說話的修煉」開始後,四個和尚就盤腿打坐,圍繞著那盞燈,進行修煉。經過好幾個小時,四人都默不作聲。因為這是「不說話修煉」,無人出聲說話,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油燈中的油愈來愈少,眼看就要枯竭了,負責管燈的和尚,見狀大為著急。此時,突然吹來一陣風,燈火被風吹得左搖右晃,幾乎快熄滅了。管燈和尚實在忍不住了,他大叫說:「糟糕!火快熄了。」
其他三個和尚,原本都閉目打坐,始終沒有說話。聽到管燈和尚的喊叫聲,道行第二淺的和尚立刻斥責他說:「你叫什麼!我們在做『不說話修煉』,怎能開口說話!」第三個和尚聞聲大怒,他罵第二個和尚說:「你不也說話了嗎?太不像樣了!」第四個道行最高的和尚,始終沈默靜坐。可是過了一會,他就睜眼傲視另外三個和尚說:「只有我沒說話!」
四個和尚參加「不說話修煉」,最後為了一盞燈,先後都開口說話了;最好笑的是,有三個得道的和尚在指責別人「說話」之時,都不知道自己也犯下「不說話」的錯誤了。

引申:
這故事跟剛才的笑話是一樣的意思,告訴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的過失,卻不見自己的錯誤。很多人在告誡別人,指責別人的錯誤時,很可能自己也正犯著同樣的錯誤。故事裡的四個和尚原本互相約守不語戒,雖然由第一位先開口而犯戒引起,後面兩位在指責前面的人不該犯戒的同時,自己也犯戒了;最後一位則位自己沒犯戒而高興的同時也犯了戒,這就是所謂的:「五十步笑百步。」

【經文總結】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用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做人一定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不可以「嚴以律人,寬以待已」。當你用一根手指頭指責別人時,四根手指頭同時指向自己。人與人之間之所以會有衝突摩擦,不都是縮小別人,放大自己的緣故。而且人總是自私的,很少人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總是希望別人能做的多,做的好,總是對別人要求的很高,就算自己做不到也是要要求別人。以致於先哲曰:「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范忠宣公純仁(范仲淹的兒子范純仁),常常告誡他的兒子說:「雖然是最愚笨的人,但是當他在責備別人的時候,卻是清清楚楚;可是一個極為聰明的人,寬恕自己的時候,卻是迷迷糊糊的。反過來說,一個人如果能用責備別人的心來責備自己,用原諒自己的心來原諒別人,就不怕達不到聖賢的地位。」。有一句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只懂得指正別人,不如先反省自己。讓眼睛常長在心裡,觀察自己,嘴巴常放在心上,評論自己。所以,佛曰:「賢人多過,君子少過,小人無過。」。能處處檢點自己,則過日少,時時不放過自己的疏失缺點,則學日益。只記人的好處,則天下人皆友;只記人的壞處,則天下人皆敵。縱使對方犯了過錯,我們都不應該嚴厲的斥責他,而是要給予包容與寬恕。因此,當一個人在付出的時候,我們要給他的是掌聲,而不是雞蛋裡挑骨頭的責備喔!

【老師的話】
謝江老師給我一個學習的機會,在他回國的這段期間來代課。感謝同學們專心聽課,您們的認真學習是老師最大的鼓勵,下星期老師就回來給你們上課,希望你們都能夠好好的跟老師學習。你們是很有福氣的孩子,能夠在這裡學習聖賢之道。你們知道嗎?在未來職場上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學歷的競爭,而是經驗的競爭、品德的競爭;因為現在是一個高教育的時代,碩士博士滿街都是,高學歷是必備的了,而真正競爭的條件是本身的品德修養以及實務的經驗。現在有些大企業公司都已經朝這個方向去應徵他們的員工.(舉例:應徵人員在等候室的行為….) 所以,你們現在學習聖賢之道,跟你們同齡的孩子們比起來,你們已經贏在起跑點上了。如果你們不斷地學習,縱使沒有圓滿的落實113規條,將來你們會具備很大的競爭能力,如果你們做到弟子規的每一項,Then, you will get the whole world in your hand. 你能夠很得心應手,很有福氣。為什麼呢?當其他人在為生活的不順而抱怨的時候,你們已經懂得逆境其實是造就自己的最好機會。當其他人在譴責別人時,你們懂得返觀自照(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當其他人在計較得失的時候,你們已經懂得捨得的可貴等等。如此,你們走到哪都受人歡迎、喜愛、尊重,那你們的生活是不是得心應手,很有福氣呢?你們都知道葛志瑋哥哥,對吧?現在只要講到好孩子好學生,就非他莫屬,他們一家已經成為模範家庭,大家都想跟他們學習。老師希望有一天,你們也能成為優秀的孩子,讓好孩子好學生不再是智瑋哥哥的專利,好嗎?有信心做到嗎?當你們成為像智瑋哥哥一樣優秀時,屆時,老師會邀請你們來弟子規班,跟大家分享你們的成長經驗。到時候,老師一定會來為你們做見證的。最後,祝同學們學業進步,祝大家心想事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