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13, 2011

課堂紀要

【機會教育】

雖然沒有孔子遺像,還是要求學生們面對黑板行三鞠躬禮。讓學生明白,原則要守,但方法是可以變通的。不能因為沒有孔子像而省略了禮儀。
明白恭敬之心是存於心中,不是僅落於形象,如此才不會陷入崇拜偶像。

【承前啟後】
續上週老師未講完的部份:以直報怨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智慧;
感激中傷你的人,因為他砥礪了你的人格;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激發了你的鬥志;
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該獨立;
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雙腿;
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提醒了你的缺點;

經文:【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講解):對待下屬、員工時,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並且以身作则,雖然品行端正很重要,若能進一步做到仁慈寬厚那就更加可貴,所以對待下
屬員工態度要和藹,不可以傲慢無禮,要能體恤下屬,愛護他們,如果下屬有不足的地方,做上司的人要有寬宏大量的心去包容他們,導正過錯。

僕:古代被僱用供人使喚或做雜務的人。
古時候的身分地位分的很清楚,主人就高高在上僕人就被人瞧不起現在注重人權,人人平等所以不用婢僕這個名稱了,現稱員工或職員。
人與人之間由於地位、職業、環境、貧富所形成的差别還在但是有差别,绝不等於有高下。

小故事:

有一个老人非常寂寞,看到邻居家养了几只鹦鹉,就也想买一只。一天,他来到鸟市,看见许多大大小小的鹦鹉。他走到一只鹦鹉面前,发现标
示牌上写着:此鹦鹉会说两种语言,售价2000元。随后,他又走到另一只鹦鹉前面,标示牌上写着:此鹦鹉会说四种语言,售价4000元。
老人对于该买哪一只鹦鹉感到苦恼,因为两只鹦鹉都毛色光鲜,活泼可爱,一时之间,他很难做出抉择。半晌后,老人决定继续走走看看,以便
看看有没有其他更合适的鹦鹉。
最后,他发现了一只老鹦鹉,它不但老到掉牙,毛色也暗淡散乱,他猜想有谁愿意买这只老鹦鹉呢?可是当他凑近标示牌一看,却吓了一跳!这只
鹦鹉的标价竟然高达8000!
老人赶紧询问老板:“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种语言?
老板摇摇头说:“不。”
老人听了觉得很奇怪,便又问道:“既然它又老又丑,也没有什么特殊能力,为什么要卖这么高的价格呢?
老板笑了笑,回答说:“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它老板!

【引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身為領導人或管理者,不一定都是精通十八般武藝,他的才能也不見得比他的下屬高,只要懂得用人,珍惜人才,就能凝聚
出比自身更强的力量,達成所願並且提升自己的身價。

有一句話說: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社會和國家是一個互助的結構,其利害關係也是一個連鎖效應,環環相扣,相互影響。因此上
到國家主席下到清掃街道的清潔工人都在做同樣的一件事情怎樣的一件事?服務大眾。都在為大家付出和服務,所以我們都該對他們抱以
同樣的恭敬與感恩,只是他們的分工不一樣已,但是他們的付出是一樣。所以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了解這個道理,縱使能力好的人,也沒什麼
好驕傲的;即使是清潔工,也不需自卑。

【為何上學?】

學生們的回答:
–學做聖賢
–學本事
–幫助他人

上學為了學本領為什麼要學本領學會了本領可以服務大眾

【待婢僕】其詞義廣泛,不是僅限於上司與下屬,老闆與員工的關係,長輩對晚輩的關係也都包括在內。

【身貴端】:做一個長輩也好,還是做一個領導人也好,你的言行舉止都要端正,也就是要以身作則。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
你做的不好,底下的人不會信服於你,而且還會跟你學,因此以身作則是很重要的。「以身作則」不是嘴巴說說,發號施令,而是要身體力行,
做個模範。所謂:「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帶頭做模範,遠比動嘴巴命令人家做來的讓人信服。

小故事:以身作則

() 吳起

吳起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他治軍號令嚴明,軍紀森嚴,賞罰嚴明,更可貴的是,他處處以身作則,為人表率,他平時和士兵們同甘共苦,
跟士兵吃相同的飯菜,穿一樣的衣服,很愛護士兵,作戰時身先士卒,因此他深受將士們的愛戴。行軍時不騎馬,不乘車,背負乾糧,與士卒一
起步行。有一次行軍途中,傳令兵要向他傳達國王的命令。當来到將軍的戰車前時,戰車上却没有吳起,旁邊的士兵告訴傳令兵:“大將軍行軍
從不坐車,你到前面去找他吧!”傳令兵打馬向前,好不容易才找到吳起。只見他一身士兵打扮,和士兵一樣背着乾糧袋子在徒步行軍。

() 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1944年,他担任欧洲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周旋在丘吉尔与罗斯福之间,巧妙地运用手腕把英军与美军糅合成一支
无坚不摧的勇猛军团,最终击败强敌,成为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伟大的英雄。艾森豪威尔领导的百万大军,纪律严明,士气旺盛,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以身作则”。
有一次谈到领导统帅的问题,他找来一根绳子摆在桌上。他用手推绳子,绳子未动;他改用手拉,整条绳子都动了。艾森豪威尔说:“领导人就
像这样,不能推,而要以身作则来拉动大家。”

() 曾子杀猪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
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
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
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小總結以上所述)

我們之所以學弟子規,就是在學這些做人處事的原則。弟子規就是日常生活的教育,因為它講入則孝 告訴我們如何孝順父母,出則悌告訴
我們在學校如何跟同學相處,接著謹而信汎愛眾”、親仁”、學文全部都是教我們怎樣生活,怎樣過幸福的日子。所以學弟子規會讓我們
越學越快樂,當然這快樂絕對不是把弟子規背下來,背下來沒有辦法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必須落實這些做人處事的原則。

【課終驗收】

這堂課學到什麼?

同學們先後都回答: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且在處世待人時,要以身作則,這樣別人才會信服。

特別表揚

家瑋 雲瀚 所寫關於"報恩忘怨"的文章,寫得相當好! 看的出經過弟子規班的薰習,老師的教誨之下,古聖先賢的教義規範已經在他們身上
  起了作用,這是蕙玲自年初加入弟子規班後,所見證到的。他們好棒!繼續加油喔!

靜華 今天在課堂上表現優良,沒有往昔的多話與插嘴的習慣,讓蕙玲非常驚喜,所以特別嘉獎了她,希望能繼續保持,加油!靜華!

【家長反饋】

感謝 王鳳英 老師跟學生們分享家長回執,給學生們很大的鼓勵與啟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