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學長:您們好!
《回到孔子與莎士比亞》是王財貴教授2004年7月31日于厦门艺术剧院的 一場演讲。我們以此作為本期週報的標題,旨在回歸東西方文化的經典。我們找到了余思非老師發表過的一篇文章“辜鸿铭的西文学习法”。在此,我們一起分享一下辜鸿铭先生如何通過學習西方經典成為一代宗師。
辜鸿铭的西文学习法
余一彦博士
辜鸿铭,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13个之多。他的思想影响跨越 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趋人物。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踏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常规,倒像是中国的私塾。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布朗告诉辜鸿铭: “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哥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著《浮士德》 ”。他总是比比画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他的动作背诵,始终说说笑笑,轻松有趣。辜鸿铭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是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他说: “只求你背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 。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在讲给你听吧! ”半年多的功夫辜鸿铭便稀里糊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一听就懂。这段时间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 “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 37部戏剧都记熟了。
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平已经超过了一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适用自如了。但辜鸿铭只学了诗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来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这时用自学方式,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有不懂得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只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 “怎么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 布朗又问辜鸿铭背诵的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多了。背诵散文同样是 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辜鸿铭所在的中学课程本来是极繁重的,但由于各科在布朗身边都提前打下基础,整个学习的过程便变得毫不费力。学校的功课既然顺利,没事时辜鸿铭便接着记诵卡来尔的《法国革命》。他越读越有兴趣,可是读多了便无法背熟。若按布朗的要求慢慢来,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就这样时快时慢地把卡来尔的《法国革命》读完了。后来辜鸿铭终于征得义父的同意,可以随便阅读义父布朗家中的藏书了。有许多书,辜鸿铭并没有打算背熟,但也在不经意间 “过目成诵”了。
布朗对养子的寄望极高。他曾告诉辜鸿铭:“我若有你的聪明,甘愿做一个学者,拯救人类;不做一个百万富翁,只造福自己。让我告诉你,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却多想学习中国。 我希望你能够学通中西,就是为了教你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能够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
依照布朗的计划,辜鸿铭应该先在英国学文、史、哲学及社会学,然后再到德国学习科学。学成之后才可以回到中国修习常规文化。布朗当初确实没有看错,辜鸿铭十四岁时,学术造诣就已经非一般人所能比。他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不仅初步完成了布朗拟定的家庭教学计划,而且基本上修完了所在中学的各门主要课程。布朗不禁暗自为养子的聪明而感到骄傲。辜鸿铭在学校里初步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其他课程的成绩也都很出色,已经可以申请毕业了。
大约在1872年春季,辜鸿铭十五岁正式入爱丁堡大学就读。辜鸿铭在爱丁堡大学的主修科为英国文学,同时兼修拉丁文、希腊文、数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修辞学等科目。辜鸿铭在学习拉丁文、希腊文时又不知暗自哭了多少次。他立志读遍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所藏希腊、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刚开始时,读多少页便背诵多少页,还没觉得多么困难;后来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大,渐渐感到吃不消了。他要自己坚持,再坚持,一定要一路背诵下去。辜鸿铭晚年忆及此事时曾说: “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 ”到后来,不仅希腊、拉丁文、即如法、俄、意各国的语言、文学,辜鸿铭也能做到一学就会,触类旁通。据说辜鸿铭回国后,除了本国语言外,尚能操九种文字与人交流,基础主要是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打下的。
《论语·季氏》有云:“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至于“困”字的意思,注为 “有所不通”,钱穆先生解作“经历困境”,辜鸿铭则自谓“ 吃不消”。他晚年曾对人说:“其实我读书时主要的还是坚持‘困而学之 ’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悦乎’的境地。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他们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 人的记忆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是错误的。人心愈用愈亮! ”辜鸿铭忆起读书时的往事,不禁感慨道: “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当时人们多认为辜鸿铭的博学在于他的天赋聪明,辜鸿铭自己是不承认的。
1877年4月,辜鸿铭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相关科目的考试,在英国文学方面的学位考试中又表现非凡,顺利独得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这一年辜鸿铭 20岁。
辜鸿铭自莱比锡大学毕业后,又赴巴黎短期进修法文。布朗又为辜鸿铭联络入巴黎大学,意在让他学一些法学和政治学。其实当时辜鸿铭只有 22岁即已遍学科学、文学、哲学,并熟谙各国语言,造诣确非一般中国留学生可比。辜鸿铭以极快的速度读完了巴黎大学整学期的讲义和参考书,除偶而去学校上点感兴趣的课以外,辜鸿铭都在家自己读书,并每天抽一点时间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文。从刚开始教他学希腊文字母那天起,辜鸿铭就教她背诵几句《伊利亚特》。他的女房东笑着说: “你的教法真新鲜,没听说过。”于是,辜鸿铭就把布朗教自己背诵《浮士德》和莎翁戏剧的经过讲给她听。她说: “好,我就这样学下去。”辜鸿铭说: “等你背熟一本,你就要背两本,挡都挡不住。”
辜鸿铭的女房东常常拿着《伊利亚特》来到他的房间,把学过的诗句背给他听,请求他的指点。辜鸿铭的教法果然有效,他的女房东在希腊文方面进展神速。许多客人见辜鸿铭教她学希腊文的方法与众不同,都大为惊讶。
辜鸿铭后来曾对晚清直隶布政使凌福彭说:“学英文最好像英国人教孩子一样的学,他们从小都学会背诵儿歌,稍大一点就教背诗、背圣经,像中国人教孩子背四书五经一样。 ”从辜鸿铭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文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背诵《伊利亚特》的要旨即在于创造了一种真实的诵读感受,如在希腊国土受希腊纯正的启蒙教育一般。此法乍看强度大,难度亦大,其实则不然。若由字母而单词,再简单拼句,则学习者在心理上就生成学外国语言的隔阂情绪了。辜鸿铭还依此法教会了他的女房东简易的拉丁文,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功夫而已。
辜鸿铭深厚的西方素养即得益于童年背诵《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经典。他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诗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西文的妙法,他答曰: “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做根基 。”辜鸿铭曾说:“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式之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 ”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
(摘录《北大四才子》一书)
以下是本週我們課堂的簡介。
家長班學習紀要
传统文化读书沙龙 第三期
一. 本期学习内容
1.《论语别裁》学而第一:可爱的小学生——五字串通五经(电子版 P14——P2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
2.《刘善人讲病》第二讲
3. 该期我们讨论通过,从下期开始,我们的读书进度由原来的每周10页增加到每周 28页,有请各位学友调整自己的时间。
二.下期学习内容
1.《论语别裁》 :
善知识与恶知识——悠美的情歌(P41——P71)(电子版P24——P40)
2.《刘善人讲病》录像三
三.这期主要学习了如下内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
对于上面这一段内容,南怀瑾先生的解读非常的通俗入理,有些更是颠覆了我们已往的理解,特摘录如下:
南怀瑾先生
——过去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师道精神”。谈到过去的道,在人文世界的道中,就有这三道:一个是 “君道”,讲究如何领导,如何当家长,如何当国家的领袖,乃至如何当一个班长,这都是 “君道”。其次是“臣道”,就是说我们怎样做一个忠实的部下,怎样帮助人完成一件事。再其次 “ 师道”。中国过去文化中,这三道是合一的,所谓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
——所谓谨慎不可流于小器,这点修养要注意,这个人能谨慎处世而信 ——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一切都言而有信。同时又 “泛爱众”,有伟大的胸襟,能够爱人,尤其在此时此地来讲,对同志的友爱,扩而充之,对其他人的友爱。理论上讲起来很容易,而广泛的爱人,那就是 “君道”“师道”的综合,爱天下人就如爱自己一样,理论容易,要修养到如此真难。
——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性的问题,一个生活的问题。所谓饮食,等于民生问题。男女属于康乐问题,人生就离不开这两件事。有时候看到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说“食色性也”是孔子说的,错了,这句话不是孔子说的,是与孟子同时的告子说的。
——“贤贤易色”意思是: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的确很行,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这是很明白,很平实的,是人的普通心理,不管一个如何坏的人,看到一个好人,总会不自觉地对这好人比较友善,这是人之常情。
——“事父母能竭其力”是尽自己的心力做到了就是孝。
——“事君能致其身”这个“君”字,成为过去打倒孔家店的口实。他们认为这是专制思想,是捧帝王、捧独裁的古老教条。事实上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先要了解中国文化的 “君”字是什么意思。从文字的字形上看, “君”字古写,头上“尹”字,“尹”字的古写是 “丮”。我们的文字,是由图案演变而来的,手里拿一根拐杖,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这个人年龄大了,学问道德很高,拿根拐杖,也等于指挥杖,所以凡是拿拐杖的,指挥杖的,都是君。后来才转借变成皇帝的专用,其实中国文化中的 “君”也不是皇帝的专用词
——“君子不重则不威”的“重”是自重,现在来讲是自尊心,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重。
——“无友不如己者”,是讲什么?是说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上一句是自重,下一句是尊重人家。我们既然要自尊,同时要尊重每一个人的自尊心。 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相交,各有各的长处,他这一点不对,另一点会是对的。有两个重点要注意的: “不因其人而废其言,不因其言而废其人。 ”
——古人解释“慎终追远”只对孝道而言的。引用曾子的这一段话讲学问呢?“慎
终追远”是什么意义?“终”就是结果,“远”就是很远的远因,用现在观念的一句话来讲就解决了,“一个人要想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欲慎其终者,先追其远,每件事的结果,都是由那远因来的,这里我们可以引用佛学里的一句话:“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佛家的菩萨,大致相当于中国儒家的圣人,圣人们非常重视一件事情的动机。
——所以“慎终追远”的意思,是说与其要好的结果,不如有好的开始,西方文化中有一句俗话: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也是这个道理。大家认识了这个道理,则“民德归厚矣”。社会道德的风气,自然都归于厚道严谨。这是 “学问”的道理。
——《经解》篇说:“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意思是,到一个地方,看社会风气,就可知道它的文教思想。
《经解》篇接着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所谓诗的教育,就是养成人的温柔敦厚。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个 “温”字,就得注意孔子所说诗教的精神。
——讲到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就又牵涉到中国文化的全体根源。因此,我们首先就要研究一本书 —— 《礼记》。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宝库。我们的“大同”思想,就是《礼记》中《礼运》篇里的一节。要了解 “大同”思想的哲学基础,必须要把《礼运》这一篇全盘搞清楚。所以《礼记》是我们文化的宝库,也是过去几千年来宪法精神的所在,里面包括了现代的学问:政治、经济、哲学、教育、社会、科学,什么东西都有,乃至医药、卫生,以及中国人过去的科学观念,都有了
——这五个字,也可以说是五个条件。描写了孔子的风度、性格及他的修养。这五个字包含了许多,也就是中国儒家教人作为一个人,要在这五个字上作重大的研究,多下功夫。
四.刘善人讲病
——夫妻之间不讲理,讲理气死你。夫妻之间得讲情,讲互相疼。
——知足不贪就是富人,没有外债啊。
——忍气吞声最逍遥,忍又忍烧又烧,忍字都比烧字高。
——婆媳关系中,婆婆要性如灰,不唠叨。媳妇要性如水,多干活不撅嘴。媳妇能托满家为己任,是喜神,是贵神。
——姑娘是人类的源头,姑娘要性如棉(洁白,长性,温暖,柔和) ,多干活,少花钱,别嘴馋。
——每个人都有天性,天性是什么?天性是佛性。因为我们都有灵性,那个灵性就是佛性。你要没有佛性能转人吗?人人都有成佛的资格。那我们为啥没有成佛呢?是我们的习性没有化掉啊。
——人得有志,志同道合,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我们要立金刚之志,没有金刚之志,不能成就金刚之体。
——我立志:不为自己活着,为众人活着。一个人行道,男女都得互相支撑。
——命是磨炼我们的。圣人说人有两个老师,一个善一个恶。 善是学习的老师,恶是戒除的老师。
少年班課堂紀要
- 感恩劉金玲老師帶領少年班的同學們學習。
- 下週我們將學習《公冶長第五》,請提醒您的孩子準備好學習材料。
- 我們編輯了讀經日誌(請閱附件),希望對您的孩子有所幫助。。
兒童班課堂紀要
· 向孔夫子三鞠躬。
· 一起讀誦《入則孝》、《出則弟》、《謹》兩遍。
· 學習“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
· 學習《三字經》“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 ”
· 動畫片《囊螢夜讀》
· 識字
· 静心描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