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all,
We have more updates regarding our Christmas activity:
· The activity date has been changed from Dec. 22, 2013 to Dec. 21, 2013 so that we expect more students are able to join this show. We share with you the following note from Andrea Lai (the coordinator of this program):
On behalf of the seniors of the Montreal Chinese Hospital, I thank you & your team of children in advance for their involvement in this show. I have spoken to my colleague & it is with great pleasure to let you know that the auditorium is available for both days Saturday 21-12-2013 & Sunday 22-12-2013.
· In the Chinese Hospital, there are two instruments available for us: a piano and a keyboard (the electronic piano).
· The auditorium room will be reserved for us after 12:00am (noon) and our show will be starting at 2:30pm. So we all can come earlier to have some rehearsals (so the kids can be familiar with the stage and be less nervous during the show) and to avoid coming late.
· For some teenagers, if you need volunteer hours required by your school, we may authorize some hours for you.
· To remind you again, if you are interested, please reply us before Nov. 30, as we need to prepare a program list for the show.
· Before Dec. 21, some of senior residences will be picked up by their family members to home to celebrate holidays. The ones who stay in the hospital will feel a bit lonely. Our show may cheer them up.
Thank you for your participation!
以下是本週弟子規課堂紀要:
家長班学习小結
2013年11月09日《弟子规》家長班学习
蔡礼旭老师: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第八讲
用恭敬心孝养父母的身、心、志
学习经文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学习大纲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核心是什么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个“顺”是不是统统要听父母的?
现在人为什么很难在学问上有成就?
如何理解“冬则温。夏则凊”?
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常常去关怀?
学习內容: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核心是什么 ? 这整段经文最重要的是有一分恭敬的心对待父母,不管是一言还是一行。相同的,恭敬心不只要对父母,应该是对身旁周遭所有的人都不失恭敬。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
道德、学问最根本的下手处,就是时时能观照好自己这颗存心。当念头不对了,马上修正,那你的言语、行为就不可能有太大的偏差。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个“顺”是不是统统要听父母的?
现在很多人对中国文化有误解,会觉得:我们儒家说孝顺孝顺,就是什么都要顺,那是愚孝。其实讲这样话的人,他可能连一本经典都没有从头看到尾,中国圣贤绝对不是这样教。
“顺”有两种情况,当父母所责备我们的事都是正确的,我们要赶快记住,好好地去落实,这时候要顺;
当父母的责罚跟要求是不对的,这个时候不要当面顶撞,要懂得顺势而为。目前的状态你马上顶回去,只会让父子之间冲突更大,所以我们先退一步再做打算,等待好的时机再跟父母沟通,所以,《弟子规》后面讲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中国的孝顺,这个“顺”绝对不是所有父母的要求我们都去做,要先分辨对错,要用理智去孝顺。当父母有过失,我们没有去劝,那是陷父母于不义,就不是我们为人子应该有的态度。
除了父母教须敬听,老师教也要须敬听。一个人能不能有很好的道德、学问,除了要有好老师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自己的学习态度,一定要有虔诚恭敬的心对老师,决不可以阳奉阴违。所以学问有多大的成就,可以从恭敬心中断出来,一分诚敬就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就会得到十分的利益。
现在人为什么很难在学问上有成就?
现代人都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过失,就是我们常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论语》里面的道理都依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把孔夫子的境界从二十层楼拉到多少?拉到二、三层楼,有时候还觉得孔夫子这句话讲不对。所以,一开始跟老师学习,绝对不能批判,应该是先老老实实做,你老实地做你就会感受一分。当你的境界提升了,你就慢慢理解到,老师所讲的话确确实实真实不虚。
一个人在学问上、在事业上能否有好的成就,都要先从他的恭敬、谦卑心中去求得。所以,人要能屈才能伸。我们的小孩,我们也要教导他懂得恭敬、谦卑,懂得处处学习。到一个新的环境去,不要先抱怨一大堆,先多看、多听、多学。
一个人在学问上、在事业上能否有好的成就,都要先从他的恭敬、
如何理解“冬则温。夏则凊” ? 我们当家长的、当老师的,你所强调的、你所爱好的是什么,也会同时影响你的小孩跟你的学生。所以,当父母的重视德行,小孩就重视德行;当老师的重视德行,小孩也会起而效法。
我们从黄香这个例子,不只是学到冬温夏凊,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到黄香的存心;存心是他的本质,冬温夏凊是他的行为、他的形式。本质绝对不会因为时代而改变,形式会变,因为整个人与人的生活方式,都会因时代而不同。
我们从黄香这个例子,不只是学到冬温夏凊,
我们学习任何一个经文,我们也要抓住它的本质去学习,我们就会学得很能掌握纲领。
所以,从冬温夏凊我们就体会到,他是能时时看到父母的需要。
所以,从冬温夏凊我们就体会到,他是能时时看到父母的需要。
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常常去关怀?
我们把它归纳一下,“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这个“志”也可以当心愿。
“养父母之身”,所以生活起居、食衣住行都应该去关怀。
“养父母之心”,让父母心里面能够常常很欢喜、很自在。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我们所作所为一定要让他安心、放心。假如我们的德行不好,纵使你每天都供养父母很好吃的饭菜,父母吃了之后会不会快乐?也不会;他可能边吃还边帮我们提心吊胆。中国的父母比较含蓄,他心里面的感受,有时候不会在言语当中流露,所以我们要善于去体会父母的心境、父母的需要。
《论语》里面有说,君子要有“九思”,要有九个常常懂得观照的一些态度。哪九个?第一个是“视思明”,第二个是“听思聪”,要能从父母的言谈当中,听出他们心里的需求。比方说我们很久没跟父母打电话,母亲打过来,还等父母打给我们,我们已经太失礼了。父母过来跟你问问你现在的工作状况,虽然是在问你的工作状况,事实上我们应该能听出来,他已经在想念我们,甚至于是想念孙子。我们听得出来,我们就不等父母开口,主动要回家去探望。其实人只要上了六十岁以上,老得就会愈来愈明显,当我们一、两个月没看到父母,一回去一看到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老这么多!所以我们要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机会,善体亲心,常常去关怀、去问候。这是“养父母之心”。
“养父母之志”,就是父母的心愿。《孝经》里面有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我们把身体照顾好,这是孝道首要的工作。
《论语》里面有说,君子要有“九思”,
“养父母之志”,就是父母的心愿。《孝经》里面有一句话,“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假如我们用自己的德行,对家庭、对社会有所贡献,最高兴、最满足的是谁?是父母,还有老师。这是养父母之志。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分善心,希望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很多父母因为全心全意栽培孩子,在很多社会方面他想尽力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当他的孩子能够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他会觉得很欣慰。
我们在学习“晨则省,昏则定”,我们要善于去体会,把这样对父母的关怀,延伸到生活的点点滴滴,延伸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我们在学习“晨则省,昏则定”,我们要善于去体会,
附网摘:
如果生活充滿否定句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朋友非常孝順,父親過世後,辭去美國的高薪工作回台陪伴母親。
她知道母親寂寞,希望她多陪陪她,她自己也希望能孝順,
但是,不知怎的,三句話沒說完,她就發火,
我們都是念科學的,不相信犯沖、相剋等迷信說法,
直到有一天她送來一捲錄音帶,是星期日在家中與母親說話的錄音,
在這捲錄音帶中,母親的話占五分之四,我的朋友只說了五分之一,
母親的句子中絕大部分是否定句,例如“不要穿這件衣服”、“
人天生有保護自己的本能,當一個人總是批評你時,
當你想做一件事而有人攔阻你時,第一次你會勉強順從,
看到平日不以為意的說話方式導致這樣的結果,心中真是震驚,
孩子小的時候,這種感覺會造成自信心的低落,
當奉養父母變成不得不做的義務時,雙方都會很痛苦。
親子、夫妻、朋友、同事……之間的相處也是如此啊!
2013年11月16日《弟子规》家長班学习
蔡礼旭老师: 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第八讲
经营学业、事业和家业,让父母放心
学习经文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学习大纲
“晨则省,昏则定”的力行和意义?
“出必告,反必面。”的用心。
【居有常,业无变。】中“业”的含义是什么?.“居有常,业无变”对孩子的益处
“出必告,反必面。”的用心。
【居有常,业无变。】中“业”的含义是什么?.“居有常,业无变”对孩子的益处
什么叫“无后为大”?
夫妻相处融洽的秘诀?
人与人相处相处融洽的好方法——“四摄法”
学习內容:
“晨则省,昏则定”的力行和意义?
曾经有位老师,他说《弟子规》里面有糟粕。我们先用一个谦恭的态度请教他:请问哪一句是糟粕?他说“晨则省,昏则定”是糟粕。
我接着又问他:您为什么觉得这是糟粕?他说,一天要问两次,太麻烦了。我接着就跟这位老师说,我说孩子一大早起来,去跟父母恭敬问安,说爸爸妈妈早上好!妈妈一看,儿子额头发亮,代表昨天睡得很好,所以父母很安心。一大早就有孩子的问候,让她精神非常愉快,一天工作也很有动力,这是早上问安的好处。晚上或者他下完课回来,跟父母报告,爸爸妈妈,我回来了,您今天过得好吗?当他问候父母,父母一看,孩子的气色不错,代表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学得很好,应该没有跟同学起冲突,父母也很放心。所以,早上问一次,晚上问一次,就会让父母心里面比较放心,比较安慰。
我们为人子一天才念父母两次,请问父母一天念我们多少次?有位妈妈曾经跟我说,她说在春秋的季节里,温差变化特别大,为了怕孩子在半夜因为踢被子着凉,她们盖被子都盖得特别薄。因为被子盖得薄,他们睡到一半,半夜就自己冷醒了,赶快去看看孩子,确实没盖好,帮孩子盖被子。
“晨则省,昏则定”的力行和意义?
曾经有位老师,他说《弟子规》里面有糟粕。
我接着又问他:您为什么觉得这是糟粕?他说,一天要问两次,
我们为人子一天才念父母两次,请问父母一天念我们多少次?
诸位朋友,父母连在睡觉当中都不忘关怀子女,可想而知,父母一天念我们多久?时时刻刻在关怀。所以我跟这位老师说,我们当子女的,尤其年纪还小,很难说在生活、在工作当中,甚至在经济收入当中,能给予父母什么支持,我们还小,做不到;但是最起码要让父母少操我们的心,要让父母放心,晨昏定省就能落实让父母放心。最重要的要安父母的心。
“出必告,反必面。”的用心。
要出门的时候要跟父母讲我们要去哪里,
当孩子懂得晨昏定省,他每一句对父母的问候,都在提升父子之间的情谊;每一个“出必告,反必面”都是在让他了解,我所有的行为都不应该增加父母的担忧。
除了对父母要“出必告,反必面”,对家里人,比方说对太太,要不要出必告、反必面?要!对于关心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让他安心才对!这应该是做人应该互相体谅。
但是现在夫妻之间有没有这么真诚、坦诚?假如夫妻之间不坦诚,还要遮遮掩掩,这样几十年相处下来会非常辛苦。
持家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没有秘密,相处起来真诚,互相包容,非常地轻松自在,所以去哪里要跟太太讲。
我们也常常要体会,我们的一言一行是否有造成别人的负担,从这里去用心、去用功。
【居有常,业无变。】中“业”的含义是什么?. 这个“业”,我们可以在几个角度当中去看。“居有常,业无变”,在学生时代是学业;出社会,是事业;结婚了,有家业。
无规则不成方圆,你的生活要很有规律,你的学业、你的事业、你的家业才能够经营得当。
我们的学业、我们的事业要让父母安心,还有我们的家业,夫妻相处和乐,父母就放心,下一代能够教育好,父母就会开心。
“居有常,业无变”对孩子的益处
现在的学生、孩子有没有“居有常”?
常常遇到礼拜五放假了,开始很放纵,有的看电视看到半夜,还有的去跳舞跳通宵。隔天礼拜六、礼拜天拿来做什么?睡觉。
我们为人父母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应该怎么样?不可以放纵,要及早修正。应该是他从小的时候,就不应该在礼拜五晚上让他肆无忌惮地去看电视。因为你只要开了一个先例,有一就有二,无三不成礼。
我们要清楚,一个人的坏习惯一养成就很难戒掉,所谓“玩物丧志”。更何况现在的孩子都没有志向,那他在玩物就真正“欲令智迷”,真正都沉溺在这个玩乐当中,不能自拔。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很多报纸上,一些学生因为上网都上到半夜,衍生出哪些问题?我们在这个时代当中,为人长辈要特别谨慎,因为很多高科技的东西,我们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我们看学生这么早就接触网络,请问学生研究学问的精神提升了吗?他们的道德、学问提升了吗?没有。因为孩子的定性还不够,你又没有去关心他上网的情况,往往可能会交到一些不好的网友。他又没有判断力,又没有理智,因为没学过经典,所以网友给他几句甜言蜜语,他可能就误入歧途,人生很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孩子真正遇到犯的过失很难弥补的时候,那将是父母一生的遗憾,所以不可不谨慎。
故事: 还有一位山东的大学生,半夜常常打电玩,都是打那个杀来杀去的,结果打到最后脑神经异常,常常都会感觉到很多人要杀他。他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听完,觉得不对劲,赶快通知他的父母。他父母赶过来要接他,但是还没接到,这个学生已经在街头拿着刀砍伤很多人,其中有几位已经致命了。所以你看,玩物丧志,这一错,人生就毁了。
所以诸位家长,要让孩子的学业上轨道,要让生活有规律,要有固定的读书习惯。很多家长又想:很难!现在孩子这么爱玩。我们好象都会往坏的地方去想,你都往坏的想,当然孩子就被你心想事成。所以,习惯成自然。其实教育孩子,没有想象中这么困难,最重要的要以身作则。父母对学习居有常,孩子也起而效法。
故事: 还有一位山东的大学生,半夜常常打电玩,
所以诸位家长,要让孩子的学业上轨道,要让生活有规律,
什么叫“无后为大”?
孟子有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诸位朋友,什么叫“无后为大”?
生了个儿子就是有后了吗?解得太浅了。假如生了个败家子,爷爷奶奶觉得不如不生,还被气得可能都半死。
“无后为大”更深入的意思是没有教育好他,让他丢了父母、丢了祖宗的脸,那真是“无后为大”。所以,要让父母能够对我们的家庭放心,我们确实要好好长智慧,跟太太相处能融洽;只要夫妻融洽,孩子应该都可以教得好。
夫妻相处融洽的秘诀?
现在不争的事实,离婚率很高。
我说:夫妻相处只要守住一句箴言,保证夫妻白头偕老。——从结婚到老,只看对方的优点,不看对方的缺点。
我讲完以后,有位女士听完, 眉头深锁,她说了一句话:蔡老师,好难!没有优点!诸位朋友,难不难?欣赏别人,欣赏太太、先生这么难?我接着跟那个女士说:我真是佩服你,你先生完全没有优点,你还敢嫁给他?所以你看,人都很健忘,都情绪用事。
我说你们回到当初夫妻在相恋的时候,在谈恋爱的时候,你有没有听过哪个人他说他在热恋,然后说“我好痛苦”!有没有?不可能!为什么在热恋的时候,能够“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的味道你不就抓到了!因为都看对方优点。而且时时都想着我能替他做些什么,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我能为对方做什么。这样的态度就符合我们昨天说的哪个字?爱!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当对方是这样对待你,你当然内心会非常喜悦。好,这是在热恋的时候,我能为对方做什么。
当结婚了,结婚证书一盖下去,念头变了,本来是“我能为对方做什么”,那个章盖下去以后,就变成“他应该替我做什么”,就处处要求。所以结完婚之后,就压力比较大。相处久了,就会有些摩擦产生了,慢慢就不懂得感谢对方付出,不懂得互相包容、宽恕。所以诸位朋友,一念之差,从哪里到哪里?从天堂到地狱去了。所以,天堂跟地狱不复杂,只在一念之间。
故事: 有个人刚好有个机缘遇到小天使,小天使跟他说,我带你去看天堂跟地狱,你要先看天堂还是地狱?这位朋友说,我先看地狱。结果到了地狱,看到有一排长长的桌子,差不多一公尺宽,有两排的人对坐,然后两个长行都坐满了人,中间摆了很多菜。结果一喊开动,因为他们的筷子都是一公尺长,一喊开动,每个人想到谁?想到自己肚子饿,菜夹起来猛往自己的嘴巴塞。结果因为筷子太长了,都在中途两边打起架来,然后没有夹起来,很生气又骂对方,愈骂愈凶,菜都掉满地。他们活在哪里?地狱!都是互相指责,互相谩骂。
这个人看了内心很难受,说:我不看了,我要看天堂。结果小天使带他去天堂,一看桌子还是那一排长桌子,筷子还是这么长,菜还是那些菜,他就很纳闷,静静看下去。结果喊开动,所有的人拿起筷子,不慌不忙,一夹起菜来先放在对方的嘴巴里,帮对方夹菜。有一个人人缘特别好,突然之间有三个人夹过来给他,他说:慢一点,我快要噎着了。所以你看,当每个人处处为对方着想,那一口菜吃下去,不只肚子饱,还有什么饱?情绪也很欢喜。这个故事就流露出来,天堂跟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好,我讲完这个故事,最主要就是要告诉大家,其实夫妻相处最重要的还在心态,当我们常常懂得欣赏对方的优点,对方他也会觉得我应该愈来愈好才是。
故事: 有个人刚好有个机缘遇到小天使,小天使跟他说,
这个人看了内心很难受,说:我不看了,我要看天堂。
好,我讲完这个故事,最主要就是要告诉大家,
所以多一些包容,多一些肯定,夫妻关系会相处的很好。
人与人相处相处融洽的好方法——“四摄法”
学会四摄法,一定能与人相处得很融洽,这个是人际关系法。
第一个叫“布施”,换做现在的话,叫做多请客、多送礼。夫妻之间,假如常常可以馈赠一些小礼物,太太的心中就会觉得,这个先生走到哪儿都会想到我。所以我们出差的时候,绝对什么都可以忘,不能忘记帮太太买个小礼物。你不可以一买就买一个珍珠,这样会受不了,礼轻情义重。刚好太太生日了,或者结婚纪念日,就要带太太去吃个馆子。 "你煮饭真辛苦,来,我们去吃馆子 ",你这分心意会让她觉得付出很值得。
第二个是“爱语”,就像我们刚刚讲的话,多给予对方肯定,多给予对方一些安慰的言语。当然这个“爱语”不见得都是好听的话,爱是真心关怀对方。
我们当太太的要能相夫教子,所以面对先生有些过失,我们也要给予规劝。当然规劝也要注意态度、注意方法,应该用什么态度?《弟子规》有没有教?有。所以《弟子规》能不能解决夫妻问题?可以!你看 "善相劝,德皆建"、"见人善,即思齐 ",你都看对方的优点,他就很喜悦。再来,"恩欲报,怨欲忘 ",你时时都想着太太的辛劳、先生的辛劳,那关系一定很好。牙齿跟舌头都会咬到,更何况是夫妻,怎么可能没有摩擦?但是你不往心里去, "怨欲忘"。所以诸位朋友,不要小看《弟子规》,可以解决你人生各种问题。所以, "爱语"也包含规劝对方。
第三个是“利行”。因为人往往会忘东忘西,我们常常帮对方记住一些重要的事。他可能突然会觉得,幸好你帮我记住了,不然可能我到时候不知道要多花多少冤枉的时间跟金钱。就是时时处处想着如何方便对方、利益对方。
第三个是“利行”。因为人往往会忘东忘西,
最后一个,“同事”。夫妻共同有什么事业?家业。把家庭经营好,把下一代教育好,所以夫妻常常能够就孩子的教育多做沟通;我们在把这些正确观念跟另外一半讲,态度也不能太强势,所以 "同事 "要建立共同的正确观念。
少年班課堂記要
· 課程開始: 用恭敬心、真誠心讀誦弟子規全文;全體起立面向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像行三鞠躬禮;師生互相行禮。
· 檢查作業完成情況及復習上週內容。
· 鼓勵同學們參加歲末義演活動。
· 結合上週學習內容“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講解什麼是善以及善的分類。
· 以“了凡四訓”一書中的第三訓“積善之方”為藍本,詳細講解有關善的故事。
· 結合故事“衛仲達陰司經歷”,講解善的大小以及世間的因果。
· 作業:抄寫5遍經文“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並要求默寫。
· 課程結束:總結、回顧本堂學習內容;全體起立合掌恭誦感恩詞;學生排隊向老師行鞠躬禮道別。
兒童班課堂記要
· 向孔夫子三鞠躬。
· 一起讀誦《入則孝》、《出則弟》三遍。
·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 學習“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 復習古詩詞歌曲《詠鵝》
· 兩兩背誦學過的經文
· 静心描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