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傳智慧,做有信義的家長
本期蔡老師對如何在生活中守信,做有信義的家長,給了我們如下的
1.學聖賢教誨最重要的要學聖賢人的存心,要學聖賢人的用心。
2. 世間的事一個字可以解決,“誠”。所以世間處事做人的方法,應該是用誠信去對待。
3. 我們的信用不分年齡,甚至於不分長幼貴賤。對任何一個行業的人我們也都不輕慢,都信守我們的承諾。
4.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假如我們不守信,還要找一些藉口,來掩飾自己的失信,那可能就造成“倘揜飾,增一辜”。
2. 世間的事一個字可以解決,“誠”。所以世間處事做人的方法,
3. 我們的信用不分年齡,甚至於不分長幼貴賤。
4.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假如我們不守信,
5. 開始從自己的言語行為去修正。當我們修正,家庭就會變化,工作的場合也會變化。
6. “凡出言,信為先”。所以我們要言而有信,對自己講出來的話絕對要放在心上去實踐、去履行。當他沒有力行,他對那些道理理解得就是空的、是虛的,所以久而久之,言語跟行為漸行漸遠。
7. 只要我們現在學一句做一句,相信一定可以扭轉世人對於文化的誤解,而且會更進一步起而落實,起而學習效法。
8. 當我們心上已經起了一個要替家庭,要替社會,要替祖宗付出的心,我們就要時時信守我們的承諾。
9. 言語不能挑對象,守信用一定要童叟無欺。不是做生意才童叟無欺,應該是對待一切人,只要言出都要必行,不然你就要先考慮清楚再答應。所謂“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進退錯”。只要考慮清楚,答應了,就不可以後悔。
誠信是人生之本。對於“信”,中外名人名言:
——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子路曰: 言必信,行必果。
——鄧小平: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就是實事求是。
——李嘉誠: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
——高爾基: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大仲馬:“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莎士比亞:沒有一處遺產像誠實那樣豐富的了。
——本•富蘭克林: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康德: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楊夢如女士的體會:
從08年接觸傳統文化到現在,深深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特別希望能帶動自己的朋友們。反省周圍朋友由不接受到不反對,其實還是自己做的不夠好。古聖先賢們告誡我們修身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 如蔡老師說的:我們熟讀《弟子規》,要時時以聖賢人的心行來自我觀照、自我提醒。相信如果自己按弟子規去行,就可以感染家人進而才可以感染朋友。具體 方法:從克服自己的習性,提升自己的信心开始,落實好弟子規,落實好“信為先”。
由莉莉女士的體會: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在生活中落實其實很難。因為反省自己在面對一些好像很小的失言無信之時,內心首先想到的就是保護自己!其次就是有一大堆理由為自己辯解。態度是不承認,反抗,抵觸。自己的行為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孩子。孩子在對待沒有完成是事情時的態度和行為,就是自己的翻版。 今天聽完蔡老師的講課,才真正意識到學習的弟子規,沒有一絲一毫用在自己的言行上。今天藉這個機會發願以後在面對別人的指責之時,一定按古人的教誨“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來要求自己,先考慮自己的不是,承認自己的不是,進而改正。
不難看出我們的家長們不僅明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道理,同時也很清晰的知道“上所施,下所效”的力量。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和學習者,為人長者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刻錄了下來,孩子的習慣是在家長的身教中形成的。
誠信是人生之本。對於“信”,中外名人名言:
——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子路曰: 言必信,行必果。
——鄧小平: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就是實事求是。
——李嘉誠: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回報。
——高爾基:誠實是人生永遠最美好的品格。
——大仲馬:“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
——莎士比亞:沒有一處遺產像誠實那樣豐富的了。
——本•富蘭克林: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
——康德:誠實比一切智謀更好,而且它是智謀的基本條件。
楊夢如女士的體會:
從08年接觸傳統文化到現在,深深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由莉莉女士的體會: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在生活中落實其實很難。
不難看出我們的家長們不僅明白“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道理,
大陸著名地產商潘石屹如是形容為人父母的行為:對於孩子,我深深知道,我不能為他們做什麼,我所能做的,就是過好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的人生里,做一個進取、樂觀、勇敢的人。他們看著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也會知道將來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是我留給他們的比金錢更寶貴的“形象遺產”。
蔡老师说的好: 當我們修正,家庭就會變化,工作的場合也會變化。
讓我們按老祖宗給我們的行為準則《弟子規》去生活,用自己的好習慣和好行為去引導孩子,感化孩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